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曾有多种汉字拼写方案 政治引发“拼音大战”

   2020-03-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但凡去过台湾或者熟悉台湾的人都知道,不同于大陆一套汉语拼音走天下,台湾存在着多种拼音系统。最近有两件与台湾有关的热点事件。一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引发各界对两岸关系的思考。二是一位周姓艺人由于涉台独,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得不出面道

但凡去过台湾或者熟悉台湾的人都知道,不同于大陆一套汉语拼音走天下,台湾存在着多种拼音系统。

最近有两件与台湾有关的热点事件。一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引发各界对两岸关系的思考。二是一位周姓艺人由于涉台独,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得不出面道歉,还引发了一场“表情包大战”。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一条没那么起眼的新闻悄然进入又离开了人们的视线,那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度过了自己的111周岁寿辰。

前两条新闻和后一条之间,似乎没什么联系,但如果听过了台湾“拼音大战”的来龙去脉,你或许会对台湾和汉语拼音之间的渊源有一些新认识。

但凡去过台湾、或者熟悉台湾的人都知道,不同于大陆一套汉语拼音走天下,台湾存在着多种拼音系统。为汉字注音的职能由注音符号承担(就是那套看起来有点像日语片假名的系统)。而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和通用拼音则为谁来承担汉字拉丁化(即将以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职能展开了争夺。尤其是后两者之间的较量超出了语言学范畴,上升到政治斗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故被称为“拼音大战”。

汉语拼音咱们都熟悉,这里就不多说。国语罗马字出自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俗称“老国罗”),制订者汇集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等多位著名语言学家。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大学院将其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公布,与注音字母同时推行。1986年台湾地区又发布了俗称“新国罗”的《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而通用拼音方案最早在1997年提出,1998年率先在陈水扁担任市长的台北市使用。2002年,台湾教育部通过“华语拼音系统为通用拼音”,用通用拼音取代了汉语拼音。

说实话,国语罗马字和通用拼音看起来和汉语拼音差不多,都使用拉丁字母,只是在某些问题的处理方面有差别,比如说某些发音到底用哪个字母表示,要不要增添附加符号,怎么表示汉语声调等。例如,台北有个木栅地区,用汉语拼音拼写就是“Muzha”,用罗马字拼写就是“Mucha”,用通用拼音拼写就是“Mujha”。一般来说,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希望并努力推广一套标准的拼写方案,而不同的拼写却常常在台湾地区长期共存。

多种汉字拼写方案并存的局面,其实是台湾地区政治角力的结果。在1958年大陆推出《汉语拼音方案》之前,汉字圈内一直存在着多种汉字拉丁化方案。但1958年之后,大陆地区的拼写统一为汉语拼音,而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却仍坚持使用国语罗马字。

即使在汉语拼音从1979年起为联合国秘书处采用,用于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即使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拼写汉语以汉语拼音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ISO7098),台湾地区仍然沿用罗马字拼写汉字,甚至还发布了一套没什么人使用的“新国罗”。国语罗马字和汉语拼音之间的竞争,或许可以看做“拼音大战”的前奏。

大约是因为汉语拼音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出于科技文化、学术资料交流的需要,为了与世界接轨,1999年,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议决,采用大陆的汉语拼音法,并拟定于两年后,将汉语拼音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拼音大战”也算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可偏偏在2000年,陈水扁上台,推行“台独”政策,在文化上不断“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声称更适合拼写“台湾国语”的通用拼音取代了汉语拼音。

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岛内各方面的激烈批评和抵制,“拼音大战”由此爆发。论战中反对者最主要的论点就是,通用拼音一点也不通用,连在台湾通行都有困难,遑论与国际接轨。虽说官方称不会强制执行通用拼音,可采用“通用拼音”的县市可以申请巨额补助,采用汉语拼音的则没有政策优惠。尽管这样,还是有些县市不买账。比如曾为通用拼音打头阵的台北市就“风水轮流转”,坚持使用汉语拼音。

虽然岛内各地的配合度不高,各界的反弹声浪也始终未曾断绝,但台湾官方一直没有放弃让通用拼音“一统天下”的努力,甚至准备在2007年底前让全部地名统一采用“通用拼音”。不过局势在2008年却陡然扭转,那一年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9月16日,台湾“教育部”就决议全面放弃通用拼音,改用与大陆通用的汉语拼音。持续多年的“拼音大战”终于落幕。

当然了,这场战争虽然结束,但还有许多战场需要打扫。比如六年来推广通用拼音,留下了很多路牌指示标,全部更换自然是一大笔支出,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种方案并存是必然。

到底使用汉语拼音还是通用拼音,原本只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只要按照学术和实用的标准比一比,哪种方案更有系统性,哪种方案更能准确记录和反映汉语语音,哪种方案更易教学,哪种方案更能与国际接轨,不难得出答案。其实汉语拼音和通用拼音大体相同,只有少量区别。两种方案孰优孰劣,语言学家和使用者自有评判。不过通用拼音推行之时,国亲两党也猛批民进党当局“政治压过专业、意识形态打倒实用”。难怪当台湾有关方面决定将中文译音政策由采用“通用拼音”改为“汉语拼音”后,当时的《人民日报》配了八个字评论:“切中肯綮,务实之举”。

 
标签: 台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收复台湾有几次?
    历史上收复台湾共有两次:第一次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时间是公元1662年2月1日;第二次是国民政府从日本帝国手中收复台湾,时间是公元1945年10月25日。
    02-23
  • 台湾历史上叫过什么名字?
    先秦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为鸡笼。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
    02-23
  • 国民党军统局前世今生 现今的台湾国家安全局
    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
    12-30 台湾
  • 台湾买老爷舰“钱多人傻” 拆导弹发射架换机关
    花巨款向美国购买战力有限的二手武器,台湾当局一直在扮演这种“钱多人傻”的滑稽角色。就譬如本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1683号“军舰移转法案”,授权总统对台出售4艘佩里级护卫舰。该案已在参众两院过关,只待奥巴马签字批准。钱报记者采访的军事专
    12-29 台湾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隋炀帝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代称之为“
  • 台湾三杰之陈永华简介 陈永华成就介绍
    陈永华简介陈永华是一位抗击清朝的著名将领,他是明朝时期福建地区的人,他的父亲曾经在明末时期是个举人,但是在清兵来到福建的时候自杀而身亡。陈永华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他对战争和局势发表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分析,并且让郑成功十分的欣赏,也正
    12-28 台湾
  •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船介绍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