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送一件宝物给慈禧 慈禧很喜欢还带入陵墓

   2020-12-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晚清时期,张之洞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在政坛叱咤风云30年,历经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法战争的中方主帅(两广总督)——而这一场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唯一

晚清时期,张之洞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在政坛叱咤风云30年,历经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法战争的中方主帅(两广总督)——而这一场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唯一取得胜利的一次对外战争。

我们知道,张之洞在中国政坛权倾一时之际,正是中国大厦将倾的关键时刻。他因此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后来,慈禧太后逝世,临死托孤,张之洞是唯一在场的汉族大臣。由此可见,张之洞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位置。

然而,张之洞在晚清政坛呼风唤雨之前,曾经经历过漫长的“潜伏期”。虽然他14岁就成为秀才,16岁就成为举人。可在关键性的会试上,总是差了一把火,直到27岁才金榜题名,成为进士。此后,又在浙江、湖北、四川一带,担任考官、学政一类“闲职”。

直到遇到慈禧太后。

1881年,慈禧太后作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她下了一道命令,让张之洞在一夜之间,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巧的是,同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也曾经享受过这样的破格提拔待遇。当年道光皇帝很欣赏曾国藩,屡屡破格提拔他。使得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政坛奇迹。

有了慈禧太后的欣赏,44岁的张之洞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就在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巡抚与礼部侍郎一样,也是从二品,可在地方担任行政长官,与在京城做没有多少实权的礼部侍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此后,张之洞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常言道,“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可是,手握重权的张之洞,却素以清正廉洁闻名。

他一生经手筹建了数不胜数的官办新式企业,如果要聚敛财富,简直就是举手之劳。而他长期担任封疆大臣,只要稍微示意,自有许多人送钱送物,不在话下。可是,张之洞始终守住做人的底线,恪守清廉的为官之道。

一次,适逢张之洞60岁生日。他关上大门,悄悄地在两广总督衙门中过。有探听到消息的商人带着鞭炮前去祝贺,却吃了闭门羹,只好带回家燃放。

张之洞两袖清风,以至于死后,家中“债累累不能偿,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他家里甚至拿不出丧葬费,不得不依靠亲友和门生的资助处理后事。

不过,张之洞虽然清正廉洁,却送给慈禧太后一件宝贝——即翡翠“降魔杵”。

慈禧太后一生钟爱翡翠,搜刮天下极品。对于张之洞赠送的翡翠“降魔杵”,她相当喜爱,日夜把玩,爱不释手。

慈禧太后死后,这件翡翠“降魔杵”被带进陵墓,成为琳琅满目的殉葬珍品中的一件。可惜的是,后来,慈禧太后的陵墓遭到军阀孙殿英的盗窃,很多宝贝都流失了,包括慈禧生前极其钟爱的翡翠“降魔杵”,也流失在海外,不知影踪。

张之洞之所以要送给慈禧太后“降魔杵”,自然是感谢她的知遇之恩。这说明,张之洞并非“腐儒”之流,在某些时候还是很懂得人情世故的。

 
标签: 张之洞 慈禧 陵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科举考试并不“八股” 张之洞殿试频出吐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的“高考”科举考试中,所考的内容大都以八股文为主。在位于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内,珍藏着多份古代科举考试时的试卷。从试卷的内容来看,考生的文章并非传说中思想僵化的八股文,考试的文章谈古论今,无所不包,甚至有的考生观点新锐
  • 官场张之洞 手法霸道蛮横 一点不像读书人
    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中国传
    12-21 张之洞
  • 张之洞为何叫慈禧老寡妇?是什么激怒了他?
    读史的乐趣,莫过于:当眼睛掠过史料时,脑海中自动跳出当时的景象。近日,祥哥在读徐梵澄的《蓬屋说诗》时,就看到这样一则记载,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惊诧万分!原文是这样的:“有云:‘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南皮奋然掷烟枪而起曰:‘这老寡妇要骇她一
  • 皇上岂能冒充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事件
    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如囚犯般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新政被扼杀在襁褓中,谭嗣同等“戊戌
  • 张之洞为太原文庙亲自选址 倡导集资不动用公款
    清光绪七年(1881年)12月24日,时年44岁的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也就是在这一年,汾河决堤,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今府西街西段)一带的太原府城之文庙,毁于大水。府城缙绅学士,集聚府衙请求太原知府出面重建。太原知府把府城众文士的联名书上呈山西
    12-14 张之洞
  •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 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呢
    皇上岂能冒充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如囚犯般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新政被扼杀在襁褓中,谭
  • 张之洞的老婆是谁?张之洞的后代都有谁?
    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的人物事迹,想来已经快要被人写烂了。俗话说的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那么站在张之洞背后之人是谁呢?当然鉴于当时男人三妻四妾的习俗,站在张之洞背后
    11-16 张之洞
  • 张之洞与李鸿章谁更出名?历史怎样评价张之洞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中顺天府解元,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一鸣惊人,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此后一路为官,历任教习、侍读、侍讲
  •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对于张之洞此人,想来大家并不陌生。高中历史书中曾多次提到此人,以及其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通过科举取仕之后进入官场,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
  • 张之洞准备推举李鸿章当总统以备不测
    李鸿章的这个“痞子气”让他受益无穷。后来,慈禧太后知道他有办法,就把一件“烫山芋”的事儿交他办。这又是一件“痞子”外交的范例。蚕池口教堂,俗称北堂。它位于北京皇城西安门内的蚕池口,靠近中南海。这座教堂高达八丈四尺,规模宏大,归巴黎天主教会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