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怎么读 吴玠的生平简介 吴玠是怎么死的

   2020-04-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吴玠怎么读

吴玠[jiè]

吴玠的生平简介

少年参军

吴玠少年时性格沉毅,知晓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英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建炎初,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泾原路副总管。

富平之战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吴玠受陕西制置史曲端之命率军迎击,一鼓击退金兵于青溪岭,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第二年,吴玠升迁为忠州刺史,曾奉命镇压宋江余部起义军,直击首领史斌。宣抚处置史张浚督巡川陕,听说吴氏兄弟勇略,十分器重,于是任命为统制。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秋,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之压力,于是集结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统制吴玠等“五路之师”于山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宋营方面对于如何应战起了争执,刘锡因众将意见不合,尚在迟疑之际,兀术却亲统金兵猝然而至,移土担柴,填泽铺路,很快泥淖被夷为平地,金骑纵辔而过,兀术与金将娄恃分左右两翼进攻宋营。吴玠、刘锜身先士卒,接战左翼兀术,奋勇冲杀,兀术部众虽经百战,也不免有些胆怯。而战于右翼的赵哲却“擅离所部,将士望见尘起,惊遁,军队于是大溃。”这样,右翼之敌乘隙援应兀术,吴玠、刘锜因两面被夹击,腹背受敌而败阵。

和尚原之战

富平之战后,吴玠受命为都统制、整编残部,退至凤翔地区,与弟璘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陕西宝鸡县西南),“积粟缮兵,列栅筑垒”,想要死守。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金人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大散关率数万骑两路会师和尚原。玠仅以数千军卒驻防原上,敌众我寡,而且军储匮乏,是坚持抵抗,固守阵地,还是退入汉中以避敌锋芒,吴玠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前者,慷慨励士:“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住阵地,方保蜀地无虞。”当时乌鲁折合令强劲骑兵先期进至北山,玠利用有利地形,分军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到日中,双方均已疲惫,吴玠便将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宋军如虎添翼,奋勇冲杀,金军不支,伤亡很大,败走数十里。后三日,没立犯箭筈关,玠回师反击,没立立脚未稳,于是遭到惨败。

四太子兀术惊闻败报,震怒异常,亲督10万之众,进抵宝鸡一线,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打开入川门户。大军压境,军情险恶,吴玠恐其部下惊骇,于是召集将士,以忠义之言勉励他们,“诸将感泣,歃血而誓,愿效死力”。10月,金军对扼守和尚原的宋军发起攻击。玠命诸将“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弩如雨注”(即用床子弩)。同时又遣别将,从小道绕出敌后,断敌粮道。再派遣弟璘引骑兵3000设伏于原北的神岔沟。果然不出吴玠所料,没过几天金军因粮道被袭,退军至神岔沟,璘率兵夜袭,连破金营10余座,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于燕山,派大将撒离喝留驻陕西,兵屯凤翔,与吴玠相持。

饶凤关之战

后来,完颜兀术见和尚原打不下,就让撒离喝来打饶凤关,吴玠便用火球,成功守住饶凤关(见《两宋风云》)。

仙人关之战

公元1132年(绍兴二年),吴玠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节制兴(陕西略阳)、文(甘肃文县)、龙(四川平武)三州军马,命其弟璘固守和尚原,派遣熙河总管关师古收复熙河诸州,自率主力驻军河池。其间,金将撒离喝“尽发五路叛卒,自商州侵入。”派遣降将王彦琪移师秦州,威胁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系入川要道),牵制吴玠,自率主力抄小道涉险东来,进袭金州(今陕西安康)。公元1133年(绍兴三年)春,因防御不力,金州失守,金军乘胜进逼汉中。当时,刘子羽调知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听说金州沦陷,即命田晟守饶凤关,急召吴玠入援。玠即刻点兵自河池出发,连夜奔袭300里,至饶凤关当即投入战斗。吴玠亲自指挥军兵,弓弩猛发,兼用大石推压,坚守六昼夜,金兵尸积如山,关隘仍固如磐石。最后由于金将以重金召募死士五千人,环绕关后,轻兵夜袭,两面夹攻,吴玠不得不退保西县,刘子羽也火烧兴元积贮,退屯三泉,后玠赴三泉会和刘子羽,知道他的兵马不足300人,于是调拨千人给子羽,帮助其守三泉,而自己回军仙人关。嗣后,吴、刘二将多次用游骑袭扰金营,金军因远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得还军。吴玠因功勋卓著,加封检校少保。

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秋,金帅兀术与大将撒离喝等急于“图蜀”,率师10万长驱南下。吴玠为了防止金兵深入腹地,命弟吴璘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并于关右置寨扎营,分守要隘,互为犄角之势。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猛力攻关,激战一整天,因宋军拒险死守,始终不能破关。第二天,玠、璘兄弟乘金军疲惫,挥师反击,直捣敌营,金军死者无数,大将韩常左目中箭,敌人不能支撑,于是领兵连夜逃遁。吴玠乘胜督军奋击,命统制官王浚引军疾驰敌后,设伏河池,扼其归路,又大败金军。金连年累战,未能入蜀,反损兵折将,“遂还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复轻动矣。”吴氏兄弟因屡胜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朝廷诏授吴玠为检校少师,川陕宣抚副使,授吴璘为定国军承宣使。

吴玠是怎么死的

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戌卒修治褒城(今勉县)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标签: 吴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忠义吴家将 吴玠开始的宋朝川蜀方向的军事支柱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吴扆,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寨卒,升至指挥使,当属乡兵。死后葬于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吴玠约在政和元年(1111)从军,在抗西夏战争中,以功升进义副尉,是未入品的小军官
    12-04 宋朝吴玠
  •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 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
  • 独守打散关的抗金名将——吴玠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抗金名将——吴玠,字晋卿,
  • 吴玠吴璘 让金兀术割须而逃的南宋“兄弟名将”
    一提起南宋的名将,一般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岳飞、韩世忠以及张俊、刘光世等“中兴四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川陕前线,还有一对兄弟将领,他们抵抗金军,守卫着南宋在四川一带的领土长达十多年,他们曾让在战场上不可一世的金国名将、“四狼主”兀术”割须”
  • 抗金名将曲端的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公元11
  • 吴玠简介 北宋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隶属于泾
  •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
  • 揭秘抗金将领名将吴玠最后是怎么死的
    吴玠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这段时间内,。少年的时候就沉稳坚毅,通晓兵法善于骑射,因此在北宋末年的时候就走上了军旅之路,从一名士兵做起,因为战功屡次升迁,最终晋升为四川宣抚使,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国家重臣,但是由于常年的鞍马劳顿,吴玠年仅47岁
  • 北宋史上的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隶属于泾
  • 南宋名将曲端生平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曲端简介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