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8个健康新发现

   2020-12-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联系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不过经常使用手机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你知道手机与健康之间有什么练习吗?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上下班路上玩手机最危险。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边走边玩手机,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联系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不过经常使用手机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你知道手机与健康之间有什么练习吗?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上下班路上玩手机最危险。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边走边玩手机,会增加人受伤的风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胳膊和手像被锁住一样。

走路的速度也下降了,看起来就像机器人。这时人不仅会忽略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会影响走路的平衡,容易摔倒或被车撞。

英国的一项新研究也发现,边走边发短信的人很容易受伤,特别是早上8点半和下午6点半,这恰是上下班的高峰期。

2.手机比马桶垫脏。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手机上带有的细菌比马桶垫还多。

这不仅是因为手机经常接触外界,更主要的是我们总忽略清洁它,细菌就会在手机上堆积,定期给手机消毒,有益健康。

3.晚上用手机,第二天效率低。

晚上9点后最好关手机,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如果晚上不关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

经常查看手机也会让人一直处在准备工作的状态下,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

4.手机依赖如同吸毒。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如同吸毒上瘾,大脑中会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

因此,人会不自觉地经常查看手机。如果不小心将手机落在家里,更会让人失魂落魄。养生科学家建议,对手机依赖的人,最好养成定时查看手机的习惯。

5.语音功能并不能给司机提供安全保证。

不少人会用智能手机的语音功能,以确保驾驶安全。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运输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用语音功能,司机在开车时也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驾驶上。

研究者认为,首先,语音功能让驾驶者放低了对危险的警惕;其次,边开车边听电话仍然会让人分心,开车的时候还是专心致志比较安全。

6.手机不会导致癌症。

英国一项历时11年的研究显示,手机不会增加人们罹患癌症的风险,手机wifi也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其他的危害,目前尚无准确结论。

7.手机对儿童伤害更大。

英国科学家发现,儿童颅骨厚度明显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高于成人。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养生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比成人多60%。

8.躺在床上玩手机别超过1小时。

国际照明研究中心的马里亚纳·费格罗教授介绍,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

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十招减少辐射

美国《悦己》杂志最新刊文教你如何将手机辐射危害最小化。

1.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

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2.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男性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

大量养生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大。

3.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4.别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当信号弱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的时候,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

6.别用手机煲“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2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

7.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8.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9.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养生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男性少25%。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睾丸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10.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别将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六种打电话方式有损健康

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

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把手机放在胸前口袋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

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有医学养生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放在胸前。

手机如果常装在人体的腰部及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拨电话时将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通话。

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

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

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非常不利于你养生保健。

5种情况用手机辐射会加大

1、在墙角使用手机 许多人为了避免别人听到自己谈话的内容,喜欢在角落里接听电话。

但是在角落里使用手机,其信号通常较差。手机的工作原理是:当信号较弱时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导致辐射强度增大。

基于同样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2、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量以手机为中心向周围递减,而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人体受辐射的程度。

3、如果经常使手机靠在腰部或胸部,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

4、拨出等待贴近耳朵 用手机打电话刚刚拨出而未接通时,其辐射强度会明显增大,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进行通话。

另外,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都会尽量地将手机贴近耳朵以听清对方的声音,此时把手机贴近耳朵,会使头部受到的辐射强度成倍增加。

5、长时间地用一侧耳朵听电话 研究表明,手机贴近脑部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会使脑部受到损害。

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与手机接通的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侧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受到辐射。

接电话频繁移动 有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来回走动,岂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另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也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除了辐射手机还有“七宗罪”

1、94.5%的医生手机带有细菌

94.5%的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研究对象为200部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的手机要即时处理,否则不仅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会影响你的养生保健。

2、驾车打电话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仅仅是聆听对方讲话,开车的注意力就会下降37%。

3、走路时打手机

与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一样,尤其是儿童。研究结果显示,10岁到11岁儿童如果走路时打电话。

对路况的注意力会下降20%,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40%。

4、来电幻觉综合症

其实手机并未响铃,但用户总有一种幻觉:自己的手机有来电,而且还不时拿出来查看。

5、手指综合症

这并非危言耸听,频繁按键会导致手指发痛,甚至是磨出水泡。

6、手机金属过敏

最近几年,因手机金属而过敏的事件日益增多,尤其是患接触性皮炎的用户。

7、导致听力下降

如今,手机同时也是一款包括Mp3功能在内的娱乐设备。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12.5%的儿童和青少年(6~19岁)和17%的成年人(20~69岁)因噪音过大而导致听力永久性损伤,约3000万人。

