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胃不好挂号消化科辗转来浙求医被精神科治好

   2022-05-29 漂亮网0
核心提示:陈女士今年35岁,5年前一次吊盐水,她感觉胃很不舒服,后来发展到吃不下东西,甚至看到食物就反胃。这几年辗转各地治疗,她一直以为自己得的是消化方面的疾病,在浙医四院就诊后,她才得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经过几个月治疗,现在她精神不错,胃口也比之

陈女士今年35岁,5年前一次吊盐水,她感觉胃很不舒服,后来发展到吃不下东西,甚至看到食物就反胃。这几年辗转各地治疗,她一直以为自己得的是消化方面的疾病,在浙医四院就诊后,她才得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经过几个月治疗,现在她精神不错,胃口也比之前好了很多。“现在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了。”陈女士感慨地说。

3年5次胃镜

吃了数十盒胃药

由于几年来吃饭睡眠不好,陈女士看着很清瘦,整个人精神状态不佳,体重曾一度只有80斤。

说起就诊经历,她有些激动。“一直以为自己只是胃不舒服,没想到竟然是精神疾病。”

据她介绍,自从5年前发病以来,一打针吃药,就全身不舒服,胃难受的时候,要双手捂住胃部,才会舒服点,时间久了都有些“驼背”。

饭吃不下,浑身无力,干重活手都会发抖,晚上睡眠质量也很不好,为此,她已吃了3年安眠类药物。

“经常想东想西,一到人多吵杂的环境就觉得头晕、甚至头痛难忍。”陈女士说,一直觉得这是胃不舒服引发的综合症状,甚至一些医生也这么认为。

她曾辗转郑州、开封等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听了她的描述后,基本上都以消化科疾病论处。

3年时间里她先后做了5次胃镜,治疗胃病的“胃康灵”都吃了好几十盒了,各种针也打了不少。

“她经常感叹:什么时候能像正常人一样,能吃好睡好。”陈女士的丈夫说,这几年打工的钱基本上拿来给妻子看病了,一直不见好转,把一家人给急坏了。

挂号消化科

却被精神科医生治好了

去年,陈女士来到义乌的浙医四院就诊,不知挂什么科。她先看了消化科,当时由于头晕发作,几乎晕厥过去。消化科医生立即联系急救小组,多名医生联合会诊。

急救医生判断这应该不是单纯的消化系统疾病,立刻联系了精神卫生科主任卢蕴容。卢主任来抢救室,耐心地询问了陈女士的病史、个性特点、家庭情况、既往检查结果等,判断她患“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性非常大。

躯体形式障碍,通俗点讲就是过度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引起的神经症。患者往往因症状发作反复就医,检验结果和医生解释都不能打消疑虑。

卢主任说,陈女士这次发作可能是因当时对新医院新环境以及医院自助机挂号流程不熟悉,人过度紧张引起的“分离转换障碍”。

医生当场为她做了放松训练、暗示治疗,十几分钟后陈女士就缓过劲来。

之后,精神卫生科医生给予陈女士长期支持性心理治疗,并结合药物对症治疗。两个多月后,陈女士状态明显改善,目前坚持每个月复诊一次。

按照陈女士的描述,第一次发病是吊盐水开始的,这是为什么?

医生认为,吊盐水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能作为一种心理创伤经历,给了陈女士很强的心理暗示,使得以后她每次经历类似情形,都会出现乏力、头晕、胃部不适,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暗示引起的转换症状。

分离转换障碍

也叫歇斯底里症

躯体形式障碍,是分离转换障碍的一种症状形式。浙医四院精神卫生科医生介绍,分离转换障碍也叫歇斯底里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分离转换障碍常在心理或社会因素刺激下,急性起病,反复多次发作,尤多见于女性。

很多精神心理疾病会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陈女士的睡眠障碍、容易紧张、多思多虑、常常闷闷不乐等。

医生提醒:如果在内外科反复检查未发现相关疾病依据,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也许可以少走弯路。这类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庭和患者相互配合,要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减少患者既往心理创伤进一步影响,避免新的刺激发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