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之后安内 大明朝万历换地如何平定西南叛乱

   2020-12-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自治权力的安排,但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自治权力的安排,但“土司”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可不一样,这些土司,世代袭位,世代受封,关键是可以保留部分掌兵之权,名义上是在中央的委托下,作为一方维稳力量的。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一旦拥兵就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万历年间在四川南、贵州一带的播州任宣慰使司的杨应龙就折腾出了一场巨大的动荡,酿成“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播州之役。

杨应龙祖上是唐朝因扫荡西南边陲骚乱有功而受命在此镇守,近千年过去了,历朝历代管制不同任职不一,但没变的就是在这片川黔之地上起伏多少代仍居一门望族。到了明朝,正是杨应龙袭土司之位,任了播州的宣慰使司一职。杨应龙最初对大明政府是很拥戴的,万历喜欢大兴土木,建造他的定陵就是坨很大的项目,这个川黔边区的头目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给皇帝砍上好的木头进奉就是他这一方面的突出特长。因表现良好,万历封给他“都指挥使”的头衔。有人说杨应龙是因此遭到了地方其他土司的嫉恨,被陷害、逼迫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他本身是一个“深得苗人拥护”的首领。不过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就凭他能给皇帝大兴土木提供坚实的货源基础,应该就不会给当地的百姓什么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而且正史对其的记载也是“骄横跋扈,作恶多端”,所以他应该是一个不怎么受当地人喜欢的土司。

万历十七年,杨应龙被地方的其他同僚告发叛乱,但因为这叛乱位于西南边陲,川黔交界处,四川方面为安定主张招安。贵州是事发地,主事的头儿是宁夏平乱中勇猛异常的将领叶梦熊,叶的暴脾气则是准备剿灭这家伙。双方主张不一。而更重要的是,大明正在宁夏和朝鲜(万历三大征的其他两场战争)战场焦头烂额,没工夫专门管这个小骚动,而杨应龙也时叛时降,有几次害怕明廷力量庞大准备砍了他的时候,可以上演一幕浪子回头负荆请罪的苦情大戏,隔不久又重整叛旗再放厥词。他可以反复闹腾只因为明朝政府对他的松懈——没有解除他的兵权。依然手握军队的杨应龙当然敢反悔数次。后来,时不时在四川、贵州、湖北一带作乱,还自我高端定制了一套顶级狠货服饰偷穿欣赏,什么服饰呢?——蟒袍。这在当时可是谋逆大罪,灭族都不过分啊!腹黑的万历大人精力还集中在逐倭援朝的国际战场上,杨应龙跟丰臣秀吉比起来,就是个后院的内部纠纷,但是偷穿皇帝私人定制的职业装等大问题,是绝对不可姑息的。万历盯着朝鲜的动向,暗暗对杨应龙说,你等着。

万历二十七年,倭寇已平,从辽东回过头的万历也打上瘾了,即刻命贵州巡抚江东之征剿杨应龙。上阵的是都指挥杨国柱,在贵州境内的飞练堡夺占大片土地,而杨应龙在一个叫天邦屯的地方诈败,等明军赶到时伏击成功,俘虏杨国柱,明军全军覆没。因为这次惨败,江东之也随之被罢官。然后,类似李如松当年被调往鸭绿江一样,万历再次号召将领发挥连续作战的伟大作风,这次被圈到的是朝鲜战场表现出色的一位将领,刘綎,从东北赶赴西南。总统领是前四川巡抚,时任都御使兼兵部侍郎的李化龙,并赐予他尚方宝剑,打算一举歼灭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土司。

明军分为八路进行作战,每路三万,共计二十多万开向贵州,其中大将刘綎直攻向杨应龙所在的核心地綦江,杨应龙的土部队在跟刚抗日回来的正规军一交锋就溃不成军,四下哄逃,一路逃回了身后老窝,娄山关,也被击垮。万历二十八年五月,他带着为数不多的苗兵在最后的一处海龙囤,用滚石和木头做垂死抵抗,二十多万的八路明军围在城下,给杨应龙做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会,这人到最后应该是追悔莫及了吧,因为他的折腾,万数士兵战死,他自己也落了个走投无路的结局,如果这一切重来,他还是风景如画的川黔地界上一个幸福地小土司,守着祖先世代的封荫显赫一方。想归想,刘綎已率军攻破最后的防线,杨应龙别无选择地与妻子一同自杀了。

播州之役结束,平杨应龙叛乱三月余,耗银二百万。在这之后,万历下令在午门城下处死涉乱战犯,并且亲临现场,比起抗日之后“虽强必戮”的威武魄力,这次内部平乱就显得他纯属享受这种淡然冷笑贼子的感觉了,不过也许对于大明天子万历来说,日本丰臣政权,和贵州小土司偷做龙袍没什么大区别,弃义小国,乱臣贼子,必诛。而杨应龙的叛乱,让明政府意识到了土司们世袭权力的隐患,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改土归流”之措,最终在后来的清朝完成大规模统一,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万历三大征讲完了,万历花了千万余银激扬国威,横扫西北、东北、西南,爽得连怠政都顾不上了,天朝上国大显特显的背后,国库、尤其是久战的军队,都快亏得吐血了。

 
标签: 明朝 万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