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临终病案光绪皇帝医案记录下落不明

   2020-11-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宫中,一旦皇帝罹患重症,太医们一般会以其诊视疗病的纪录,成为了皇帝“最后时刻”的见证人,清朝最高寿的乾隆皇帝88岁善终,光绪皇帝则久病缠身英年早逝,甚至医案纪录也曾缺失。从临终脉案看清帝的死因在宫中,再没有比皇帝罹患重症会令御医们惊惶失措

在宫中,一旦皇帝罹患重症,太医们一般会以其诊视疗病的纪录,成为了皇帝“最后时刻”的见证人,清朝最高寿的乾隆皇帝88岁善终,光绪皇帝则久病缠身英年早逝,甚至医案纪录也曾缺失。

从临终脉案看清帝的死因

在宫中,再没有比皇帝罹患重症会令御医们惊惶失措的了。但他们又必须面对迟早要发生的沉重病势甚至死亡,用尽全部智慧做最后的挽救,一旦最后失败,他们很可能落入不知何去何从的境地。他们也以其诊视疗病的记录,成为了皇帝”最后时刻“的见证人。

乾隆的临终医案是从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开始的(为了在位时间不超过祖父,乾隆帝让皇位给嘉庆帝。但皇宫内依然用“乾隆”纪年),当时他已是太上皇,有88岁高龄。在他最后的一个月中,身体并无大病。御医沙惟一、钱景诊脉的结果显示,皇上脉象安和,只是心气不足,身体发软,夜间少寐,开的药方如参脉饮、灯心竹叶汤、养阴育神汤、镇阴育神汤、参莲饮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年迈的乾隆帝进补气血的调理汤药,这些补剂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年老气虚的皇上来说,绝不是起死回生之术,不过乾隆如此高寿,也算是善终了。

嘉庆是乾隆第十五子,在位25年,公元1820年去世,终年61岁,他的死因从医案上看,源于一次暑热风寒。当时嘉庆虽然已年过六十,身体却相当健硕,在军机处的上谕档案中,也有他登山跋涉,从不知疲倦的记述。嘉庆帝是在去避暑山庄的路上偶感暑热,到了避暑山庄后又有点着凉,加上颠簸劳累,身体状态不佳,勤勉的嘉庆帝却还不以为然,继续带病批阅奏章,终于积劳成疾,而且这一病竟然在不到一周就驾崩了,实是令人惋惜。当时随行的郝进喜、商景霨、李澍名、苏钰等都参与了嘉庆的救治,他们先是用藿香正气丸以及一些清鲜代茶饮、导赤代茶饮等调理嘉庆的湿热,虽然解了表面的热,但是风寒伤到元气,嘉庆的虚火更盛,咽喉疼痛难忍,还产生气喘,御医们的参脉定喘汤最终也没能救活嘉庆。

现有的清宫医案记录中,要数光绪帝的病案记录最多、最全。他在位33年,这期间的病案记录有千余数个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戊戌变法前的20年,病案记录并不多,有76次,但是变法失败后被囚灜台的十年中,记录竟然达到了九百多次。这样算一下,每年要让御医诊视90多次,差不多月月都看病。尤其在光绪三十四年,他死前的一年中,仅从3月到7月,210天的时间,记录就有260次,给他诊治过的御医就有30多人,其中陈秉钧是诊疗最多的一个,给光绪看过100多次病。

光绪的病,从病案上看,御医们多强调脉沉弦数者,主要的症候是肝脏郁热、肝旺脾弱、心肾两亏等。光绪自感饮食没有胃口,经常有耳鸣现象。御医们认为是他天生体弱造成的,治疗上都按照这些症状处方,不过并没有明显效果。

在对光绪帝的治疗过程中,有些人物和事件特别值得关注。

法国驻京使馆的医官多德福在光绪被囚禁27天后,进宫给光绪诊治,他根据光绪自述的病情给光绪做了化验,最后认为光绪之病叫做“腰火长症“,即肾炎。多德福认为应避免肾功能过度劳累,并建议服食人乳或牛乳,建议用外洋地黄末,或者用拔火罐。不过,当时光绪身边的御医并没有采纳多德福的意见,还是用传统的中医办法治疗。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光绪的身体似乎有了起色。在光绪二十七年~三十三年七月前,竟然没有医案记录,不过这到底是因为病愈还是缘于资料丢失,现在很难下判断。

从光绪33年(1907年)7月开始,我们又看到一名新御医出现在给光绪治病的行列中,他就是力钧,并在7月到8月间成为给光绪看病的唯一御医,共计诊病23次。力钧是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家,他在论述病理时运用了西医解剖学的知识,光绪能让一人诊治一个多月,恐怕也是看重了他汇通中西的治病特长,可惜仍是不见效。因此,又改由力钧与陈秉钧、曹元恒等传统中医共同进行诊疗,但皇帝的病势却是逐渐加重了。

