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亲的目的 有的和亲为和平有的却为了打仗

   2020-06-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时期,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比西夏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辽夏之间的第一次和亲是西夏主李继迁主动提出,甚至卑躬屈节的才娶到了西辽国的“公主”(封的宗师女),当时辽也是由于来自宋朝的军事压力,萧太后才对西夏许婚的。后来,

在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时期,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比西夏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辽夏之间的第一次和亲是西夏主李继迁主动提出,甚至卑躬屈节的才娶到了西辽国的“公主”(封的宗师女),当时辽也是由于来自宋朝的军事压力,萧太后才对西夏许婚的。后来,辽对宋的军事上屡屡获胜,国势大振。特别是和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后,每年可以从宋朝获得银绢二十万,而且在边境还开辟了五个阙场,边境贸易红红火火,和宋的关系也越走越近。这样,西夏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对待西夏,辽朝君臣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在对待与西夏的和亲问题上辽朝君臣更是保持“常尊”的气势。如辽在册封西夏主李德明为西平王时,就特别告诫他“善事公主”,德明则向辽保证:“恪遵谕诏,未敢有违也。”(好像李德明时期也有过和亲?)

1031年12月,“契丹以兴平公主归元昊。”就是说,辽的一个公主出嫁给了西夏皇帝李元昊了,而且这是一个真正的公主,是辽圣宗的女儿,辽兴宗的姐姐。公主出嫁时,辽兴宗“遣兵卫公主至兴州”,并且长期护卫公主。李元昊是个性情复杂,感情生活也多面化的人,可以说是女人成就了他的事业,对于这种因为政治需要的联姻带来的媳妇是提不起感情来的。这位多情的高原英雄,渴望真正的爱情,但残酷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战争又使他不得不将婚姻当作工作。这就决定了他的爱情的悲剧,也决定了他的女人的一生的悲剧。政治本与女人无涉。但是,没有女人,政治也就失去了魅力。李元昊一生所娶的女人中,除了耶律氏(兴平公主)是辽兴宗的姐姐,其他都出身党项大族。

李元昊的第一位妻子是卫慕氏,是他母亲的侄女,他的表姐。耶律氏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是为了辽、夏“和亲”。李元昊娶了兴平公主后,被辽国封为夏国公、驸马都尉。李元昊的第一任皇后是野利氏。野利是西夏大族,野利妃是李元昊的重臣野利遇乞的妹妹。当年,李继迁起兵抗宋的时候,就得到了党项野利家族的大力支持,并与之联姻。李元昊其他的女人如索氏、都罗氏、咩迷氏、没藏氏,都出身党项大族。这些女人使李元昊在各个方面变的强大起来。耶律氏兴平公主婚后,一直受到李元昊冷落,兴平公主郁郁成疾,在公主病重期间,他仍旧搂着别的美女狂欢,对公主不闻不问。直到公主病死了,李元昊才向辽国“汇报”此事。辽兴宗闻讯大怒,当时就派人持诏“切责”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乎攻宋。只能献贡献宝讨好辽兴宗。

生老病死本是人间的自然规律,而辽兴宗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呢?原来辽兴宗听说了他的这位妹夫的许多传闻,说李元昊是西夏的英雄,也是高原上恣意发情的骏马。他拥有西夏的一切,包括女人。无边的权力使他全然不顾道德、伦理以及种种的约束。乱伦,对于他来说,也许更刺激,更能满足他的情欲,更能体现他的权威就是女人。他先是抢妻嫂,后是夺儿媳。皇太子宁令哥的新娘是没移皆山的女儿没移氏,美艳绝伦。李元昊动心不已,将儿媳抢了过去,尽情享受天都山离宫的惬意,并废掉了野利皇后,册封新宠没移氏为西夏国新皇后。面对这样的丈夫,妹妹兴平公主的日子也一定不会好过,乃至不明不白的死去,所以,辽兴宗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这次和亲伊始,就为辽朝君臣罩上了一层阴影。由于西夏的日益强大,对辽逐渐采取了不恭的态度。兴平公主出嫁时,“元昊以数万骑托言亲迎,留屯府州境。知州折惟忠率麾下备御,戒士卒勿妄动。一夕风霾,有数诞马走惟忠营,众惊报,惟忠卧不起,徐命擒获之。元昊知不可动,乃退。”

也就是说,李元昊一遍娶了辽国的公主,但是,陈兵与辽国的边境,经常骚扰辽国军民,幸有折惟忠这样的知府大将,才将李元昊的势头压了下去。但这件事情对辽朝君臣的心理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元昊对兴平公主的冷遇,又加重了辽朝君臣对西夏的不满情绪。好斗的李元昊对外连年征战,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西夏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朝商谈和议。正当宋朝准备答应与西夏的和议时,辽朝派来使臣,要宋朝不要与元昊讲和。两难境地下,宋朝的礼部郎中吴育发表意见说:“宋辽两国自澶渊以来一直关系友好。不可纳一叛羌(西夏元昊),而失继世兄弟之欢。今二番自斗(夏辽关系吃紧),斗久不懈,可观形势,乘机立功。万一吾朝速纳元昊,为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河北),致使辽宋战事又起。”

