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成语故事(孟子取长补短国家)

   2023-05-17 互联网0
核心提示:典故:战国时期,有很多分散的诸侯国,有的诸侯国强大,有的诸侯国弱小。滕国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侵略它,占领它的土地和人民。滕文公觉得只有让滕国自己富强起来才不会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也不必再求大国的保护。可是滕国的人不知

取长补短成语故事(孟子取长补短国家)

典故:

战国时期,有很多分散的诸侯国,有的诸侯国强大,有的诸侯国弱小。滕国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侵略它,占领它的土地和人民。滕文公觉得只有让滕国自己富强起来才不会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也不必再求大国的保护。可是滕国的人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们听说了孟子后,滕文公就亲自向孟子请教。孟子勉励滕文公,告诉他如果想要国家富强就必须实施仁政。

孟子说:“孔子有个弟子叫颜渊,这个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颜渊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怎样的人。全天下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滕国把土地宽阔的地方截下来,补在短小的地方,就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至少也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的话,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

我们为人处事要善于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