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的渊源,是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这是一种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哲学,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是"美味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味觉感受摆在首要位置上,注意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国的传统饮食观,不存在营养的壤念,只讲究养生。饮食养生包括"辨证施食"与"饮食有节"两方面。原理还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以浪漫主义的态度,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西方饮食的文化特点: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对西方饮食习俗的形成影响极大,西方发达的科学,分析食物的成份含量,掌握具体的营养要求,不过是小菜一碟。西方人对待饮食,首先讲有什么营养,能产生多少能量,味道则是次要的。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千脆生吃。西方人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注重饮食功能。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西方人以主食为主,把谷类地位放在所有食品之上,既保证谷物和其他食物能够发生营养的互补,也保证饭和菜的比例适合。中国菜口味稍咸,但是经过淡而无味的主食的稀释,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