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书法作品(出自民间高手的隶书)

   2023-01-11 互联网0
核心提示:隶书书法作品(出自民间高手的隶书)“汉隶唐楷”,作为日常书写两大书体:隶书、楷书,分别在汉朝、唐朝发展到巅峰,其中隶书作为最早的书体之一,隶书在秦朝为程邈所整理,逐步成为秦、汉两朝日常书写的书体之一。隶书精品很多,多集中于秦汉时期,如《礼器

隶书书法作品(出自民间高手的隶书)

隶书书法作品(出自民间高手的隶书)

“汉隶唐楷”,作为日常书写两大书体:隶书、楷书,分别在汉朝、唐朝发展到巅峰,其中隶书作为最早的书体之一,隶书在秦朝为程邈所整理,逐步成为秦、汉两朝日常书写的书体之一。

隶书精品很多,多集中于秦汉时期,如《礼器碑》、《西狭颂》、《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等等!


作为汉隶最成熟代表作《曹全碑》,是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也是保存完整古代隶书作品之一。

《曹全碑》笔画圆转、飘逸,华贵雅致,加上时代久远,加上溪流冲刷,更具有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成为隶书最经典,也是最高水平代表作之一。


随唐楷的兴起,隶书逐步变成少数人的爱好,退出主流的舞台,而到清代,再次迎来复兴的高潮。

其中有一位民间高手,所写隶书《千字文》,颇有汉隶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犹如《曹全碑》再现!

他就是默默无名的席夔,历史有两个席夔,一个唐代的唐代书法家、诗人,还有一个就是这位民间书画高手!


席夔的隶书,与《曹全碑》一脉相承,师古但不拘泥于古,他在书写中,加上提按的方法,让隶书变得更加生动而又意趣,在保持古意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时代的气息!

单从席夔的笔法而言,点画、横波、波挑、波磔各类笔画形态完美,情趣多端,颇有《曹全碑》的古意,实为难得!

席夔的隶书做到了动静结合,曲直相谐,以横取势,遒丽多姿,颇有几分古意。


清代书法,篆籀笔意已经很少见了,而在这幅《千字文》上,笔画起、行、住等均有篆籀笔意,以圆实为主,刚柔相济,轻重相和,提按丰富,属于隶书作品难得精品。

无论是学习什么书体,一般都推荐《千字文》,不但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更为难得的是,除了重复一个“洁”字外,999个字均无重复,而且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知识,不但适合练习书法,更是难得百科全书。


历代名家,包括欧阳询、赵佶、赵子昂、文徵明等等,均有千字文传世,有楷书、行书、草书等等书体,隶书非常少见,而席夔弥补这个空白,实为难得!

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席夔的隶书《千字文》,采用1:1等大复制品,在高档宣纸艺术微喷制作而成,期待您的喜欢!


 
标签: 隶书 书体 笔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隶书是怎样形成的
    隶书是怎样形成的
    由篆书发展演变而来隶书又名佐书、分书、八分,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它是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隶书分
  • 中国人民银行用的什么字体(魏碑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用的什么字体(魏碑中国人民银行)
    1、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是马文蔚1950年书写的,属于隶书中的“张黑女”碑体,当时“国”和“银”两个字是繁体字,是后来银行工作人员改掉其中繁体部分凑出来的,因为是手写的,估计电脑输入法无法一模一样。2、银行这几个字,基本上来源于魏碑的精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