正常谈话时的声音为60分贝,85分贝就可能损害听力,而Mp3从耳机发出的声音高达100分贝

手机控的养生危害

一、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

“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二、孤独感增加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

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三、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四、缺乏同情心

不少研究发现,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为在短信里,你可以回避眼神的交流。

可以省却温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看到你的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表情和回应。

五、丧失注意力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

养生研究者发现,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

六、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未来手机可能造成的养生危害和烟酒一样重。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避免自己被手机“孤立”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注重面对面交流

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需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

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

比如,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

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

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健康实用手机的六大法则

第一招

通话期间或收发短信时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其他物品,特别是不要取用食物,小心病从口入。同时尽量不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第二招

最好每周都能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和手机其他部分。

如果你不忍心花费了不少银子的爱机受到酒精的“严刑”,也可以去手机客服通过紫外线或者臭氧等方式进行清洁。

第三招

通话时,手机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

第四招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孕妇最好不要用手机。

第五招

通话时,有规律地变换身体朝向。这样会分散身体所遭受的辐射。

第六招

多发短信少打电话。这样会减少手机与头部的接触时间。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安全使用手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人喜欢玩手机而引起了手机控症,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安全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17岁一米六怎么办
    首先来说身高这种主要是与遗传、自身发育、激素分泌、骨骺闭合时间等有关系。一般来说,人的身高的增长峰值期是在15岁左右,现在这个年纪身高还是可以继续长的,但是平时要注意不要熬夜,加强体育锻炼,结合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快走,打篮球,打羽
    03-08
  • 哪些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
    饮食均衡多样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帮助维持免疫功能。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也可以提高免疫力,如水果(橙子、香蕉、苹果等)、蔬菜(白萝卜、胡萝卜、白菜、洋葱、蘑菇等)、五谷杂粮(山药、土豆、薏米、燕麦等)
    03-08
  • 无证幼儿园的危害
    无证幼儿园的危害
    无证幼儿园存在一些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风险:无证幼儿园通常没有通过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查和监管,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设施设备可能不符合安全标准,消防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不全面,增加了幼儿受伤或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2. 教育
  • 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
    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
    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暴力、威胁、破坏等手段,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恐怖袭击、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纵火等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属于严重犯罪行为,因为其行为直接危及公民的生命财产安
  • ct 危害
    ct 危害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将X射线与患者的身体进行交互并获取相关数据,可以生成详细的横断面图像。尽管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在医学领域被广泛使用且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危害。1. X射线辐射暴露:CT使用X
    01-30 ct危害
  • 服用一次紧急避孕药的危害
    服用一次紧急避孕药的危害
    紧急避孕药是一种短期紧急避孕方法,常用于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以减少怀孕的可能性。然而,滥用紧急避孕药或频繁使用会带来一些危害,包括:1. 不良反应:服用紧急避孕药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乳房胀痛等。这些不适感通常是暂时
  • 大便看书的危害
    大便看书的危害
    大便看书的行为并不存在,因此无法讨论其危害。大便是身体排泄废物的一种,而看书是一种认知活动和娱乐方式。然而,存在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长时间用眼等行为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看书时应适当休息、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眼睛等,以避免潜在的眼疲劳
  • 饥一顿饱一顿的危害
    饥一顿饱一顿的危害
    饥一顿饱一顿是指人们在某段时间内食物供应不稳定,而导致时常饥饿或过度饱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贫困地区或突发的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比较常见。然而,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模式对人体健康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饥一顿饱一顿会对人体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当人们
  • 黄疸值过高有什么危害
    黄疸值过高有什么危害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通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黄疸的主要原因是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胆红素是由红细胞的分解产生的。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通过肝脏的代谢和排泄系统从身体中排出,但当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胆红素就会积聚在体内,导致黄疸的出现
  •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而严重的。以下是几种常见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 地震:地震可以造成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破坏和桥梁的坍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或海啸,增加人类受灾的风险。2. 暴风雨和飓风:暴风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