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写《贾谊论》调侃贾谊 称其人气量太小

   2020-11-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苏东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贾谊论》,来探讨贾谊的非正常死亡。认为贾谊之死并非仅仅是因为梁怀王的意外事故,而是他本人气量太小。《梦溪笔谈》曾记载安徽省宁国县有一种蛇,叫做“枳首蛇”。据沈括所言,此蛇长得像蚯蚓,身体两端皆有头,往往几十条群居在一

苏东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贾谊论》,来探讨贾谊的非正常死亡。认为贾谊之死并非仅仅是因为梁怀王的意外事故,而是他本人气量太小。

《梦溪笔谈》曾记载安徽省宁国县有一种蛇,叫做“枳首蛇”。据沈括所言,此蛇长得像蚯蚓,身体两端皆有头,往往几十条群居在一个洞穴里。可是,今人认为,蛇有双头,在自然界虽存在,但那是基因变异的结果,不可能是群体性共有的特征。不独蛇类,其他一切动物,包括人类,也有这种特殊存在的个体。

照今人看来,枳首蛇根本就不是双头蛇,只是其尾部的“造型”像一个蛇头而已。但枳首蛇的确俗称“双头蛇”,一般无毒,属于游蛇科。而游蛇科是蛇类的“第一大宗”,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蛇属于此科。

沈括一笔带过的双头蛇,乃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一个“恶兽”,只要见过它的人,非死即伤。西汉初期的大文豪贾谊,就在其《新书》里,讲过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孙叔敖与双头蛇的传闻。说有一天,年幼的孙叔敖外出旅游,回来后却很郁闷。原来他在路上遇到一条双头蛇。常言道,见双头蛇者必死。他的母亲却只是问他蛇怎么样了。他说因为怕其他人再次碰见这种恶蛇,便当机立断,将其杀之。母亲便坚持认为没事,总是为别人着想,乃积阴德之举,上天不仅不会降灾于孙叔敖,反而会眷顾他。

孙叔敖这才释然。贾谊写孙叔敖儿童时代的这个故事,有怎样的微言大义呢?人与一般的蛇相遇,在古典文献的很多记载中,有时是福,有时是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反复复,莫衷一是。但碰见双头蛇,则结论很肯定,绝对是摊上大事了。可孙叔敖是一个特例,他不仅遇见,还灭之,反而一点事都没有,长大了还做了楚国的丞相。

要知道,古人杀蛇,造成家破人亡的记录非常之多,更何况孙叔敖杀的可是传说中的双头蛇。足可见,上天的确是对他相当垂青。也难怪,小小的一个孩子,既能深谙杀双头蛇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又能反其道而行之,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民除害。

贾谊写双头蛇,恐怕是在深深地钦羡孙叔敖的传奇。亚圣孟子所言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举了很多由屌丝变为“大师”的例子,其中一位曾“举于海”的牛人,便是他。当年的海边,可不是今天先富起来的沿海地区,反而相当于是偏远贫困山区。孟子是否有所夸张,孙叔敖是否就真的曾惨到这个地步,这都不重要了。关键是,这位小时候就有杀双头蛇壮举的同志,被楚庄王慧眼识英才,提拔做了国相。君臣相得益彰,千载难逢。孙叔敖是当年诸侯各国搞民生工作的第一高手,而雄才大略的楚庄王,有了他的辅佐,真的就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反观贾谊,就非常悲催了。他生活在汉文帝时期,当时汉代的统治思想,依然延续着黄老无为而治的路数。虽然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就有儒家学者想要扭转乾坤,搞儒家那一套,但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贾谊也是儒门人士,他坚持认为无为而治让很多人都“无法无天”了,必须大彰孔孟之道。汉文帝虽赞同贾谊的主张,两人的交情也颇深,但汉文帝做不了楚庄王,贾谊也做不成孙叔敖。

