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对林则徐的特殊恩赐却引来同僚妒忌艳羡

   2020-10-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林则徐出生于福建省侯官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先祖到福州后,皆以教书为业,祖父林正澄曾经是一名秀才。他的父亲林宾日也是一名秀才,后来经岁试补为廪生,从此也当起了教书先生。林则徐12岁那年参加府试,竟然一举夺魁。14岁考中了秀才,入读鳌峰书院。在

林则徐出生于福建省侯官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先祖到福州后,皆以教书为业,祖父林正澄曾经是一名秀才。他的父亲林宾日也是一名秀才,后来经岁试补为廪生,从此也当起了教书先生。林则徐12岁那年参加府试,竟然一举夺魁。14岁考中了秀才,入读鳌峰书院。在那里读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闽县知县房永清发现他不仅识文强记,而且文章写得极好。因而,时常请他到府衙做书记,这个经历为林则徐进入仕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林则徐是在1838年11月13日接到道光帝要召见他的谕旨的。他感到朝廷可能会让他主持禁烟,虽然还不知道皇上的真实意图,但垂询鸦片问题却是必然的。所以接到圣旨后,他一面将总督关防事宜移交给湖北巡抚伍长华代为署理;一面让属下将各省有关禁烟章程拿来一件件查看,凡有借鉴价值的,都抄录备用。林则徐于11月28日启程进京,当时湖广官员都前来送行,林则徐与他们话别后,即从汉口北上。

12月26日,林则徐到达北京。他进京的第二天早上就得到了道光帝的召见。28日,道光帝又召见了他,谈话的主题同上次一样,仍然是禁烟。在询问完这个问题后,道光帝问林则徐:“能否骑马?”这个问题让林则徐不知如何回答。应该说,林则徐是会骑马的,就像今天驾车一样,不过驾术不精罢了。他骑马只能缓缓而行,作为代步工具而已,却不能像蒙古人那样彪悍地策马驰骋。林则徐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道光帝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骑马,只好继续询问他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两人的谈话又进行了个把小时,林则徐磕头告退。他回到朝房歇息时,接到谕旨:准许林则徐紫禁城内骑马。这可是天朝皇帝的恩典,对于地方官员来说真是十分少见的殊荣。林则徐受此恩宠,十分高兴,能够享受在紫禁城内骑马可是极大的政治优待。大家都知道紫禁城是皇帝的住所和朝廷的办公场所,怎么可能让人随随便便骑着马在里边溜达呢?在当时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多是些朝中老臣,按朝廷惯例,朝廷官员上朝要沿着指定路线行走。偌大的紫禁城,要走到金銮殿见到万岁爷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年轻力壮的官员来说这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年老的官员就费劲了。于是开明的康熙皇帝恩准那些年老的官员在禁城内骑马上班,实是皇上对下属的体恤。不过这项规定,只限于朝中大员,外放的地方官极少有这种待遇。林则徐进京面圣,作为一个外放的汉官,却享受到了这种待遇,就连他自己都说:“外僚如此,尤异数也。”

得了这样的恩遇,第二天一早林则徐受宠若惊地骑着马上朝了。虽然他的骑术不怎么样,但还是引来同僚的一片羡慕和嫉妒之声。这些林则徐同样也感受到了。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与这种殊荣如影随形的是同僚的嫉妒,这后来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悲剧。林则徐并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但道光帝的这份恩宠,君命之下,不得不行。林则徐骑马上朝的这一天,是道光帝第四次召见他。召见时,两人继续讨论禁烟问题。最后,皇上问他,骑马怎么样,林则徐只好如实回答:“臣不习惯骑马,还是请圣上恩准臣步行入内觐见吧。”想不到林则徐的这番回答却得来更大的恩宠,道光帝说:“你不习惯骑马,可坐椅子轿。”天子再次降恩,林则徐哪能不知好歹,只得叩头谢恩。后来的四次召见,林则徐都是乘椅子轿上朝的。椅子轿又名肩舆,有二人抬的、四人抬的和八人抬的等。林则徐坐的是八人抬的椅子轿。舆上面再放上一把椅子,坐在这样的椅子舆上,身体的位置比骑马时还要高。这自然更是一种恩遇。

