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15万叛军为何能够摧毁掉一个“开元盛世”?

   2020-07-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755年,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发动了叛乱。15万叛军从范阳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在这一年的年底就攻克唐朝的东都洛阳。老迈的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但是在马嵬坡发生了那场政变。在此之后,唐玄宗成为了傀儡,唐肃宗走上台前。经过郭子

公元755年,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发动了叛乱。15万叛军从范阳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在这一年的年底就攻克唐朝的东都洛阳。老迈的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但是在马嵬坡发生了那场政变。在此之后,唐玄宗成为了傀儡,唐肃宗走上台前。经过郭子仪等名将们的一系列努力,再加上回纥军队的帮助,唐军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是长达8年的叛乱之后,唐帝国元气大伤,在此之后的100多年时间内,唐帝国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一、几次战争之后,唐军的消耗很大。在唐玄宗登基之初,名臣姚崇建议皇帝不要轻易对周边地区开战。国家内部稳定才是最主要的,那是的唐玄宗还算得上知人善任,他把经历放在了国内的建设上。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再加上李世民、武则天的老底子,开元盛世得以出现。真正的盛世是要后人来评论的,而不是统治者自己臭不要脸标榜出来的盛世。例如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被称为沾着清油烧起来的盛世,也就忽悠一下当时的老百姓。但是到了唐玄宗统治的后期,这个人开始全面堕落,他走上了历史上一切昏君的老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惜民力、好大喜功,他连续发动了对吐蕃和南诏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结果是败多胜少,宰相李林甫隐瞒了这些情报,日益老迈的李隆基沉浸在自己打造的千秋盛世之中。

由于唐帝国的疆域辽阔,周边的对手也多。由中央出兵可能会出现反应迟缓的情况,因此在唐玄宗后期确立了十节度使制度。也就是在唐朝的边境地区设立军事重镇,任命节度使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一制度的确有利于唐帝国的边境安全,但是也给唐帝国中央政权制造了很大的风险。由于边境上的对手很强大,一个节度使的军队可能无法对抗,因此经常需要各个节度使联合作战。后来这样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干脆由一位大将兼任各路节度使。安禄山一人就兼任了三镇节度使,可以指挥的军队超过20万。当时唐军的总兵力只有50多万,在各镇节度使手里的军队就有40多万。真正直属于中央指挥的军队不超过10万,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二、唐朝中央军成了花架子,唐玄宗临阵杀大将。边境上的军队天天与草原骑兵打交道,自然是久经战阵。即使算不上虎狼之师,那也是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但是唐朝的中央军就简直不能看了,这些军队几乎都是那些勋贵和富户家庭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们从军完全是为了熬出身,当时军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唐朝中央军的铠甲鲜艳、旗帜分明,但是却只是一群花架子兵。这些军队上战场除了跑就是降,在守卫唐帝国东都洛阳的战斗中,唐朝中央军看到城下的叛军之后,吓得胆战心惊,成批成批的人丢下武器逃跑。安禄山几乎没有费多少气力就占领了东都洛阳,然后他自称大燕皇帝,开始与唐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洛阳失守之后,唐朝西京长安唯一的屏障就只有潼关。由于唐军战斗力不行,唐军需要的是死守潼关,为从各地调兵赢得时间。从唐朝内部来看,唐军也并不缺乏名将,像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都是久经战阵的大将。但是由于封常清丢掉了洛阳,暴跳如雷的李隆基命令斩杀封常清。另一位大将高仙芝由于为封常清求情,再加上与唐玄宗意见完全相左,最终也被杀害。唐玄宗命令唯一硕果仅存者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的意见也是死守潼关。但是唐玄宗执意要主动出击,监军太监一再催促哥舒翰。最终已经病重的哥舒翰只能带着那群根本睁不开眼看的花架子兵进攻安禄山,结果可想而已,哥舒翰大败亏输,潼关失守。唐帝国的西京长安危在旦夕,李隆基带着杨玉环逃往四川。

