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喜欢魔术?

   2022-08-18 养生之道网0
核心提示: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似乎魔术师突然就从空中变出一束花和一只鸽子,还有大变活人、玩扑克牌等等好玩的事情,魔术能让大人小孩都着迷,即使知道那不是真的,只是魔术。我们每天都会与周遭的物质环境及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也由此开始对发生在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似乎魔术师突然就从空中变出一束花和一只鸽子,还有大变活人、玩扑克牌等等好玩的事情,魔术能让大人小孩都着迷,即使知道那不是真的,只是魔术。

我们每天都会与周遭的物质环境及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也由此开始对发生在身边的无数现实情况的进展抱有各种预期,并以此调整我们的日常行为。我们的某些预期产生于较为磕绊的经历或是与世界的直接互动中,另一些则产生于我们的婴儿时期,牢牢地贮存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不受外界刺激的干扰。科学家们把后者称为“核心认知(core knowledge)”。关于核心认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知道固体无法穿过墙壁,东西会掉在地上等等,都属于核心认知的范畴。

魔术表演就是通过违背各样事物应产生的预期来达到吸睛的目的。魔术所呈现的结果与观众们的“核心认知”不符,因此它才如此令人着迷。哪怕是最兴致平平的观众也会在杰出的魔术师面前表现出孩童般的好奇。那么,当婴儿遇到违背先前预期的现象时,他们又会作何反应呢?一项新的研究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可能会解释为何魔术会产生跨越年龄段的魅力。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Aimee E. Stahl与Lisa Feigenson认为:有违预期情况的产生可能同时会带来特殊的学习机会。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事情的进展有违预期时,婴儿会出现更长时间的瞪视。举例来说,一只皮球穿墙而过而不是被墙挡住,或者一名演员走向爱挑刺的观众而不是走向善良和蔼的观众,这些都属于有违预期的行为。然而,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婴儿对于表现异常的事物所产生的兴趣是否具有认知效用。

科学家们做出了如下假设:有违预期现象的产生会提供认识世界的机会。如果假设成立,则产生有违预期现象的物体应该是婴儿们获取新信息的优先对象。他们会搜寻这些物体的信息并以各种方式摆弄探索这些物体,试图弄明白它们会产生奇怪现象的原因。

研究者们对110名11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一组构思精巧的实验。首先,他们会让婴儿们观看玩具车和皮球撞墙的影像,在以上场景中,有些玩具会穿过墙壁,有些则不会(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物理学上的可行与不可行的场景)。之后,科学家们会重新向婴儿们展示他们刚才看到的物品,只不过这次会展示一些新鲜的方面:比如,这个玩具一挤就会叫。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这个玩具出现了有违婴儿之前所预期的现象时,他们才会将这个玩具的声音与这玩具本身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婴儿并不能够从所有违背预期的现象中学到新知识,而是只有当某些特定的物体违背了婴儿的认知预期时才会发生。

接下来,科学家们令婴儿们观看录像,录像里发生的事情有些符合基本原则,有些则违背了诸如物体的坚固性(如物体看起来穿墙而过了)和物体需要支撑(如物体看起来没有任何支撑却悬于半空)等基本原则。之后,婴儿们会有机会摆弄和玩耍这些刚才见到过的玩具(目标对象)和一件新玩具(干扰对象)。如果这些目标玩具之前产生了有违基本原则的现象,婴儿们便会花费更多时间摆弄它们。如果目标玩具之前所产生的现象与他们的预期相符,婴儿们便会每样玩具都玩一会儿,而且玩每件玩具的时间大致相等。更有趣的是,当孩子们与产生了有违预期现象的目标对象进行玩耍时,他们玩耍的方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对象所违反预期的形式。看到玩具穿墙的婴儿会不断地用玩具敲打桌子,似乎是在尝试看它是否还可以穿过物体,而看到玩具浮在空中的婴儿会一遍又一遍地将玩具扔到地上。也就是说,孩子们会根据玩具违反预期的方式来调整他们摆弄玩具的方式。孩子们表现出的这两种行为分歧表明:婴儿们对反常场景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随机的,而是系统地检测他们所处的环境,就像科学家们面对始料未及的数据而感到困惑时所做的努力一样。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有违预期现象的发生为婴幼儿与早期儿童提供了特殊的学习机会,无论这种预期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学习的。