许是光绪帝久病成医,对御医的药方倒也了然,他训斥御医们道:“我的头晕症状一直都不能完全治好,经常复发,所以你们一直给我吃药,各种温热补泻的丸散汤膏等方剂七七八八地开了这么多,可也都什么效果,现在还生出许多其他病症。我看都是因为乱服药造成的”。他还直接指责为他看病最多的御医陈秉钧说,每次用的药都不是很对症,诊脉的时候也是例行公事的样子,这样怎么能仔细推敲病情,不过是敷衍了事而已。还号称是名医,怎么能这么草率呢?陈秉钧被点名斥责之后,光绪半个月都不让他给自己看病。其实御医给皇上看病哪敢有半点不精心,只是光绪病情总不好转,只好冲御医们发脾气。

在光绪临终前的4个月中,各地举荐的名医也进宫与其他御医一起参加诊治,其中包括杜钟骏、张彭年、周景涛等。但是光绪的病症实在太多太杂,在最后的一个多月,光绪腰痛极其严重,他自认为是服药过多,越服药就越感觉病重,并且告诉御医应在开方时明确告知是否有疗效,不能以药试病。其实,御医们心里明白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不仅绝不敢说出,甚至还在病案中加以隐瞒。杜钟骏在《德宗请脉记》中记述了参与抢救光绪的事情,在记述每日诊疗病簿时,自认为“予于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之语。”他预见到光绪之病危在旦夕,但内务大臣们认为这样会吓到皇上,不允许他照实记述。杜钟骏只好在当天医案中删去了“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的字样。

杜钟骏的预测果然正确,没过两天,光绪忽然昏厥,召来杜钟骏及周景涛、施焕来诊脉,他们诊过之后,实告内务大臣说,今晚必不能过,不用再开方了。可是大臣还要他们照开方,说怎么写都行,于是几位御医只好写皇上危在眉睫,拟生脉散,不过药还没进上,光绪已经驾崩了。

光绪死后第三天,御医们的灾难就开始了,朝廷下了两道诏书,第一道先处罚各省所荐进宫的御医,陈秉钧、周景涛、杜钟骏、曹元恒等都在名单之中,均被降级留任。第二道就是处罚太医院院使张仲元、御医全顺、医士忠勋等人,也是革职带罪效力。

后妃医案中的红颜遗事

晚清的隆裕皇后和珍妃都可算是清史上很有说头的后与妃。在光绪帝短短三十多岁的生命中,仅有一后两妃,比起其他各代皇帝的三宫六院真是有些可怜,也许正是少,才使得隆裕和珍妃的矛盾更为激化。隆裕是慈禧的侄女,这门亲事也是慈禧亲自操办的,而珍妃也是慈禧亲选入宫的,起初亦受慈禧认可。不过,许是光绪心中一直暗藏着对慈禧的反叛,抑或隆裕和珍妃无论在容貌还是才干方面确实差距太大,总之,光绪一直对珍妃宠爱有加,对隆裕冷淡非常。

翻检病案可以发现,这些深宫中的女人虽然锦衣玉食,却过着压抑的生活,遭受了各种病症的折磨。

隆裕皇后比光绪年长三岁,而且活到了民国。在慈禧死后,她立宣统即位,也做了皇太后。隆裕的医案在记载中有上百条,给她看病的御医主要有庄守和、张仲元、佟文斌、忠勋、全顺、周鸣凤、李崇光,其中庄守和是太医院院判、张仲元是接庄守和的班,成为最后一任的太医院院判,李崇光是太医院左院判。在他们的诊断病历中可发现,隆裕的病基本是宫中常见的病症,由于心情抑郁,脾胃不和,肝气郁积,她身体非常虚弱,病程也较长。光绪三十二年四月,隆裕曾因脾胃积蓄湿热,外感风凉,导致头晕身疼,腹部坠痛并且腹泻。庄守和前后花了近两周时间才调理好,庄守和在治疗上也采用了比较特殊的治痢疾手法,先解表清化湿滞饮来疏散邪表,等到外表症状解除后,再用调胃化滞饮等清肠消炎。隆裕经常的病症也多是暑热感冒、腰疼、气虚、咳嗽、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等。在医案中,还记载了隆裕皇后的几个漱口方和刷牙散,这也是清宫常用的刷牙方。御医给隆裕经常开的保健品有皇太后清胃代茶饮、养阴润躁膏、皇太后和胃育神膏、皇太后凉阴和阳育神膏等等。

隆裕皇后死于1913年,临终时由张仲元和佟文斌诊脉。当时的脉案记载:“皇太后脉息左寸关浮散,尺部如丝。症势垂危,痰壅愈盛,再勉拟生脉化痰之法以冀万一。”在隆裕的生脉饮加入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橘红、竹沥等,也是想加强强心、化痰、清心的作用,但是一个“勉拟”也看出御医们无力回天了。