三、唐朝经过这次大的动乱以后,国力再也没有恢复。在马嵬坡发生了那场著名的政变之后,唐玄宗丧失了自己的爱妃杨玉环。李隆基已经丧失了实际权力,唐肃宗李亨开始走上台前。唐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开始反击叛军,两军展开了反复厮杀,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仅仅是东都洛阳就几次易手。战争期间,人民无法正常的生产劳动,大量的土地荒芜,人口也大幅度减少。最终唐朝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但是此时长安的人口已经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在经过这次大的叛乱之后,唐帝国的国力消耗了40%以上。更要命的情况来了,内忧和外患一起到来。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藩镇割据的情况出现,唐朝中央政权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就在唐朝逐步衰弱时,吐蕃向唐朝发起了挑战。唐朝的国境线从现在的阿富汗快速收缩到了甘肃境内,大唐安西四镇成为了历史。

 
标签: 安禄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安禄山是怎么征服杨贵妃的 安禄山墓真的存在吗
    安禄山原本是营州柳城地方的湖人,后来因为巴结杨贵妃,又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善于阿谀奉承,所以做到了平卢、范阳、河东三个地方的节度使。原本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个人相互勾结,但是后来安禄山平步青云,在官场上扶摇直上,遭到了杨国忠的嫉妒,因此杨国忠也多
  • 杨贵妃与安禄山的恋情可以真的成立吗
    在那个脏唐、臭汉的历史岁月当中,曾经有一位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就是杨贵妃。当然,说起她的故事有很多,但其中最具有争议的,就是她与安禄山之间到底有没有情人关系?首先,诸位看官跟上老吕先回顾一下杨贵妃其人其事。说起杨贵妃,她其实先是唐玄
  •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实际上是被逼无奈?
    安史之乱算是给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让世人都知道了安禄山这个人是不忠不义之人,但是仔细看看安禄山的生存环境下,就知道安禄山的造反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其一:忌惮小人。要知道安禄山虽然位高权重,但除了会巴结皇帝贵妃之外和
    12-28 安禄山
  • 唐朝历史上安禄山有免死金卷又是因何而死的?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扬国忠为名,率众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也一起率部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唐朝自李渊立国一百多年来,内地长期没有战争,刀枪在武器库中生锈、腐烂。地方
  • 揭大唐灾星安禄山如何成为唐玄宗的宠儿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
  • 安禄山是如何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唐玄宗时期的胡人部落,在大唐官员们看来,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而安禄山也看到,就算是最强大的胡人部落酋长,见到了大唐的刺史大人,也要屈膝下跪。安禄山渐渐的,就不甘心委屈在胡人部落当中,他希望自己能够到大唐为官。有一次,有一个胡人富商带着一千多
    12-21 安禄山
  • 杨贵妃与安禄山有何关系?曾为安禄山洗澡裹身
    在古代,皇帝老儿身边的文武大臣多如牛毛,但拍马溜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然而能够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厚爱并非易事。像唐朝时期的李林甫、王鉷等都做到了,再到后来的胡人安禄山也做到了,并且唐玄宗也委以他重任,再说了,安禄山是一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将玄
  • 乱唐第一枭雄安禄山少年为何是英雄?
    安禄山是霍乱唐朝的第一枭雄,他的事迹在正史中,在野史中,都有许多记载,有的事情很离奇,有的事情很荒唐,但是,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什么真相呢?安禄山出生于营州,有一个小名叫做轧荦山。轧荦山在胡语中,是战神的意思。为什么叫做这个
  • 唐朝秘史 安禄山是如何得到玄宗赏识的?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
  • 安禄山之乱有什么影响 安禄山叛乱的原因
    安禄山之乱指的就是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末年和唐代宗初年的,由唐朝的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企图夺取李唐统治权的政治都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发动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所以被称为是安史之乱,也被称为是天宝之乱。这一次叛乱又安禄山
    12-14 安禄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