心理应激易得胸部顽疾 4招帮你找回健康身心

   2020-03-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目录:第一章:心理应激易得胸部顽疾 4招帮你找回健康身心第二章: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与应对第三章:怎样控制心理应激近日,一市民由于心理应激导致了身体健康也会出现了状况。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什么是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怎么办?如何治疗心理应激?

目录:

第一章:心理应激易得胸部顽疾 4招帮你找回健康身心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与应对

第三章:怎样控制心理应激

近日,一市民由于心理应激导致了身体健康也会出现了状况。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什么是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怎么办?如何治疗心理应激?接下来请看小编下文的详细解释吧,并给大家推荐了4大带你远离心理应激的妙招,赶快学学吧。

心理应激易得胸部顽疾 4招帮你找回健康身心

老徐,今年45岁,在某市政机关做了20余年的行政工作,现已在重要岗位做领导工作将近5年之久。由于他做事认真细致,颇受上级领导的器重。5年前,正当老徐即将得到进一步提拔之际,岂料,一封指认其犯有贪污受贿等多项罪责的匿名信,使得原本顺利的晋升过程毁于一旦,老徐也因此被暂停原职,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

经过多方查证、核实,审计部门并未找出任何不利于老徐的罪证。此事最终得到澄清,这封信不过是老徐的一个下属因平日里对其心存不满而对他实施的报复手段,事后,这名职员除了接受严重处分之外,还被调离并下放至某个小单位。而老徐仍继续维持原职,但因晋升一事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只能等待下次机会了。

漫漫求医路

这件事虽已告一段落,但老徐却从此多了一个坏毛病,就是常常感觉胸有些隐隐作痛,并且这种疼痛感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刚开始,老徐以为心脏出了毛病,就到当地的各大医院做了相关检查,结果并未查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问题。随着疼痛的不断变化,慢慢地,老徐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胸部的任何不适感。

他参看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网上的些资料,除了购买一些包括血压计在内的自测仪器和大量的营养保健品之外,还要每日定期数脉搏、测血压等,长期背动态心电图仪器,一旦稍有异常或有疼痛发作,老徐就让家人拨打“120”叫急救车。可结果却适得其反,老徐觉得胸口痛的范围在不断扩人而且还越来越重,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老徐感到事情愈来愈严重,便更加频繁地去医院做检查,看遍各大医院的名医,CT、MRI等检杳都做了,但仍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医生向他保证说他身体并无大碍,也有人推测他可能是因为过于劳累所致,建议他休息一段时间。老徐也曾尝试过休假、外出旅游、营养保健等各种办法,可不论采取何种措施,疼痛依旧存在。

由于谁都解释不了他疼痛的真正缘由,老徐更加紧张和不安,有时晚上也睡不好觉,害怕病情会愈发严重。在一次次住进急诊病房后,疼痛又逐渐自行缓解了。频繁的折腾,使老徐的家人疲惫不堪,他的工作和仕途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万般无奈之下,老徐才在熟人的推荐下,不远万里来到精神专科医院求助医生。

在仔细询问病史及相关背景之后,我发现老徐的躯体不适具有下列特点:

1、老徐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不断寻求各种医学检查,但均得不到相应的阳性结果,也并末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2、医生反复说明该疼痛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经过医生的再三保征,老徐的担忧和躯体症状仍不能减轻;

3、查阅相关资料,反而更加重了躯体不适感,此外,还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4、老徐胸口疼痛的出现,与这次被下属诬告、晋升受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医生还了解了老徐的性格特点——心胸狭窄、较为敏感且处处要强,这些,性格特点使他对被诬告一事始终难以释怀,老徐自觉在此事发生后内心有强烈的憋闷、委屈感,同时有想要采取某种措施报复那个人的冲动,但又明知不可以这样做。内心强烈的冲突使老徐更感无措,不知该如何发泄,之后才出现胸部的不适感,而且疼痛越来越强烈。

