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真相 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最想得到什么

   2020-04-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蒋介石同意参加开罗会议,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1943年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因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

蒋介石同意参加开罗会议,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

1943年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因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遂有1943年11月22日—26日之开罗会议的召开。

对于参加大国首脑会议,蒋介石一开始表现得并不热心。这种不热心,主要源于两点。其一,蒋介石在此前的外交往来中,深感“英国对华之遗弃、俄国对华之嫉妒,……美国对我之藐视与强制”,所以当接获罗斯福“与其他三国领袖会晤”的邀请后,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余以为余之参加不过为其陪衬,最多获得有名无实四巨头之一之虚荣,于实际毫无意义,故决计谢绝,不愿为人做嫁衣也。”①蒋的这种不愿做“陪衬”的自尊心,甚至影响到会议地点的选择,当美方询问宋子文是否可以让蒋介石飞往华盛顿会晤罗斯福时,蒋的回应是不作任何解释加以拒绝,因为他不愿意给世人一种中国领袖远道“朝觐”美国总统的印象。

其二,蒋的不热心,也与他对自己外交才能的认知有关。蒋认为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外交,自己也缺乏熟练的社交手腕。所以曾在日记中一再告诫自己:“今而后,务必少见欧美人员,非万不得已,不可接见,更不可常见。以余之粗直短拙,应隐藏不露,为国自重也。”

图注: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

蒋介石最终转变心意,愿意参加开罗会议,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1943年10月,美英苏三国发表《莫斯科宣言》时,美国坚持让中国列名,让蒋介石觉得罗斯福确实有意帮助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其次,当时中美关系因史迪威问题而一再恶化,蒋担心在首脑会晤问题上若一再拒绝罗斯福,会将中美关系推向谷底,所以,蒋在日记中有这样的思考:“接罗斯福电,约下月中旬在埃及相晤,余实无意为此。然却之不恭,故犹豫甚为不安。”②基于上述考虑,1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同意参加开罗会议。

缅甸战事,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最重视的问题

空投到台湾的《开罗宣言》

自11月9日至11月22日,中国政府约有两周的时间对开罗会议进行准备。蒋介石亲自制定了会议提案,包括:

“甲、军事战略之提案,主要为反攻缅甸,海陆军同时出动之总计画。乙、远东政治之提案,包括:(一)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应归还我国。(二)保证朝鲜战后独立。(三)保证泰国独立及中南半岛各国与华侨之地位。丙、建立战后有力之国际和平机构。丁、对日本投降后处置之方案。戊、中、美经济合作之提议。己、对美租借物资之提案。”③其中,“甲”项关于缅甸战事问题,蒋介石决定由自己亲自掌握谈判大权,其余政治、经济问题,则较多地放权交付给了下属。由此不难看出,缅甸战事,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最重视的问题。

此外,蒋介石还拟订了一张清单,准备单独和罗斯福商谈。清单内容包括:1、日本在战败后应该把全部海军舰艇和商船交给中国;2、日本应该把在中国拥有的一切公私财产交给中国;3、香港及九龙应该归还中国并变成自由港;4、所有日本剩余的船舰、飞机及武器交给中国;5、建立新的国际机构,包括东亚组织、地区性的参谋长联席会。

因丘吉尔一贯瞧不起中国,蒋介石的对英策略较为谨慎,他计划“对丘吉尔首相谈话,除与中英美共同关系之问题外,皆以不谈为宜,如美国从中疏散港九问题、西藏问题、南洋华侨待遇问题,则照既定原则应之,即主张九龙租借地应归还中国,与香港合并为自由港;英对西藏勿再干涉;对华侨应有公允合理之待遇。但不与之争执,如其不同意,则作为悬案暂时搁置。”④换句话说,一方面,蒋对促使英国放弃其殖民利益不抱期望;另一方面,蒋也不想因此在开罗会议上与英国交恶。

