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离不弃的是夫妻,现在不离不弃的是手机。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魂都没有!”网上流传的这个段子反映了现代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手机、电脑成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帮手。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就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接触电磁辐射的强度和时间与日俱增。广播、电视、通讯、电力事业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电吹风等家用电器的普及,让电磁辐射成为现代社会新的隐形杀手,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
在人体上,电磁辐射易于攻击的“靶子”是睾丸。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电磁辐射的职业和生活暴露,可严重影响男性生殖功能。持续而过量的电磁辐射能损伤睾丸,导致男性性功能与生殖功能障碍。移动电话的微波辐射可对使用者精子的DNA造成过氧化损伤,加速精子凋亡。微波不仅降低精子活率,使生殖能力明显下降,还能诱发癌症。电子辐射还造成男性雄激素水平降低,干扰男性性功能,引起与雄激素相关重要器官的疾病,甚至会降低男性寿命。
欧洲泌尿学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约15%的夫妇在结婚1年内不能怀孕而需临床干预,其中50%的男性检查出精液参数异常,其发病率还在持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症诊断标准精液参数,在2001年第4版的参考值为:精液量大于2毫升,精子浓度大于2000万/毫升,活率大于60%,存活率大于75%。而2011年第5版的参考值已更改为:精液量大于1.5毫升,精子浓度大于1500万/毫升,活率大于40%,存活率大于58%。
从第4版到第5版,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率等参考值都下降了。这标志着所调查的样本生殖能力普遍下降,也说明全世界男性生殖能力下降,而这一下降幅度仅用了10年。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很多,很复杂,但生殖功能急剧下降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两个因素必须重视,一是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二是环境污染。前者使男性的心理与体力透支;环境污染包括两方面,一是化学污染,如环境雌激素、雾霾等,二是物理污染,如电磁辐射、噪音等,其中以电磁辐射污染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