珍妃比起隆裕来说似乎更健康,翻阅医案却发现,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其实一直疾病缠身。珍妃的御医比起隆裕,地位品级会低一些,这也反应出当时宫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珍妃从珍嫔到珍妃再降至珍贵人,御医也有所变化,其中珍嫔时期是李德昌,成为珍妃后改成了杨际和、刘玉璋,杨际和是太医院的左院判。而降为珍贵人时主要有冯盛化、王继曾、白文寿、张仲元等人,当时张仲元只是一个普通御医,这几个人的地位显然低了很多。珍妃的病也都是一些慢性病,诸如咳嗽、关节炎,还有一些妇科病。杨际和给她开出了清热调肝饮、外用熏洗剂等来进行调治,并收到一定效果。

由于支持光绪帝变法,又在与隆裕争宠中获得绝对优势,所以珍妃为慈禧太后所不容,甚至用罕见的杖责来责罚她。珍妃受杖责后,张仲元负责诊治,病案中频频出现的字眼是:“抽搐气闭,牙关紧闭”、“人事不醒,周身筋脉颤动”、“恶寒发烧,周身筋脉疼痛”,她当时经历的苦楚可想而知。

在人们心目中,珍妃一直都是美丽动人的,遗憾的是她的美容药方并没有见诸于医案。珍妃似乎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最后被慈禧赐死,留给今人无限喟叹。

链接 没病也请“平安脉”

季节交替时,帝后都会注意身体调理,服用一些保健品。因此,即使他们没患病或只是略有不适,也会把御医叫来给诊诊脉,这就是请“平安脉”。请过之后,御医也会开出一些药方,这些药方不是用于治疗,而是用于进补的保健品方子。

清宫中常被御医们开出的保健品种类很多,包括饮料和丸、膏、丹等,饮料中以代茶饮最为常用,代茶饮是由各种滋补调理药物组成的保健饮料,有安神代茶饮、生津代茶饮、滋胃和中代茶饮、清热理气代茶饮等,御医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出服用哪种。

还有一些保健酒类,也很受欢迎。清宫的药酒制作非常多,雍正经常服用龟龄酒,康熙帝则有补益醒脾的御用果酒,是用佛手、香橼、荔枝、桂圆、百合、青稞、木瓜、桂花露、玫瑰露、蔷薇露、水仙、泉酒配制的。还有“老佛爷泡酒方,用石菖蒲、鲜木瓜、桑寄生、小茴香、九月菊和烧酒泡的,用于补肾清心,舒肝健脾。还有夜合枝酒,这是给慈禧治疗中风痉挛用的,酒用夜合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防风、姜活、细鞠等制作。

 
标签: 光绪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当了多少年皇帝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当了多少年皇帝
    1、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直至三十八岁去世,共在位三十四年。2、光绪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湉 ,又称清德宗(公元1871年8月14日至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的什么时候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 光绪二十六年是公元
    1、光绪1874年12月即位,1875年改国号为光绪,所以光绪26年就是1875+26-1为1900年。2、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 3、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
  • 光绪银币一两怎么辨别真假?
    1.光绪银币正面用繁体字写着“光緒銀幣”的字样,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写的是“大清銀幣”。2.光绪银币上的字迹比较圆滑,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做不到这么圆滑,注意看字的写法能看得出真假。3.光绪银币背面雕刻的两条龙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而假冒的光绪银币尤
    03-16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光绪帝喜欢瑾妃吗?瑾妃与珍妃真是姐妹关系吗
    瑾妃,他他拉氏,史称端康皇贵妃,生于公元1873年,去世于公元1924年,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唯二的妃嫔之一。瑾妃实际上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她远没有她的妹妹来的出名。说到她的妹妹,想来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光绪
  • 揭秘大太监李莲英用亲妹妹色诱光绪帝内幕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舅”岂不更好?因为他有这个条件:他有个妹妹,名叫李莲芜,年方二八,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下面,360常识网网将为您揭秘李莲英用亲妹色诱
  • 慈禧逼迫光绪帝娶丑八怪的终极原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光绪皇帝的皇后姿势平平,甚至算不得中上水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光绪皇帝选择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子作为皇后呢?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
    12-30 光绪慈禧
  • 隆裕太后与慈禧太后关系怎样?与光绪关系怎样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慈禧太后全名叶赫那拉·杏贞,两个人之间同为叶赫那拉族人,而且隆裕太后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太后之所以能够嫁给光绪帝,成为正宫皇后,正是因为慈禧太后的指婚。两人既然是姑侄,是血缘上的近
  • 戊戌变法慈禧光绪决裂 不能让皇帝抓军权
    同:都能接受洋务异:光绪胆小懦弱却无父亲的谨慎,慈禧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慈禧太后与清德宗光绪皇帝有三重个人关系:他们是名义上的母子;血缘关系上的姨甥;传统亲戚关系上的叔母与侄儿。光绪的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就是慈禧丈夫咸丰皇帝
    12-30 光绪慈禧
  • 光绪之死——被慈禧咽气前毒杀的儿皇帝
    1908年11月14日傍晚,清朝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这位因掀起不成功的“百日维新”而注定要永载史册的“鞑子皇帝”,在南海康圣人的口中是旷代圣主,在革命党章太炎笔下则是“未辨菽麦”的“载湉小丑”,其实只是一个可怜人。他的最大的不幸,是他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