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2020-09-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陆逊简介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生于183年,猝于245年。三国时期孙吴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陆逊像年少丧父的他从小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青年时期是一个远近闻名,温文尔雅的书生才子,

陆逊简介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生于183年,猝于245年。三国时期孙吴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陆逊像

年少丧父的他从小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青年时期是一个远近闻名,温文尔雅的书生才子,可是历史却将他推向了政治舞台,从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出世了。

孙策死后,孙权继任领导地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陆逊应召,成为孙权的幕僚。孙权爱才,多次询问陆逊的意见,更对其赞赏有加,还将自己哥哥孙策的次女许配于他。后在陆逊夷陵之战中大胜,从而成为史上积极防御成功的代表战例。在大将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魏军的支柱,但孙权虽然看中他的军事才能,却不肯给他军政权利。就像当初将侄女嫁与陆逊一样,表面上拉拢,其实内里并不想重用。最终陆逊在晚年卷入立嗣之争,因为力保太子孙和而被孙权厌弃,履加责备,终于在245年,陆逊忧愤而亡,被葬于苏州,至今苏州仍有地名陆墓。

而在陆逊在世之时,他一直是用陆议这个名字的,至于他何时改为陆逊,为何这样改,并没有详细的史书记载,最大的猜测原因是在陆逊死后,孙权赐名,从此之后,史上一律称之为陆逊。

纵观其一生,陆逊才堪负重,终当大任。也有人评价他为人小心谨慎,谦淡冲虚,是难得的出众人才。

陆逊字什么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陆逊像

很多史书上记载陆逊一直用的是陆议这个名字,至于他为什么改名,什么时候改名,原因皆不详。最大的猜测可能就是陆议死后由孙权所赐名,从此,史书上皆改名陆逊。而他的字伯言,伯则是古代兄弟间按年龄排序,伯仲叔季,伯是老大的称谓。他真正自言,言则是

取自他的名字中的议字。

青年陆逊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风声流闻,远近知名,可是历史却将他推上政治的舞台,从而让他的人生就此改变。

陆逊父族乃是江东大族,他幼年丧父,从小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后因发生变故,已经在太守府做官的陆逊开始追随孙权,孙权非常看中他的才能,将自己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于他,并且多次询问他的意见,陆逊追随孙权多次立下丰功伟绩,成为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三国时期孙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谋略出众的陆逊曾经策划夷陵之战,成为极有代表意义的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此后他在东吴出将入相。不过后期晚年因为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受孙权责罚,由于陆逊多次被反复责备,最终于245年3月19日忧愤而亡,葬于江苏苏州。

陆逊心中自有雄才大略,才堪重负,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此其一生,却不得善果,也是一大可惜。

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跟随孙权很久,在吴国有很高的声望,孙权甚至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而吕蒙死后,陆逊更是成了对抗蜀国、魏国的支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支柱存在的人物,孙权却一直没有给陆逊相应的权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说是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

陆逊像

其实,孙权之所以逼死陆逊无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觉陆逊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因为陆逊和其他大将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胁到孙权。

首先,陆逊出生于贵族,姻亲关系更是显赫,所以陆逊权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谋反。

其次,陆逊在吴国的声望太高。特别是吕蒙死后,陆逊独挑大梁,更是让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与他交好,可谓是功高震主。而且当时三国局势已定,即使没有陆逊,吴国也可以自保,所以孙权没有一定要依靠陆逊,所以在陆逊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之后,孙权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陆逊。

再次,陆逊功高,孙权可能还可以暂时压制,但一旦孙权故去,幼子继位,很有可能陆逊变成为摄政大臣,吴国迟早要易主,所以为了后世计,孙权也不可能留下陆逊。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原因。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孙权的基业可以说是从孙策手中继承过来的,开始是为了拉拢陆逊,但陆逊权势渐长之后,难免孙策的子孙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们也是王族。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陆逊不得不死。

陆逊墓

在苏州娄门外五里许有个陆墓乡,因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墓埋葬于此而得名。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在赤壁市北边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修了陆逊墓。

陆逊像

陆逊,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约,是吴郡吴县人。曾经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三国时期孙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陆家在江东是名门大族,陆逊自小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后被送往亲戚家。青年时期曾是江东远近闻名的书生,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孙策死后,孙权招揽名士,二十一岁的陆逊应召前去,并迅速展露头角,成为孙权极为重视的心腹幕僚。

孙权为了拉拢人心,将自己哥哥的次女许配给陆逊,在吕蒙死后,陆逊成为吴国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战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战,这是第一次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

而陆逊为人小心谨慎,才堪负重,孙权曾多次询问陆逊的意见用于作战。但他也并不是十分的相信陆逊,虽然让他统领军事,却并没有给他军政大全。而在陆逊的晚年时期,更因为力保太子卷入立嗣之争而反复受孙权的责罚,多年郁郁,终于在245年3月19日陆逊忧愤而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辉煌从此也长埋地下。

陆逊的本名是陆议,历史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为何改名,何时改名,最大的猜测只是在他死后,由孙权赐名,改为陆逊,如今的陆逊墓也正是如此。

 
标签: 三国 孙权 陆逊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