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1、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1.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1.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1.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2、孩子手足口病怎么护理
2.1、及时消毒隔离
一旦孩子被感染上了手足口病,家长也不要慌张,及时送往医院救治,需要与外界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孩子用过的日用品应彻底的进行消毒,并且还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天气晴朗时,要经常为孩子晾晒被子,保持室内的整洁。
2.2、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的空气质量不好,空气不流通,更容易使孩子患上手足口病,所以我们要经常打开门窗,使得室内通通风,与外界换换新鲜的空气,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有条件的可以买些空气消毒用品,不定期地为房间进行空气消毒。若家里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应避免房间人员过多,更不能在房间内吸烟,防止加重孩子的病情。
2.3、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上此病的孩子,应多注意休息,不宜运动,也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玩耍;患病期间孩子因口腔出现疱疹,还伴有发烧,所以孩子的胃口不好,不想进食,故我们应该做一些清淡的、可口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切记不要给孩子辛辣、冷等刺激性食品,多给孩子饮温开水。
3、常见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3.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3.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3.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3.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小儿手足口病的指标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L.
如何正确的鉴别手足口病
1、疱疹性咽颊炎
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咽前柱、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 可通过检测EV71确诊。
2、水痘与手足口病之五大鉴别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两者之间还是具有很多不同点。
3、与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相鉴别
临床表现与手口足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
4、与脊髓灰质炎相鉴别
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二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无皮疹。
5、与肺炎相鉴别
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