汉初,黄老哲学的地位相当稳固,而汉文帝也不是一个有魄力的霸主,他只是一个守成之君而已。汉文帝待贾谊不薄,让他做了小儿子梁怀王的老师。梁怀王刘胜是汉文帝最疼爱的幼子,可偏偏在做贾谊的学生时,骑马摔死。贾谊自责万端,竟也跟着郁闷而死。后来北宋的苏东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贾谊论》,来探讨贾谊的非正常死亡。苏大才子认为,贾谊之死,并非仅仅是因为梁怀王的意外事故,而是他本人气量太小,愤怒过大,不死才怪。

苏东坡还说,贾谊其实没必要如此,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被欣赏并委以重任,那当然是好事。但如果终身怀才不遇,那也只能说明这个世界有问题,而不是人才有问题。既如此,就没有必要闹情绪了,可以慢慢等待机会。即便到死都没等来“戈多”,那也是天命如此,该喝酒吃肉,照样吃喝不误。

正所谓,得之我幸,不得我亦不哀。如果一千多年前的贾谊听到苏东坡这番教诲,肯定要反唇相讥:你姓苏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确,苏东坡活着的时候就是享誉九州的大文豪,死后更是被推为古典全能型才子第一人。你要别人等,你自己等等,看是个什么滋味。苏东坡是后来人,不知他是否杀过双头蛇,反正贾谊只能拿更早的孙叔敖作为偶像。大抵贾谊连单头蛇都没有杀过。要不,他怎么会满腹经纶,却抑郁而亡呢

 
标签: 苏东坡 贾谊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苏东坡是什么朝代的 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
    苏东坡是什么朝代的 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
    1、苏东坡是宋朝的人。 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
  • 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
    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
    1、苏东坡是宋朝的人。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
  • 苏东坡为何最不喜欢别人吟唱自己的《蝶恋花》
    苏东坡写词以豪放为主,不过也有清新婉丽的,比如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
    12-28 苏东坡
  • “东坡居士”苏轼与苏东坡是不是一同个人?
    苏东坡与苏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我少年时代就因为无知而这样误判。而这几年“读”苏东坡,读着读着就觉得他们真不是一个人。那个宰相坯子,志大才疏的苏轼,他的生命的起点是眉州。而这个文坛巨匠,光彩照人的苏东坡,他的生命的起点却是在黄州。当然,苏轼
  • 苏东坡会见好友 意外遭遇灵异事件
    《冷斋夜话》记载有一件发生在苏东坡兄弟身上的灵异事件。话说,苏辙被贬谪到高安的时候,和一位云庵僧人交好。这位云庵僧人居住在在高安境内的洞山。云庵僧人的师兄聪禅师居住在圣寿寺,因为云庵僧人的关系,聪禅师和苏辙也成为了莫逆之交。有一天夜里,云庵
  • 苏东坡是陶渊明“死忠粉” 曾作无数篇模仿作品
    南朝诗人大多穿着华贵的衣服,游走在园林亭台,在胭脂气味里,听着琴瑟悠扬、笙箫吹断。但有一个诗人,穿着粗服布鞋,漫步在田野垄埂,在菊花清香里,看着炊烟升起、麦浪千重。最大的乐趣是喝酒,不醉倒不停杯。生前,天下人只知道他有骨气;死后,他写的诗名
  • 一代文豪苏东坡为何不开心就将怀孕美妾白送别人
    宋代大文豪苏轼,豪迈豁达,名垂青史,更是一个痴情的种子。世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室一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曲《江城子》感动了多少人,感情真挚,凄婉哀伤,将离别相思之苦展现到了极致,令人动容。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痴情
  • 李清照到底是苏东坡什么人?
    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我猜绝大多数读者都会感到奇怪: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她和他虽然同在宋朝,但是一个祖籍山东,一个生在四川;一个在南宋成名,一个在北宋亡故。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彼此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所以李清
  • 中国古代外星人之谜 苏东坡也曾遭遇外星人?
    盘点古代UFO记录: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就有“飞车”的传说,以后又有“赤龙”、“车轮”、“瓮”、“盂”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种现象的描述或比喻。除了民间的传说外,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如《庄子》《拾遗篇》《梦溪笔谈》《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
  • 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背后 因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作。一代文豪落笔挥洒自如,杭州西湖的
    12-23 苏东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