但是,当成年人遭遇异常事件时,他们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作为成年人,我们并不会经常遇到特别有违预期的情况,尤其是当它们涉及到物体行为的核心原则时。不过魔术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例外——魔术表演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合理预期:物体会消失、悬浮升空、甚至变形。我们知道这些有违预期的现象为婴儿的大脑提供了特别的学习机会,但如果它们也为成人的大脑提供了这种机会呢?魔术表演之所以如此具有魅力,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渴望将我们的思维与行动置于意想不到的情形之中。

2007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知觉魔术专题讨论会(Magic of Consciousness Symposium)中,我与Stephen Macknik共同担任主持。那时,在魔术二人组Penn and Teller 组合中担任默角的Teller曾巧妙地阐释道:我们生命中的多半时间都花在理解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因果之上了,而魔术则“为人类的这些理性认识提供了游乐场”。世界有多大,婴儿的游乐场就有多大,这里面每天都充满了奇迹与机会。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见识也越来越广,让我们感到惊异的事情越来越少,我们的玩兴也越来越小,但是魔术却总能成功地将我们引向内心深处的那所迷人的游乐场。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世界微笑日:嘴角上扬真的就能开心吗?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我们的身体与我们的心灵相连,心理学有一种说法,不是因为你开心才微笑,而是你微笑了,你才会开心。世界微笑日,你微笑了吗?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从1948年起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
    12-11
  • 十大年轻人流行病症,你中招了吗?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话说最近许多年轻人都有所谓的流行病症,这种病症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惊人得快,每10个年轻人平均有9个会中招,不信?现在小编就罗列十条年轻人中最流行的十大病症,看下你和你身边的人有没有中招的!一、选择困难症:又名穷癌通
    12-07
  • 女神一张像,看透她一切!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10月14日晚,刘亦菲晒出一张素颜美照。照片中,刘亦菲坐在桌前,手拿画笔正在画画,而桌上一只黑色的小猫咪则十分抢镜。微博发布后,有网友留言道:“素颜也好美。”就此我们来聊聊关于心理学的心理画像。心理画像技术是依据犯罪
    12-06
  • 为什么我们会怕X战警里的变种人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想必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去电影院看了最近的热映电影《X战警》,想象一下你若是其中一名非变种人,你会惧怕变种人吗?对于没有看过X战警系列的人来说,里面的故事都围绕着一群有超能力的“变种人”——他们代表人类演化的下一阶段。影
    12-04
  • 贪官的大脑与我们有何不同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为何贪官们还是控制不住他们的行为呢?现今科学研究得出贪官的大脑与我们有所不同,这也为我们解开了其中奥秘。贪官的大脑与常人有所不同?你认同吗? 但现今科学研究证实这一说法。那么,
    12-02
  • 每天学点冷知识(一)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冷知识,就是那些琐碎的,饶富趣味,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却鲜少人会去注意的小常识。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每天学点冷知识,总有一些是你用得到的。1.半夜
    11-29
  • 你不知道的关于笑的常识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笑容是最美的表情,没有之一。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活力。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之类的话,关于笑,我们总结了一些小常识,来看看吧。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11-24
  • 人际交往需要注意的禁忌
    人际交往需要注意的禁忌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打交道,但是在交际中除了表现得体、大方之外,我们也需要知道一些禁忌,那么,你知道人际交往需要注意的禁忌有哪些吗?人际交往需要注意的禁忌1.不要过于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不要过于高估你
    11-23
  • 心大一些,不要太计较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当年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此看来,心大一些,不必要太计较。这段时间流行一个词,叫做“钝感力”,也就是心理不要那么敏感,很多事情不必太计较,这样就不会太痛苦。这种“钝
    11-21
  • 自知力——精神分裂症鉴别的重要指征
    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自知力的有无,是鉴别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指征。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特有的表现。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的是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神经症的患者有自知力,主动就医诉说病情。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别
    11-2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