蒋介石总结:开罗会议“政治收获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数次同罗斯福、丘吉尔洽谈,在名义上实现了以上大多数目标。蒋介石在日记中兴奋地说,开罗会议“以政治之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开罗会议公报如期发表,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又为胜利重要之保障,是卅年苦斗之初效也。”⑤

具体而言:

中国在开罗会议上获得的最大成果,无疑是明确了日本战败后,归还中国领土的问题。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顺利,在英方修改的《开罗宣言》中,要求将“日本由中国攫去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与澎湖列岛”后的“当然应归还中国”改为“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王宠惠代表中国据理力争,并获得美国支持,才让英国的修改提议没有成功。⑥但英国的力阻,还是使“归还香港”没能被写入《开罗宣言》。宣言中其他有关中国领土的内容,后来也因《雅尔塔密约》而大打折扣。

1943年,丘吉尔及其女儿莎拉在埃及

对战后日本的各项安排,大都满足了中国的要求。关于对华赔偿,蒋介石提出可以将日本大部分的工业设备、军舰、商船、车辆等转交中国,罗斯福表示同意。关于军事占领,罗斯福希望让中国军队为主体占领日本,但蒋介石以实力不足为由,“言此应由美国主持,如需要中国派兵协助亦可。”他揣测罗斯福“此其有深意存也”,所以在驻军问题上“亦未便明白表示可否也”。对于日本控制下的朝鲜、越南、泰国,则如中国所愿,允许或保证它们在战后的独立。这几点在战后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⑦

蒋介石最关心的缅甸战事问题,则未能兑现。反攻缅甸对中国极为重要,早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就制定了中美英于11月发动收复缅甸战役的计划,但被美英一拖再拖。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力图说服中国陆军和英国海军夹击缅甸日军。蒋介石不愿看到中国陆军在缅北冒险,要求盟国陆海空三军一同出兵缅甸;丘吉尔更把战略重心置于欧洲,无意在缅甸打击日军。最后,罗斯福不顾丘吉尔反对,向蒋介石承诺,盟国将于1944年3月在孟加拉湾实施两栖作战,协助收复缅甸。罗斯福同时表示,“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武装和装备九十个中国师”。

然而,德黑兰会议后,英国以要全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为借口,迫使美国让步,取消了反攻缅甸计划。美英告知蒋介石,“由于欧洲的进攻,尤其是对登陆工具的需要,孟加拉湾两栖行动是不切实际的。”开罗会议上关于反攻缅甸、装备90个中国师的承诺,由是落空,也让《开罗宣言》中“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会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一句变得名不副实。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4月入缅时,并没有盟军的两栖配合。⑧

有关美国对华经济援助问题,先由宋美龄面见罗斯福,“会商十亿美元供款计划,罗斯福氏表示对我经济危急情形,至为了解,当即面允借助”。下午,蒋介石与罗斯福又谈及中国战后经济重建,需要美国的贷款及各种技术援助,并“对其允予设法借款,面致谢意”。⑨然而这对中国稳定战时金融极为重要的10亿美元,一直未能兑现。

略言之,在开罗会议上,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的政治地位得到强化,国际地位空前提升。至于所获得的具体承诺,其兑现与否,则与此后二战的战事走向有直接关系。⑩

注释:

①②⑤《蒋介石日记》,1943年6月6日、1943年10月31日、1943年12月“本月反省录”,转引自王建朗《信任的流失: 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③⑨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1943年11月14日、1943年11月26日;④何应钦:《开罗会议与台湾光复》,《台声》2014年第1期;⑥刘宝东:《开罗会议上王宠惠为国争权益》,《世纪》2009年第3期;⑦吴景平:《开罗会议提供的历史性愿景》,《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⑧陈永祥等:《开罗会议:二战时期中美关系分水岭》,《世界知识》2014年第6期;⑩赵志辉:《也谈开罗会议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世界历史》2000年第2期。

 
标签: 蒋介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