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乐毅两次遭受离间 为何都能化险为夷?

   2020-08-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由受到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与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这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往往都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所以,如何避免受人挑拨离间,便成为后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名将乐毅,在

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由受到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与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这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往往都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所以,如何避免受人挑拨离间,便成为后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名将乐毅,在帮助燕国攻打齐国期间,也曾两次受到挑拨离间,最终乐毅都大难不死,成功逃过一劫。这里面,是否有值得后世借鉴之处?乐毅第一次受到离间,是在攻打齐国的第三年(公元前281年),当时乐毅已经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正在攻打齐国最后两城莒和即墨。

由于齐国田单组织军民奋力抵抗,因此乐毅攻打莒和即墨,花了三年时间仍然未能拿下,于是有人便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们不知道“有人”到底姓甚名谁,不过这个“有人”的挑拨离间确实厉害,句句诛心,如果遇到一个耳根稍微软一点的糊涂君王,此时的乐毅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所幸的是,此时的燕国君王是燕昭王。在整个战国时期,在燕国所有的君王中,燕昭王无疑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明君。他面对这种诛心的挑拨离间,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采取措施极力维护乐毅,令乐毅逃过第一劫。

当时燕昭王听罢离间之言,他的应对之法是下令大摆酒宴,在大庭广众之下拉出挑拨离间之人狠狠地斥责一番,然后毫不犹豫地将挑拨者处死,接着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王子服饰,配备君王车驾乘马,及上百辆属车,派宰相侍奉送到乐毅那里,立乐毅为齐王。燕昭王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目的是为了杜绝类似的挑拨离间再次发生——当然也可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故意做给乐毅看的——不过我们且不论燕昭王的内心是否因为离间而对乐毅的信任有所动摇,单从燕昭王的言行来看,他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明智而高明的。他的这个决定,绝对不亚于后世汉高祖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的故事。

果然,乐毅接到燕昭王的册封,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誓死效忠燕王。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又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燕昭王作为一国之君,作为乐毅的上司领导,其所表现(至少是表面上)出来的对乐毅的信任与宽容大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乐毅第二次受到离间,是在攻打齐国的第五年(公元前279年),当时燕昭王已经去世,接替燕昭王职位的是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田单收到这个情报,便派人去燕国挑拨离间,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举行大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就城破受害了。”

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加上耳根子软,又没有燕昭王的手段,果然中了齐国田单的挑拨离间之计。于是派将军骑劫前往齐国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乐毅回国。乐毅知道燕惠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使了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投奔到赵国去了。良禽择木而栖,虽然乐毅曾经信誓旦旦地对燕昭王表示要誓死效忠燕王,但在他看清燕惠王的真面目后,在他发现燕惠王这棵注定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并非自己的栖身之地时,乐毅见机行事,果断作出抉择,毅然决然投奔赵国,实在是明智之举。试想,如果乐毅当初傻愣愣地回到燕国,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下场?正是由于乐毅果断而明智的决定,才让他没有因为田单的挑拨离间而陷入险境,才让他再次大难不死,逃过一劫。

 
标签: 乐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大将乐毅 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
    12-29 乐毅名将
  • 乐毅与战国名将田单的最后结局如何
    乐毅本是魏国人,在那个人人都喜欢跳槽的战国时代他为了响应燕昭王的高薪政策跟剧辛、邹衍等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燕昭王委之以重任,任命他为亚卿。后来他为了帮助燕国报仇,与各国结盟,并带着诸侯国的联军攻打齐国,结果齐国的军队节节败退,乐毅率领
  • 战功卓越的乐毅 为何在灭齐之时从燕逃往赵国?
    春秋战国时代,华夏大地分成了好多的国家,国君是数不胜数,这里面有明君也有昏君,当然也出了不少奇葩的君主,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特别会强词夺理的国君,燕惠王。当年因为种种原因吧,齐国把燕国狠狠的欺负了一把,之后继位的燕昭王发誓要报仇雪恨,就开始
    12-11 乐毅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乐毅究竟是何方神圣
    乐毅是谁?很多人不了解,但他有个著名的粉丝,那就是诸葛亮。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每每自比“管乐”,“管”是管仲,“乐”就是乐毅。一个能被诸葛亮当成偶像的人,有多牛应该可想而知。怀才不遇的他碰上明主乐毅的先祖是魏国名将乐羊,魏文侯
  • 乐毅到底是谁?为何诸葛亮都要自比管仲乐毅
    乐毅是谁?很多人不了解,但他有个著名的粉丝,那就是诸葛亮。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每每自比“管乐”,“管”是管仲,“乐”就是乐毅。一个能被诸葛亮当成偶像的人,有多牛应该可想而知。怀才不遇的他碰上明主乐毅的先祖是魏国名将乐羊,魏文侯
  • 管仲乐毅都是谁 管仲与乐毅的故事介绍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管仲最让后人称赞的是他与齐桓公开创了
    12-01 管仲乐毅
  • 燕昭王和乐毅是什么关系 燕昭王最后是怎么死的
    燕昭王是个很贤明的君主,他在历史舞台上出现是因为他招贤纳士而出名。史记上曾经有过记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记载了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唐代诗人陈子昂曾经作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 乐毅的儿子是谁 乐毅的后代子孙介绍
    乐间,名将乐毅之子。乐叔,名将乐毅的孙子,乐间的儿子。乐乘,与乐毅、乐间父子同族。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
    11-27 乐毅
  • 管仲与鲍叔牙是何关系?管仲与乐毅又是何关系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周室,使百姓受惠至到现在,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官拜至丞相又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的一生不可不谓精彩。而他的一切成就都仰仗于一个人,此人就是鲍叔牙。世人都
  • 乐毅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乐毅论里有什么内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乐毅。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管仲、乐毅,因为管仲奉行春秋大义,希望能够结束天下的纷争与乱局;而乐毅在攻打齐国的时候并没有全
    11-11 乐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