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照顾女儿13年无夫妻生活专家称不正常

   2022-06-05 漂亮网0
核心提示:柳教授今年50岁,妻子汪女士48岁。13年前,汪女士怀孕后住到娘家,孩子出生后,柳教授就被赶到书房。汪女士照顾女儿尽心尽力,习惯了一晚上醒三四次看孩子踢了被子没有,要不要喝水。女儿慢慢长大,也习惯了每天窝在妈妈怀里睡。有一次,柳教授从医院加

柳教授今年50岁,妻子汪女士48岁。13年前,汪女士怀孕后住到娘家,孩子出生后,柳教授就被赶到书房。

汪女士照顾女儿尽心尽力,习惯了一晚上醒三四次看孩子踢了被子没有,要不要喝水。女儿慢慢长大,也习惯了每天窝在妈妈怀里睡。有一次,柳教授从医院加班回家已经快12点了,看到女儿已睡熟,便将妻子拽到自己房里。不料,半夜女儿伸手没有摸到妈妈大哭起来,汪女士腾地爬起来飞奔过去,从此和女儿睡在一起。

汪女士劝丈夫: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你要么回来晚,要么晚上还要写论文,影响我休息,你就住书房吧。柳教授早先还有要求,后来也就算了。女儿学校虽然离家只2公里,但汪女士不辞劳苦坚持接送,哪怕是到同学家里玩,女儿也要妈妈陪着。

专家解读:这种“爱”影响夫妻关系让孩子失去自我

湖北省妇联婚姻家庭研究会咨询师李丽说,这对夫妻的生活是不正常的。夫妻性生活有四大基本功能:创造生命繁衍后代,表达爱情,享受快乐,增进健康。如今,性在生殖方面的功能大大弱化,另三项功能应得以加强。否则,夫妻一方或双方会感到难以名状的郁闷乃至痛苦。孩子不可能左右夫妻关系。婚姻运转的轴心是姻缘,不是血缘。

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长邓婷博士推荐柳教授夫妻采用“家庭会议”方法,先解决夫妻问题,再共同解决孩子问题。邓婷说,有些中国夫妻也会探讨家里大小事,但缺乏平等沟通。往往结果是强势一方说了算,而弱势一方积怨更深;另外,夫妻一般只商量具体事,很难作深层次沟通,又不愿意接受家庭治疗。

心理咨询师芒果表示,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夫妻感情,也对女儿的成长不利。不少孩子在被呵护被决定的环境里长大,妈妈和时代给安排好了一切,从小就知道了什么是对的和应该做的,却不知道了什么是合适的,是自己喜欢的。妈妈夺走的,不仅是兴趣,还有动手能力、自我发展和对生命的体验。妈妈过度的保护、照顾与担心,是对孩子有伤害的爱。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抑郁。

湖北中医药大学心理老师李谷雨认为,在l-3岁之间,孩子经历了一些关键事件,比如断奶、大小便训练,开始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产生独立性和控制感。孩子已经有能力从外部世界独立,因此这个阶段适宜分床以至分房。家长们要让孩子学会自理,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物钟,并形成良好习惯。这种对自己的掌控和自发形成的规律性,会使孩子独立和充满自信。早期分床有利于培养孩子清晰的人际边界,有利于孩子两性意识的正确建立。

“上小学前”分床者占八成你多大和父母分床?

湖北中医药大学百名学生本周参与了武汉晚报发起的“你多大和父母分床”调查。结果表明,八成被调查学生在七八岁前独自入眠,并很快适应分床,在成长过程中适应性与自理能力良好;约两成到十岁左右还在和父母、祖辈同床或同一房间居住,相对来说,依赖性更强一些,分床后会有害怕恐惧等情绪,有时候会怕黑。

被调查者小王至今都有些不合群,在寝室经常晚上不敢关灯,影响了室友休息,进而和同学发生争执。在接受心理老师辅导时,他告诉咨询师:他12岁与父母分床睡,觉得好多年都不能适应。每天上床就感到恐惧,幻觉有怪兽包围,自己被抛弃,晚上不敢关灯。小王的分床恐惧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比较退缩,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甚至怀疑自己有抑郁症。

女生小周说自己真正分床是大二寒假,分床后有时会和奶奶外婆太奶奶一起睡。她对妈妈依恋很深,大学选校选专业都是妈妈作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