12月31日,林则徐坐着椅子轿上朝了,这是道光帝第五次召见他。在这次召见中,道光帝用征询的口气问林则徐:朕想任命你为钦差大臣,让你代表朝廷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广东水师也由钦差大臣兼归节制。很显然,几次谈话下来,道光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鸦片泛滥“事在今日,未能断其祸根,毕竟有外国商人私带鸦片。若能严治他们,将夹带的鸦片焚烧净尽,令不敢输入我国,纵使国中尚有所存,久之必吸食竭尽,其害自灭”。于是决定派出钦差大臣,把禁烟重点放在查禁广东海口走私上。道光帝觉得只有林则徐才是合适的人选,几次临朝入对,道光帝对林则徐相当满意,他想把禁烟的一切都委交给林则徐。他给予林则徐紫禁城骑马、坐椅子轿的恩遇,目的是想给朝臣们这样一种印象:林则徐是拥有特别权限的人物,是皇上信任的人。他要向朝中的官员们显示林则徐的权威。

道光帝的征询,无异于一石击水,掀起层层波澜。大家都知道,钦差大臣代表的是皇上,等于皇帝的特派员,出外办的是皇差。这个恩遇,道光帝没有授予旗人,也没有授予皇亲国戚,却给了林则徐这个外放的汉官。林则徐的第一反应就是,责任重大,不能胜任。但是道光帝说是征询,实际上却圣意已决,容不得推辞。这次谈话后,林则徐又连续三次觐见道光帝,后三次的目的都是希望辞去钦差大臣这个任命,但是道光帝圣意已决,林则徐没有办法,只好继续与皇上讨论禁烟的问题。接受朝廷的训令,并得到了道光帝“不为遥制”的保证,也就是说,道光帝赋予了林则徐临时决断的权力,不必小事大请都向朝廷奏报。

林则徐与道光帝的八次入对,道光帝都让他跪在软垫子上。一般的臣子可都是跪在地上的,这当然又是一种恩宠。从紫禁城骑马、坐椅子轿到跪毡垫,他已经让同僚们够嫉妒了,现在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权代表皇帝到广东禁烟。朝廷中的文武大臣谁能享受这种恩遇?阅遍大清的历史,恐怕也只有林则徐一人了。这样,林则徐被人嫉妒就无可厚非了。

 
标签: 林则徐 道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林则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林则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什么
    林则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林则徐思想对
    1、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另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所面临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反对这些敌人的斗争,面临着许多过去没有的新
  • 林则徐名言欣赏 林则徐有哪些主要事迹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从贫困中开始,在清贫中度过,一生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大事,同时又甘愿坚守贫困,可谓才德兼具。他进行的虎门销烟,让国人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也让他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林则徐的一生中有很多名言都能彰显他的志
    12-31 林则徐
  • 左宗棠拜见偶像林则徐,一时激动竟失足落水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相差27岁。当林则徐功成名就、官至封疆大吏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多次科举考试均止步京城的会试。左宗棠科举失意后,回湖南老家隐居,精心研究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经常评议时政,说一
  • 如林则徐来指挥鸦片战争大清是否有战胜的可能?
    公元前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战败,不得已与英国等在南京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一场战役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打破了清廷的国门,为此身在北京的道光皇帝甚至去太庙哭了一场,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否意识到了鸦片战争的结束远远还不
  • 林则徐故居出土宋代陶水管 与汉代形状相似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之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最近进行考古勘探,弄清了故居建筑原状,并发掘出宋代陶水管和明清铭文砖等遗物,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勘测基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鼓西街道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在故居“七十二峰楼”
  • 林则徐有着怎样的生经历?林则徐生平事迹简介
    贫苦童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
    12-20 林则徐
  • 他是林则徐的亲外甥 娶了他的亲女儿从此官运亨
    林则徐是清末“开眼观世界”的开明士大夫,其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的过程中,对于西方的文化、技术和科技抱有开放开明的态度,曾经翻译了英国人所写的《世界地理大全》,编写了《四洲志》,介绍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林则徐的家族中,他有一个妹妹林蕙芳嫁给
    12-18 林则徐
  •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其对世界的认识还很片面
    道光张口闭口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大概就可以知道道光的准备程度了,也就是说号称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日不落帝国,在天朝人眼里也就是“蛮夷”。既然是蛮夷,就有对付之法。天朝对付蛮夷的法宝和对付农民起义的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大概就是一
    12-14 林则徐
  • 道光皇帝为什么说林则徐“误国误朕”?
    林则徐并非“误国误朕”而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
  • 林则徐和光绪帝竟同出师门为一个老师
    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他在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皇帝“策试天下贡生”时,获得“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机出价收之藏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书(1810—186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