意思是说,我们宋朝和辽国一直关系很好,不能因为收回和一个曾经叛变的羌族首领,损害了和辽国长久的友好关系。如今,他们两国互斗,咱们坐山观虎斗,也许有机可乘,获取利益。如果和李元昊友好了,辽国可能要发兵河北一带,收复他们一直认为是他们的三关,两国战事又起,这是大大的不合算。接着,吴育又出主意,宋朝可派使臣到西夏,告诉西夏要一如继往与辽朝和好,宋朝方许约和。同时,又派使臣去辽朝,告诉契丹人,宋朝已经命令元昊向辽朝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的求和,否则,当再兴兵征讨。宋廷依计施行。果然,此举中规中矩,西夏、辽朝皆无借口向宋朝发威,宋朝总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公元1044年五月,住在辽国境内的党项族叛乱,辽朝派军前去镇压,元昊派兵救援,竟把辽朝的招讨使者也杀掉。本来辽兴宗就没有从兴平公主死后阴影中走出来,大怒之下,辽兴宗在国内征调人马,准备亲征讨战西夏。在此情况下,西夏为了减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更急于与宋朝讲和。最后,在元昊的不断加码要求下,宋朝把“岁赐”提至“银、绮、绡、茶二十五万五千”,西夏答应奉宋朝为正朔,并在高平寨与保安军设立榷场。

宋夏议和成功。当年十月,辽夏二国开始大打出手。辽兴宗本人怒气冲冲,连出三路大军,共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终,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部队,辽军纵兵进击昊部队,把夏军杀得大败。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自然压力倍增,尤其是当他看到辽朝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心中恐惧不已。于是,元昊又使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此时还是比较冷静的,想见好就收,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劝辽圣宗,一鼓作气,扫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

思来想去,辽兴宗觉得也是。于是,辽朝的韩国王萧惠为前锋,又朝元昊西夏军杀去。元昊见势不妙,边撤退,边坚壁清野,烧掉一路上凡有的粮草和居所,连撤数百里之遥。这种焦土政策实在是管用,辽朝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顿失保障,人粮马料都成了大问题。特别是辽朝战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这时,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辽国君臣正在大营商议此事,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整军出战,只一阵就把元昊又打得败退。辽军正待乘胜追击,忽然天起大风,吹扑向辽军。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风一吹,兵将皆心惊肉跳,一时军中大乱。元昊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立刻命夏兵反攻,又把辽军打得大败,俘获数十辽国贵族败,俘获数十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本人只与数十骑勉强逃脱,差点成为这位妹夫的阶下囚。

此次大战,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故称“河曲之战”。突然刮起的沙尘暴,救了李元昊及夏王朝。辽兴宗败后,苍惶逃命,其身边有个戏子名叫罗衣轻,生死关头还挺幽默,趁着辽兴宗驻马喘息时,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辽之间发生战争,夏人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罗衣轻以此为笑话想逗辽兴宗开心。辽兴宗此时刚捡得一命,听罗衣轻如此说,怒上心头,命人把罗衣轻宰了。时为太子的辽道宗耶律洪基赶紧解劝:“插科打诨的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也顺口接声:“行兵领队的也不是唐太宗”,罗衣轻仍旧不肯服软,继续拿辽兴宗找乐。辽兴宗闻言也笑,知道此次大败全是自己该断不断。从《伶官传》的记载,可见败后,辽国人害怕宋朝人知道后耻笑,还在幽州等地大贴告示,夸耀大败西夏,元昊服软纳贡呢

 
标签: 和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靠什么来化解血腥仇恨 古代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亲”是一朵独特的“奇葩”,蕴含着中原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可以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这是何等地卑贱和可悲!汉武帝时代,国势不可谓不强盛,可也上演过“和亲”的悲剧:汉武帝的女儿细君公
    12-29 公主和亲
  • 隋唐时期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和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隋与突厥的和亲一方面为了稳定局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婚姻关系将突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纳入隋的统治范围,扩大隋的疆域;就突厥而言,由于经常出现矛盾,与隋联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和亲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隋唐时期和亲的
  • 最可悲唐朝和亲公主 一辈子做妾未得到唐朝支持
    印象中唐朝总是无比优雅无比强大的,雍容华贵之风,开放包容之态,都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怀想,只是美轮美奂的历史光环之下,却掩不住个人的悲凉,哪怕是身为公主,也依然活得没有任何尊严。小宁国公主,李唐荣王李琬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前20
  • 历史上参与汉匈和亲的汉朝公主都有哪些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世代和亲的两个国家是谁
    回鹘原来是北亚的游牧汗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时,回鹘的别将句录莫贺乘内乱之机,勾结黠戛斯阿热可汗合兵十万攻杀回鹘可汗,“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
    12-17 和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