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曾经建有一座镜殿 与凡尔赛宫镜厅接近

   2020-10-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去巴黎旅游,一定会参观凡尔赛的镜厅。其实,文献记载显示,中国古代也曾有过类似的“镜殿”,乃是出现在北齐、隋与初唐时,也就是公元五至七世纪,在遥远的一千三百年前。《北齐书》即记载,齐后主时,“其嫔嫱诸院中起镜殿、宝殿、玳瑁殿,丹青雕刻,妙极当

去巴黎旅游,一定会参观凡尔赛的镜厅。其实,文献记载显示,中国古代也曾有过类似的“镜殿”,乃是出现在北齐、隋与初唐时,也就是公元五至七世纪,在遥远的一千三百年前。

《北齐书》即记载,齐后主时,“其嫔嫱诸院中起镜殿、宝殿、玳瑁殿,丹青雕刻,妙极当时”。由之可知,昏君高纬在后宫中修筑了三座特别豪华的宫殿,一座以明镜为主要装饰、一座以珠宝为主要装饰、一座以玳瑁为主要装饰,同时辅以彩绘、木石雕刻,于当时堪称建筑艺术的极致之作。可惜,史书记述简略,后人无法了解北齐镜殿的具体形制。

《隋书》则对隋文帝之子、秦王杨俊所建的一座镜殿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

这是一座“水殿”,它可能是临水而立,也可能四面环水,所有构件都极尽豪华,最大的特点则是横梁、立柱、门楣、跨栋等一切木构件上全部贴满明镜,镜子与镜子之间还点缀有宝珠——依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这些所谓“宝珠”应该是烧制出来的彩色玻璃珠(那时称为琉璃珠)。

也就是说,殿顶下的木构框架基本被镜面及玻璃彩珠满覆。推测起来,如果其伫立在湖心当中,四面水波潋滟,晴阳一照,殿体想必璀璨生辉,映在湖面的倒影也该是熠熠明亮,并且水光与镜光互相折射,碎影烁目,且杂以玻璃珠的映彩,俨然便是海市蜃楼一样的幻境。

现代人往往有种误解,以为古人没有影像清楚的镜子可用。实际上,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早在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中就已出现成熟、完整的青铜镜。直到明代西洋玻璃镜传入之前,传统的中国镜一直是以青铜铸成,但也有少量使用铁镜、银镜的情况。这些金属镜自身不能反光,古人发明了一种水银、白矾、锡末等多种成分配合而成的“磨镜药”,利用“磨”的特殊工艺,让镜面涂上一层水银。通过这种方法形成的镜面成像效果极佳。

铜镜往往如盘碟大小,上层社会的女性会配备尺寸较大的“穿衣镜”,一般也不过半人高。制造巨大尺寸的平整、光滑镜面,对于冶金技术要求很高,也太消耗铜材,因此在传统生活中极其罕见。想来,北齐镜殿、杨俊的镜殿,应该都是用盘碟大小的镜面拼嵌而成。

但是,《资治通鉴》里的一则轶闻却格外神奇:唐高宗时曾经建有一座镜殿,那形制真的与凡尔赛宫镜厅接近,四壁上镶满了大镜,以致作为臣下的刘仁轨入殿以后,不管看向哪一面墙,都能看到皇帝的镜像。于是这位刚正大臣进谏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在这座殿里却是四壁都有陛下的影子,仿佛好几位天子来回晃荡,这不是好征兆!”高宗听从了他的意见,立刻命人把嵌满殿壁的镜面一律剔除。

唐高宗时是否真的建有如此高技术含量的镜殿?难以确切考证,但要说的是,当时的铸镜工艺的水平实际上足以完成这一任务。不过,遗憾的是,唐以后,便不见有类似镜殿建筑的消息。其原因大概在于,铜镜的表面没有透明玻璃保护,水银涂层暴露在氧气中,会慢慢氧化生锈,不再明亮反光,也不再能照映出影像。因此,嵌在殿阁上的铜镜过一阵就会变得乌暗,必须由人用磨镜药重新磨亮,维护的成本过高。这,应当就是镜殿没有长久时兴的原因。

因此,北朝隋唐的镜殿可谓是一次受困于技术限制未能成功持续下去的实验,也是一段为后世遗忘的美学与科技佳话。

 
标签: 唐高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高宗的癖好 娶父妃宠幸母女二美人
    永徽二年,武则天回到宫中后,高宗基本上过着一夫一妻式的生活。这主要:一是武则天能够给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为高宗的专宠;二是武后的厉害让嫔妃、宫女们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武后垂帘听政和废掉嫔妃制度后,高宗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12-29 唐高宗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敢调戏后妈武媚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唐高宗继位之后,武则天开始被封为昭仪,之后为皇后,和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李治多病,武则天就开始逐步的收买人心,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成为第一个女皇
  • 历史上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个无能软弱的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普通人对他的评价认为他就是一种软弱的人,太宗传位给他真是瞎了眼了,最后大唐天下都差点给丢了,那么事实真相是这样吗?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
  • 武则天为何愿意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之谜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尽管在风雨之中飘摇了1 300年,但竟然未遭盗掘,实属罕见。到底是怎样的机关暗道使乾陵幸免于难?武则天当上皇帝难道是“梁山为陵,女人主事”的应验么?巨大的无字
  • 唐初名将王方翼:因唐高宗的后宫争斗抱憾而终
    王方翼(625年-687年),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县)人。其祖父王裕,武德年间官至隋州(今湖北随州)刺史,其祖母为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其父王仁表,贞观时曾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王方翼幼时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博得“孝童”
  • 长孙无忌是怎样辅佐唐高宗的 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
  • 唐高宗李治的恋母心理 高宗迷恋武则天是这原因
    唐高宗李治历来都被一些人看作是昏懦之君,被武则天以媚术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权旁落。其实在这段历史时期,唐高宗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事实上,高宗之所以会如此迷恋武则天,是由于他的恋母心理,使他对武则天产生了一种似母亲又似情人的感情。现代心理
  • 唐高宗李治被武则天夺走政权 才被称为“昏懦”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 唐高宗李治王皇后简介 李治王皇后究竟怎么死的
    王皇后(628年?—65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后来被废,废后被赐死。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氏,是元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父亲是王仁祐,母亲柳氏,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公主
  • 唐高宗为什么被称“昏懦” 后世史学家的污蔑?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12-16 唐高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