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 后人是如何评价黑塞的?

   2020-07-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黑塞,著名的德国作家和诗人,全名赫尔曼·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诗作清新自然,质朴高远,具有非常治愈人心的力量,主要作品有《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彼得·

黑塞,著名的德国作家和诗人,全名赫尔曼·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诗作清新自然,质朴高远,具有非常治愈人心的力量,主要作品有《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黑塞 照片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宗教信仰一直影响着黑塞的一生,从青年时期到晚年,体现在他的众多作品和诗歌中,而且因为家人身具多国血统,从小黑塞就接受了多国文化的熏陶,这种条件下塑造了黑塞开放包容的思想,在1884年,七岁的黑塞就开始写作诗歌了,在1892年开始独立谋生时期,期间黑塞走遍了很多城市,并从事了多种工作,但是做得最多的还是书店管理员。这也他爱好文学爱好写作是分不开的。

1899年,黑塞发表了《浪漫之歌》诗集,但是没有影起注意,在1904年,黑塞发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获得热烈反响,还获得包恩费尔德奖,从此进军文坛。之后和妻子移居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与了保卫家园的战争。在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在当时的中国也有小众的推崇者,1962年在瑞士的家中因脑溢血逝世。

黑塞作品

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雨果称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 照片

黑塞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小说、诗歌和散文,小说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印度之行》、《漂泊的灵魂》等,诗歌集有《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一根断枝的呻吟》等,散文有《堤契诺之歌》等。

黑塞的童年时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具有多国文化素养,而黑塞在这种环境接受了宗教信仰和多国文化的启蒙,性格上也更开明和包容,在成年后,黑塞接触了中国古典哲学,深受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上。

黑塞作品,充满了孤独、漂泊、出世的感觉,他爱好大自然,喜欢乡村生活,曾经在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在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感伤孤独的气息,成熟期的作品,更多的关注了内心心理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对精神分析的刻画,让黑塞的作品显得深度有内涵。

黑塞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受到了主流大众的喜爱,而黑塞成了继海明威后,新一代的文学崇拜偶像。特别是他的小说《荒原狼》,成为当时美国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引起了青少年模仿的“狼潮”。

黑塞评价

黑塞,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被大文豪雨果·巴尔称赞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出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著名的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等,还在堤契诺的乡间生活时,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专注于自然风景的描绘。

黑塞 创作的水彩画

黑塞评价,从他所获得的荣誉就能看出,在194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达到了鼎盛的,他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畅销,被译成53种语言,译本就有742种之多,他也成了美国新一代的文学崇拜偶像,《荒原狼》小说在美国青少年中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

黑塞评价,不仅来自于读者的热烈追捧,更有来自于同行作家的赞誉,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托马斯·曼对黑塞这样评价,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这是对黑塞文学艺术的肯定,黑塞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热爱自然,向往乡间隐士生活的黑塞,一生都在追求”人类回乡“的终极答案,他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深深刻画在了他的小说里,追求两极世界的平衡统一,现实与理想、无限与有限、人性与道德的对立和谐,是黑塞小说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标签: 作家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萧伯纳和鲁迅 萧伯纳是哪个国家的是剧作家
    萧伯纳是英国的戏剧作家,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1933年的时候,时年77岁的萧伯纳做了一次远东执行,来到了中国,见到了鲁迅。那么萧伯纳和鲁迅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呢?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合照图片萧伯纳到达上海吴淞口是在1933年2月1
    12-31 鲁迅作家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 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与女演员朱丽叶爱情往事
    雨果和朱丽叶有一次美丽的邂逅。朱丽叶是一位女演员,她在表演一个剧本的时候遇到了雨果,他们彼此都是一见钟情。很快他们便相爱了,雨果的爱情也终于在此刻开花结果了。雨果的爱人朱丽叶虽然雨果在当时已经是一位名人,而且他也遇到了很多知名女性,可是雨果
    12-22 作家雨果
  • 作家沈从文的婚事是由张允和撮合的的吗
    张允和是民国教育家张冀牗的第二个女公子,在张氏四姐妹中排行第二,被大家称为“二姐”,沈从文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研究家,是张氏四姐妹老三张兆和的丈夫。沈从文称张允和为媒婆,因为张兆和沈从文的婚事基本上就是由张允和撮合的。19
  • 抗战英烈王泊生 牺牲在冀南的优秀左联作家
    王泊生,又名王鸣锋,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景县郑古庄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8岁上学,12岁考入龙华高小,1930年考入立泊镇师范学校,并参加了反帝大同盟。1931年春加入青年团,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泊师任党支部委员、左联工委书记。为引导、
    12-11 作家
  • 民国时期哪位作家用版税购买了北京四合院
    当下作家写小说做连载,写书拿版税,生活实在艰辛,很多人出书,都要自费,好一些的作家、学者,可以拿稿费、版税,那收益也是很低的,绝大多数是养活不了自己的。中国的作家靠体制内的那份工资保障才能维持生活,否则,百分之九十的作家只有饿肚子。民国时的
    12-11 民国作家
  • 古时“作家”是贬义词?王维用“作家”讽刺过人
    一档人文类历史解读节目《原来是这样》自开播之后,就被观众不断热议。这档致力于为观众普及国学趣味知识的人文节目,将知识融入趣味短剧中,不仅让观众对国学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节目中所讲解的一些词汇更是让观众“大开眼界”。要不,谁能够知道古时
    12-02 王维作家
  • 司马翎 古龙曾经评价他是一个天才型作家
    司马翎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他也是“综艺侠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司马翎还在读大二的时候便写了一本叫做《关洛风云录》的书,并以此一举成名,之后更是不断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连载,一时风头无二。那么接下啦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翎简介吧。司马翎照
    11-28 作家古龙
  • 为什么说张爱玲是个读书却不买书的女作家呢
    据说,张爱玲五岁即开始读《红楼梦》,至老不辍。晚年,竟拿出十年的时间,广泛阅读《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以及相关论着,终成《红楼梦魇》一书。这也是张爱玲一生惟一的一本学术论着。因为喜欢《红楼梦》,她:“甚至为了不能与曹雪芹生在同一时代——因此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