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真的与他的儿媳有染吗?王安石诗词集合

   2020-03-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风流才子,才子风流,古代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才子,除了才名远扬之外,同时相伴的还有许多风流韵事。才子风流,好似已经成为了定式,凡是有那么一点学名的人,大多都有一段风流艳事相伴。不管这事情是真是假,但是却总是有的。最显著的便是江南

风流才子,才子风流,古代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才子,除了才名远扬之外,同时相伴的还有许多风流韵事。才子风流,好似已经成为了定式,凡是有那么一点学名的人,大多都有一段风流艳事相伴。不管这事情是真是假,但是却总是有的。

最显著的便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后世人们心中是一个典型的风流才子的形象。据说他一生有八个老婆,并且还时常出入青楼,与名妓交往甚密。然而后世已经有人证明,唐伯虎有八个妻子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唐伯虎本人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花心风流。

再来说大文豪欧阳修,这样一位开启了宋朝文化改革的大散文家,居然流传有一段与自己外甥女偷情的艳事。而且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欧阳修的年龄还不小。整个事件,似乎有理有据,有似乎处处存疑,最后成了个未解之谜。不过社会主流大多数还是认为,此次事件应该并不真实。

那么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与他的儿媳妇有染的事情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个事情又是否还是真的呢?

据说王安石的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年纪守寡,独居小楼。王安石对此很不放心,于是经常前去暗中探望儿媳妇,希望能照拂一二。但是他的儿媳妇却误会了自己公公的意思,又加之丈夫已逝,深闺寂寞,竟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她以为王安石对自己有意,于是便在墙上写诗,诗句有“风流不落别人家”。其中暗含的意味,显而易见。儿媳妇写的诗被王安石看见后,赶紧将媳妇所写之诗“以指爪爬去壁粉”。

第二种说法,说的是王安石的儿子去世之后,王安石与自己的儿媳妇在院子里纳凉。那时候天气炎热,儿媳妇穿着清凉,侧躺在碧纱帐里。月色朦胧间,远观身资曼妙状若琵琶,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教人欲罢不能!

王安石越看越心悸,越看越心痒,于是便起身在积满灰尘的石桌上写下两句诗:“碧纱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时理有差。”写毕,咳嗽一声,即刻离开。???

王安石的媳妇儿听见自己公公的轻咳,瞬间领悟,出来一看,见到了王安石留下的诗句。便在后面续上两句:“愿借公公弹一曲,风水犹留在吾家。”写毕,亦咳嗽一声,即刻离开。

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直观了。还是王安石与其媳妇所留调情诗。王安石诗云:“五更早朝日西斜,看见床上玉琵琶,有心上前弹一曲,还怕别人说闲话。”儿媳妇回诗:“你孤独来我守寡,凄苦伶仃度年华,双起双落何不为,别人闲话莫管他。”不过这首诗太过直白,实在不像是当时所留之物。

艳事有些时候不一定是真的,王安石与自己媳妇儿有染一事也做不得真。首先王安石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当初主持变法对于王安石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却因为他儿子的病逝,让他心力交瘁,最后辞官回乡。一个如此疼爱重视子嗣之人,自然不可能做出这等荒唐之事。

另外,王安石一生只取了夫人吴氏一人,未曾纳一人为妾。三妻四妾是古代男人的常态,若是王安石真是好女色之辈,以他当时的地位,根本无需守着发妻一人生活。既然他能一生不纳妾,又如何会与自己的儿媳妇偷情呢?

这种说法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当时人对王安石才名的侮辱。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遭到了许多人的憎恨。他们想出这种方法来折辱王安石,也不是不可能。

王安石是一位历史著名的大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有耳熟能详的《梅花》:“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有其他诸多名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

百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

去自去耳,吾何阙而追。

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

汝谓松死吾无依邪,吾方舍阴而坐露。

 
标签: 王安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十七岁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12-31 王安石
  • 古人有多不爱洗澡 王安石的胡子竟然都有虱子
    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老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历史因素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
    12-26 王安石
  • 王安石吃饭轶事 曾吃鱼饵一盘 宴客两菜一汤
    北宋宰相中,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
    12-24 王安石
  • 同样是变法 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