对机体不适的敏感阙值降低,密切关注躯体变化往往会增加躯体不适的发生,这些均是引发老徐病情恶性循环的因素,进一步验证了老徐躯体不适感与其心理因素、个性特点与内心冲突密切相关,表明老徐所患的是一种名为“躯体形式障碍”的疾病,它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疾患。由于对此疾病的识别率较低,往往使得大部分患者长期就医于综合医院门诊,从而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导致患者长期被病痛折磨,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该商的冶疗措施,可大体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与其他三大类,针对老徐本身的情况,选用了药物合并心理冶疗的方案。

药物治疗

目前多选用抗抑郁剂,以选择性5-羟色氨摄取抑制剂为一线药物,不推荐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从分析疼痛的可能来源、找寻疼痛缓解或加重的规律、面对应激事件可能存在的歪曲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先取适当的宣泄方法、经行放松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让患者逐渐了解和控制疾病,改变基对疼痛的错误认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不良影响,减少躯体不适的发生频率和程度,使患者对实际的躯体状况与健康状态有更为恰当的评估。

此外,针灸治疗对心理应激障碍也有效,可以试用。

心理应激的4大治疗方法

1. 环境治疗:

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治疗之一 ,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 ,转移或消除应激源。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病人摆脱痛苦,认识疾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提高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

对焦虑、恐惧不安者,可使用抗焦虑药;对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丙嗪、阿米替林塞乐特等抗抑郁药;对有妄想、幻觉、兴奋激动者可应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维思通等,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药数周再停药。

3.支持治疗

通过集体宣传与个别谈心,针对病人的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性格特征与挫折带来的不良心理,倡导积极的应对方法,开展自救、互救的心理支持,共同寻找摆脱心理危机的出路。达到重新适应生活、回归社会和促进精神健康的目的。

4.就地治疗

心理障碍不是重性精神疾病,一般主张现场救治,很快康复,后送治疗,效果较差,且可能会出现新的病员。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与应对

1.心理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指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适度的应激对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使人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一场急性心理应激之后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引起的可能只是一个新的心身反应,但对于患有某些重病(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强烈的心身反应可导致致命性后果。而长期的超强度的应激则使人难以适应,最终也必然损害人的健康。

心理应激还可同其他因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心理应激引起内环境紊乱,引起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从而使人处于对各种疾病的脆弱易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袭或个体有不良遗传因素,就很可能发生新的疾病。至于患哪种疾病,主要取决于其他致病因素的性质和遗传素质(即哪个器官脆弱易损),心理应激主要作为一种非特异的致病因素而起作用。

在应激状态下,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和控制着人的各种活动,身体的生理反应机制是大脑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和免疫系统进行调节的,这些生理反应又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尽可能从应激所造成的紊乱中恢复过来。

生活环境也能构成应激源。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与持续变化,生活社区的综合因素是值得关注的应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按数量可分为:①散在发生的客观事件应激源;②某段时间内社会生活事件和困扰的总和。按作用时间可分为:①急性实验室应激源;②短期自然应激源;③长期自然应激源。按事件性质可分为:①人际事件;②非社会事件。

3.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控制应激事件或应激反应的对策称为应对。是个体对付困境,适应和摆脱某种情境的过程。应激事件可引起负性情绪、损害认知功能,并普遍激发机体的反应系统。应激体验又可重新调整自身以及对环境的控制。应对分为情绪指向性应对和问题指向性应对两大类。

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有: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或用乐观、心胸宽大的态度处理负性生活事件;

(2)增强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3)学会各种放松技术,使心身放松;

(4)取得社会支持以解决问题。

怎样控制心理应激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难题,在困难面前会感到压力,这就是心理应激,应激能调动体内的能量,对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但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往往使人心力交瘁,对心身健康起干扰破坏作用。因此,控制应激反应,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控制应激源:

目前一些国家通过心理社会环境的改造、生活方式的改善,行为类型的纠正等措施,使机体适应激源的刺激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从个体来讲,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避免强烈而持久的应激状态,则是一种最根本的自我保持措施。学者蒙田说过:“外部世界不会伤害我们、自己的心理障碍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同是一件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对待方式,心胸开阔的人,对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放得下;多愁善感的人,遇到区区小事也可能心神不宁。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人只有在逆境中生活才能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2)改善应对水平:

精神世界充实,有旺盛进取心的人,才能有效处理各种紧张情景,一个具有明确奋斗目的人,在挫折和紧张场合,会更快地恢复心理平衡。作为人的态度和信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平时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大无畏的无产阶段人生观,就能战胜一切限难险阻。当然,在提高自己应对水平的同时,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对应对做出正确反应。

(3)寻求支持:

一个人一般有三大支持系统:家庭、单位和社会。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可低估病人亲属、同事、单位领导对病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医生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帮助病人战胜困难。个人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应从这三大支持系统中寻求帮助。

(4)适当运动:

体育运动除了能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外,还可以转移对应激源的注意力,解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5)药物控制:

药物能使精神放松,暂时缓慢心身紧张。但不能持久,而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还可造成药物依赖。因此,只有在过度紧张时在医生指导下慎重服用。

(6)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对付应激安全有效的办法。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

总结: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不但对心理好,对身体健康也好,因此如果你有心理应激症状,就赶快照着小编提示的方法治疗吧。(文章原载于《心理与健康》,刊号:2012.02,作者:王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格局都是被被委屈撑大的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你能吞下多大的委屈,你就有多大的胸怀,也有多大的格局。“被骂是一种能力”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做得了多大的事;受得了多大诋毁,就能承的住多大赞美;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如果能把每次的羞辱和伤害,视作你转变所需的营养
    12-17
  • 父母如何回答孩子的性别问题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我以为小孩子对性别感兴趣很正常,就像她对任何自己没见过,没玩过的东西一样,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在最自然、最真实的场合下让孩子轻松地认识最自然的东西,就像在麦地里认......我以为小孩子对性别感兴趣很正常,就像她对任何
    12-16
  • 职场潜规则之一:只有永远的利益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永远不要瞧不起那些现在看起来很俗的人。若干年
    12-15
  • 社交心理: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有这么个说法,说人生有“三大错觉”:手机震动、有人叫我以及对方喜欢我。但要问人最大的错觉是什么,莫过于这个:我很重要。心理学上说孩子成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舞台的我,会把自己假想成那个非常受关注的人,从而非常
    12-15
  • 植物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品性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植物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品性。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空间,总会有那一抹抹“绿”,低调而安静地陪伴在我们左右。作为职场人,在享受这些形态各异、品名繁多的植物带给我们的愉悦的同
    12-15
  • 白领“晒秘密”解压引众多偷窥者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白领“晒秘密”引众多偷窥者感情、职场、个人生理隐私问题占秘密总数的九成以上到了昨天晚上我才从他的嘴里知道,结婚多年了,他居然说当年他是不想和我结婚的,而......白领“晒秘密”引众多偷窥者感情、职场、个人生理隐私问
    12-15
  • 从90后的视角来看看这个职场世界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从90后的视角来看看这个职场世界,看看90后心中的职场是什么样的。前阵子,一起“90后女孩一年三次裸辞”的事件引发热议。90后小No是公司的互联网运营岗,一年之内的第三次裸辞,引来她的80后直线领导吐槽,70后人士劝
    12-15
  • 职场自尊心你该如何保留呢?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不要”组成,比如不要践踏尊严,不要侵犯隐私,不要公然对峙,不要限制自由,不要主动揭短,不要藐视存在。有了这样的不作为,那么人际圈中的自尊心自然就得到了保护,也......“不要”组成,比如不要践踏尊严,不要侵犯隐私
    12-15
  • 表情泄漏的婴儿心理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喜怒哀乐,表情表面化,往往可以体现人的内心情绪反应。根据美国研究婴儿心理学家分析,婴儿心理特征和成人一样,也会表达在脸上。只要你细心观察,或许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喜怒哀乐,表情表面化,往往可以体现人的内心情
    12-13
  • 幼儿依恋 家长咋处理
    幼儿依恋 家长咋处理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物品,有些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但过度依恋,则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静静从小就喜欢咬奶嘴,现在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无论是看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物品,有些能陪伴
    12-1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