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迁都沈阳?其中有什么隐情

   2020-02-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攻占了沈阳,进而一鼓作气攻下明朝辽东军政中心——辽阳,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设为东京,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初三

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攻占了沈阳,进而一鼓作气攻下明朝辽东军政中心——辽阳,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设为东京,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沈阳。虽然王公、贝勒竭力反对,但努尔哈赤君意已决。祭过父祖之后,即刻率领大军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迁进沈阳城。

努尔哈赤从以其父的13副遗甲起兵,至建立后金政权并不断强大,曾先后4次迁都: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费阿拉称王;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都至赫图阿拉,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萨尔浒之战胜利后,又将行宫移至界凡;攻陷辽阳后,又在辽阳建东京城;建东京城仅4年,又迁都沈阳。每一次迁都都是迁往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众多、土地更加肥美、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地方。但最后一次迁都却要从作为明代辽东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的东北第一大城辽阳,迁往规模不及其一半的沈阳,沈阳又有什么得天独厚的都城优势?既然没打算久居辽阳,为何还要大兴土木,在宫殿刚刚建好,官员尚未安居之时,又匆忙迁至沈阳?史学家对此有各种解释,民间也有各种传说。

历代王朝选定都城,都不外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考虑,因此史学家在讨论后金的迁都原因时,首先就要从这几方面去寻找证据。

辽阳虽然在当时是辽东的军政中心,但因明廷的腐败,其经济已开始下降,而沈阳的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沈阳地势平坦开阔,粮食出产富足,有林有兽,有水有草,符合满族人狩猎的生活条件。

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上看,辽阳城因长期满汉杂居,民族矛盾激化;而沈阳只是一个中等城市,人口便于管理。从地理位置来讲,沈阳一直是一个军事要地,是所谓的“形胜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既便于护卫新宾老家和铁岭、开原等国土,又便于西征、北伐。这是史学家们比较辽阳与沈阳条件优劣,对努尔哈赤为何迁都沈阳做出的结论。其依据,主要是《清太祖实录》和《满文老档》的有关记载。

努尔哈赤提出迁都沈阳,诸王、贝勒、大臣不了解老汗王的意图,一致表示反对。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帝聚诸王臣,议欲迁都沈阳,诸王臣谏曰:‘东京城新筑,宫廨方成,民之居室未备,今欲迁移,恐食用不足,力役繁兴,民不堪苦矣。’帝不允曰:‘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这条记载一直成为论述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原因的依据。按《满文老档》天命十年(1625年)记载:“三月初三,汗向沈阳迁移,在辰刻从东京城出发。给他的父祖坟墓供杭细绸,在二衙门杀牛5头,烧了纸钱,随后向沈阳去,在虎皮驿住宿。”“初四,……在未刻入城。”以上两条是《满文老档》有关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全部记载。

其实,《清太祖实录》是努尔哈赤之子、清太宗皇太极在天聪九年(1635年)下令编修的。《清太祖实录》中所记载的关于努尔哈赤对迁都沈阳的一番议论,正是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之所为,即南征消除毛文龙在辽南的骚扰;北征解除了后顾之忧;西修都儿鼻城,渡辽河征明,并出兵宣大长城沿线。

这已是皇太极继承汗位时的情况了。从《清太祖实录》的记载可以看出,努尔哈赤迁都的理由,并不符合他迁都后的实际行动。《清太祖实录》载:“(天命十一年)正月乙巳朔。戊午上统兵征明,庚辰次东昌堡,翌日渡辽河,旌旗剑戟如林,大军至宁远……”(《清太祖实录》卷十)。这里记载的是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时的进军路线。这次进军是从海城牛庄一带的东昌堡渡辽河,并没有采取如《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计议迁都沈阳时所说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的路线。因此,《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关于迁都沈阳原因的一番议论,是不可尽信的。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还有另一种说法:努尔哈赤认定沈阳是“凤落龙潜”的风水宝地。

 
标签: 努尔哈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努尔哈赤仓促迁都之谜 要保大清龙脉?
    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
  •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谜 他为什么要起兵反明呢?
    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杰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父祖都曾在明朝担任官职,他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之初的最高理想,大概就是与大明朝分据东西吧。他为什么要起兵反明呢?155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明建州左卫
    12-31 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皇后阿巴亥怎么死的?阿巴亥活了多少岁
    努尔哈赤皇后阿巴亥是怎么死的?阿巴亥活了多少岁?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
  • 努尔哈赤身上的诅咒氏什么?诅咒真的很灵验吗
    努尔哈赤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一生征战无数,为清王朝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他凭借着铁血手腕征服女真各部,一手创建后金,随后誓师征明。皇太极就是凭借努尔哈赤打下的基业,带出来的雄师才能创建清朝,甚至打败了明朝,入主中原。这个铁血勇猛的首领,
    12-28 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定都沈阳传说 沈阳不会发水不会地震
    萨尔浒之役后,老罕王努尔哈赤势力大增,随之便将都城由赫图阿拉迁到了辽阳,起名为东京。可是定都刚刚三年,突然又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为什么执意要迁都沈阳城呢?长久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有一天,努尔哈赤跟王公贝勒们一起议事,突
  • 李成梁守卫大明边疆40年却当了努尔哈赤的干爹
    万历朝的边事历来为历史学家们称道,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是中国明代最伟大的抗倭英雄,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他
  •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 为何总是能以少胜多?
    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曾有两个谥号,分别为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时所加的“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即“太祖武皇帝”),和康熙元年(1662年)所定的“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即“太祖高皇帝”)。后
    12-23 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为何会遭到大炮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为人慷慨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扼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他由邵武知县任上入京述职,为御史侯恂推荐,破格拨用,升为兵部职方主事。广宁溃师,无数明军明将败撤于关内,惟
    12-23 努尔哈赤
  • 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何杀掉屡立战功的长子?
    褚英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金(后称元妃)佟佳氏所生的长子,骁勇多谋,能征惯战,军功累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努尔哈赤命幼弟巴雅喇、褚英与噶盖、费英东,领兵一千,往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此时,褚英只有十七岁,但他不畏险阻,披甲上阵,
  • 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真的是爱新觉罗吗?
    众所周知中隐藏的疑问努尔哈赤和他的继任者姓爱新觉罗,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满族语中,爱新觉罗为“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之意,“爱新”意为“金子”,“觉罗”是地名,在今天黑龙江省依兰一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最早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所
    12-19 努尔哈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