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大臣于敏中 张廷玉得意门生竟大肆贪污

   2020-04-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他前半生处事谨慎,后结交太监,贪污数百万两。死后被撤出贤良祠。于敏中出生在江苏金坛,于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二年,二十四岁的于敏中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七年,被调任“起居注官”。起居

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他前半生处事谨慎,后结交太监,贪污数百万两。死后被撤出贤良祠。

于敏中出生在江苏金坛,于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二年,二十四岁的于敏中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七年,被调任“起居注官”。起居注官工作不过是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但只有皇帝最信任的臣子才能担任。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调入军机处,此后一直在乾隆身边出谋划策。第二次金川战役中,由于敏中负责谕旨的拟定工作,他一丝不苟,俯查机要,与万里之外的武将不谋而合。在刘统勋、刘纶去世之后,于敏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自然是众望所归。

于敏中之前,历任军机大臣虽然位极人臣,无不谨慎,惟恐过于招摇,导致皇帝忌讳。讷亲虽被斩首,但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为人严苛,不通人情,门庭冷落,无人过来钻营。刘统勋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更以清廉闻名。

于敏中初入军机处时也能爱惜羽毛,注意与京内大臣保持距离。但做了首席军机大臣以后,奉迎吹捧的人多了,他也就不再掩饰,他广结外吏,军机处的风气为之一变。傅恒在世的时候还表达与乾隆相左的意见,而于敏中却从来不敢这样做,此时的朝臣主要忙于书写颂词,编纂官方刊印的书籍。中枢的奢靡之风,不久就蔓延到了全国,后世常认为,乾隆朝中后期的贪腐之风实源自于敏中。

担任军机大臣没多久,乾隆三十九年,于敏中便卷入了太监高云从一案。

清朝对太监的管教很严格,顺治帝立铁牌于内务府,“永禁内监干预朝政”。并规定太监不得结交外官,不得假借亲戚之名购买田产,如有违背者,一律凌迟处死。

乾隆对太监的防范一直很严格,虽严厉禁止太监和官员往来,但却屡禁不止。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到八月,乾隆一直驻跸避暑山庄。皇帝不在京师,京内的大员就定期开会,互通信息,传达政务。七月中旬,兵部侍郎高朴在开会时,听到左都御史观保等人凑在一起议论“道府记载”。

“道府记载”是皇帝私人的小秘密,上面记载着各省道府官员政绩优劣,直接关系到官员升迁或奖励。“道府记载”由执笔太监书写,属于最高机密,其内容除了皇帝及执笔太监外无人知晓。

高朴知道“道府记载”的内容已经泄露,便立即赶往避暑山庄向乾隆告状。但高朴也是听说,却不知是那个太监泄露的。乾隆为此询问军机大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席军机于敏中认为此事不必当真,定是谣传。但因为此事关系重大,乾隆还是决定加以清查。

不想一追查,发现“道府记载”果然泄露,泄密者是宫内写字处太监高云从。高云从被捕后,乾隆亲自审问,当得知于敏中也向高云从打听过“道府记载”之后,乾隆惊诧万分。随着追查的深入,发现高云从不但泄露机密,与京内高官如于敏中等人交往甚密,更与诸多各省高官往来频繁。

高云从结交诸多大员,举手间可以翻云覆雨。高云从一案让乾隆目瞪口呆,严厉责问群臣:“朕如此开诚布公以待群臣,诸臣不思以恩图报效,良心何在?”而群臣结交高云从,不外乎是为了探悉乾隆心意,好谋取官职,这干预了乾隆的用人权,也是对皇权的极大冒犯,故而乾隆大怒道:“岂容此等事置之不问乎?”

此案发生后,牵涉的大臣都被革职,高云从即被斩首。于敏中从政多年,自然知道不该与太监来往,却做出让乾隆失望的事情来,本来也要被严厉敲打的。但此时正值金川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候,乾隆需要于敏中来辅政,所以暂时免治其罪,做革职留任处理。

于敏中此时已是惊弓之鸟,只能卖力干活,以求饶恕。至大小金川平定之后,乾隆表扬他:“自办理军务以来,承旨书谕,夙夜殚心”,于是重新恢复了他的职位,并赏给双眼花翎。但乾隆心里对于敏中还是心存芥蒂。

乾隆四十四年,六十五岁的于敏中去世,乾隆让他入了贤良祠。贤良祠是雍正时所设,祭祀清开国以来满、汉大臣中功勋卓著者。

不想于敏中死后,却被查出涉及诸多贪污案。于敏中遗留下来的家产估算下来有二百多万两,乾隆闻听后不由怒道:“朕重用敏中几十年,一直以为他清廉,不想有这么多财产。”

查出于敏中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乾隆虽然没有将他的子孙治罪,可怎么也要将他从贤良祠撤出。

到了乾隆六十年,记仇心切的乾隆将赏给于敏中后代世袭罔替的一等轻车都尉爵位给革去了,又狠狠痛骂了于敏中一顿。

 
标签: 张廷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于敏中 张廷玉得意门生竟然大肆贪污
    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他前半生处事谨慎,后结交太监,贪污数百万两。死后被撤出贤良祠。于敏中出生在江苏金坛,于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二年,二十四岁的于敏中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七年,被调任“起居注官”。起居
    12-16 张廷玉
  • 张廷玉 一个清朝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澄怀居士,29岁就中了进士,他老爹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在他小时候,有家学渊源;当了官之后,还有老爹天天指点朝堂政治怎么玩;他自己禀赋又很好,气度沉稳,一看就有人臣之相,几乎就是给大清王朝量身定制的一个宰相种子
  • 张廷玉 大清王朝中唯一配享太庙的异姓汉臣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功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清朝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整个清王朝2
  • 乾隆大骂张廷玉 揭开了假温柔的面纱
    上接:1749年78岁的张廷玉疯了一样吵着退休,乾隆百般拖延(1749年乾隆用鄂党为刀钝割张党,张廷玉说我要退休其他都不管)乾隆爱玩虚,唯一进入清太庙的80岁汉臣张廷玉真是糊涂(乾隆爱玩虚的,够狠!不体谅年近80的三帝老臣张廷玉)第二天一早
  • 三朝元老张廷玉晚年遭遇为什么反而那么凄惨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
    12-07 张廷玉
  • 乾隆皇帝为何不待见大臣张廷玉的原因是什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乾隆为何不“待见”张廷玉呢?张廷
  • 张廷玉的生平简介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
    11-26 张廷玉
  • 后人对清朝大臣张廷玉的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
  • 张廷玉自作自受 晚年被乾隆羞辱的一文不值
    雍正十三年八月,弥留之际的雍正帝,没有忘记安排他的老臣,在他的遗诏中嘱咐了让鄂尔泰和张廷玉配享太庙,这让嗜名如命的张廷玉视为了光宗耀祖的殊荣,因为大清朝能享受此待遇的汉臣就他一人,连清初那位被皇太极宠幸的范文程也没有此等荣誉。但是,遭逢也要
  • 揭秘:历史上张廷玉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汉人,应属张廷玉。张廷玉辅佐了清朝的三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