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标准
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自我意识)
了解自己,客观恰当地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自尊心。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接受自己。
2.自我学习、独立生活(生活和学习能力)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并能够解决常见问题;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衣食住行活动。
3.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情绪健康)
情绪稳定,保持以积极情绪为主导,能适度宣泄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有基本的安全感。
4.人际关系和谐良好(人际关系)
具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正常的情绪情感,获得满足感。
5.角色功能协调统一(角色功能)
基本能履行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角色规定;心理与行为符合所处的环境;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等特征;在社会规范许可范围内,实现个人需要的适当满足。
6.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保持与现实环境接触;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应对;能够正确面对并克服挫折、苦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自信但不大,自尊但不自傲,自强但不脱离实际,自立但要心态平和。对世界要看透,更要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