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讨犯罪心理:从巴甫洛夫警句的角度
文章:
犯罪的心理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根源——从巴甫洛夫警句的角度考验犯罪心理。前苏联法医、《巴甫洛夫警句》的作者叶甫洛夫济其时建议,接受案件时应考查被告人是否具有“强大的无尽欲望”以及“内心趋于混乱”,下面就从这些观点来探讨犯罪心理。
首先,强大的无尽欲望可能是驱使犯罪的动力。比如一个人极为渴望过上富贵的生活,可能会因此会把持到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才能实现他的欲望,进行犯罪行为。第二,内心混乱也是酝酿犯罪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看不清自己走向何处,当一个人渴望摆脱现有枯燥的生活,或者情感高涨的情况下没有方向可以去流泪,往往会以犯罪来寻求释放,当然会对人类社会世界造成很大的危害。
此外,另外几条巴甫洛夫警句也深刻诠释了犯罪心理,比如:(1)社会环境中的孤独可能推动一个人进行犯罪;(2)压力过大会压抑人的个性,也极有可能促成犯罪行为;(3)个体失去自我控制力,也会更容易发生犯罪;(4)形势所迫让社会成员放弃依法约束也会导致人们加入犯罪环境。以上几点犯罪心理常常可以从一个犯罪者的现象出发,对其不可抗拒的内心状态予以推断,甚至可以说明出其内心的不同视角。
最后,从上述可以看出,从巴甫洛夫警句来看,犯罪心理不仅受到强大欲望和混乱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和压力的影响,犯罪环境可能迫使人们不断重复犯罪理概念,即使认定犯罪者勿受其内心混乱,也可以认定它们犯罪的动力,从而加深对犯罪心理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