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丝路 古丝绸之路真正繁荣的原因是和亲吗

   2020-10-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提起丝绸之路,人们总会联想到张骞凿空西域,裴矩张掖互市,往来中西的商人,河西四郡的设立,河西地区新农业区的开辟,回纥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等等。这些无疑与丝绸之路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和亲不仅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总会联想到张骞凿空西域,裴矩张掖互市,往来中西的商人,河西四郡的设立,河西地区新农业区的开辟,回纥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等等。这些无疑与丝绸之路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和亲不仅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同时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亲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和亲所拓展的四条丝绸之路

第一条丝绸之路:东端起自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高昌(今吐鲁番)、龟兹(库车),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宛(前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南部(今撒马尔罕附近)西行,或经鄯善(今若羌)、于阗(今和田),在莎车(今莎车县)以西翻越葱岭,更经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西行,以上两条西行的路线会于木鹿城(今马里),然后向西经和椟城(今里海东南达姆甘附近)、阿蛮(今哈马丹)、斯宾(今巴格达东南)等地以抵地中海,转达罗马各地。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干线。

第二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线: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

第三条是草原丝绸之路: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了西域和河西地区,中原与西方的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遭到阻隔,而由于回纥与唐朝关系比较密切,加之回纥有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因此,中原和西方商人大都改道经过回纥进行交易。这样,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黑海沿岸,横贯欧亚北方草原地带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

第四条是青藏高原丝绸之路: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之外。我们认为,在隋唐时期还有一条自长安经吐谷浑到吐蕃,然后经尼泊尔到达印度的新的丝绸之路。唐代之后,这条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其称为“青藏高原丝绸之路”。

在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上,至少有三百多次和亲。这些和亲的一方或分布在陆上丝绸之路,或坐落在草原丝绸之路,或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或处于青藏高原丝绸之路。当然,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幅员辽阔,既跨陆上丝绸之路,也与草原丝绸之路相连,加之其统治区域随着力量的强弱而扩收,所以我们很难将其严格界定为是地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草原丝绸之路。比如匈奴、乌孙、突厥等政权,或可称之为陆上丝绸之路上的政权,也可称之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政权。

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政权有乌孙(汉与乌孙和亲)、鄯善(西汉、前凉与鄯善和亲)、焉耆(车师、突厥与焉耆和亲)、车师(匈奴与车师和亲,车师与焉耆和亲)、康居(匈奴与康居和亲)、!大月氏(大月氏向东汉求婚)、莎车(于阗与莎车和亲)、前秦(前秦与氐、西秦和亲)、后秦(北魏、柔然与后秦和亲)、西秦(西秦与与前秦、拓跋鲜卑、南凉、吐谷浑、鲜卑和亲)、南凉(西秦与南凉和亲)、北凉(北魏与北凉和亲,西秦与北凉和亲)、夏(北魏与夏和亲)、噘哒(柔然与噘哒和亲)、高昌(隋、突厥与高昌和亲)、西突厥(隋与西突厥和亲)、于阗(唐、突厥与于阗和亲)、宁远(唐与宁远和亲)、龟兹(突厥、吐蕃与龟兹和亲)、疏勒(突厥与疏勒和亲)、康国(突厥与康国和亲)及坚昆(突厥与坚昆和亲)、大食(辽与大食和亲)等。

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政权有匈奴(两汉与匈奴和亲)、夫余(公孙度与夫余和亲)、乌桓(袁绍与乌桓和亲)、拓跋鲜卑(拓跋鲜卑与匈奴、西秦的和亲)、北燕(北魏与北燕和亲)、柔然(北燕、北魏、东魏、北齐与柔然和亲)、突厥(西魏、北周、隋、唐与突厥和亲)、回纥(唐与回纥和亲)、辽(辽与阿萨兰回鹘和亲)、阻卜(辽与阻卜和亲)、高昌(蒙元与高昌回鹘王国和亲)、西夏(西夏与辽、吐蕃、蒙古和亲)、西辽(乃蛮与西辽、汪古部和亲)、金(西夏与金和亲)、蒙元(蒙元与西夏、金和亲,蒙元与高丽世代联姻)等。

与海上丝绸之路有联系的政权主要有南诏(唐与南诏和亲)、大长和国(南汉与大长和国和亲)及云南大理(蒙元与云南大理段氏联姻)等政权。在“青藏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政权有吐谷浑(西秦与吐谷浑和亲;隋与吐谷浑和亲;党项与吐谷浑和亲;唐与吐谷浑和亲;吐蕃与吐谷浑和亲)、苏毗(吐蕃与苏毗和亲)、吐蕃(唐与吐蕃和亲;吐谷浑与吐蕃和亲;辽、西夏、元与吐蕃和亲;甘州回鹘与吐蕃和亲;龟兹与吐蕃和亲)、尼泊尔(吐蕃与尼泊尔联姻)等。

由此可见,和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无论统治者实行和亲时的主观愿望如何,多数中原王朝同北方民族之间的和亲结果都导致了中央政权和北方民族政权之间,汉民族和北方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的关系,不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凡主动要求和亲者,通常都是对中原王朝的一种向往和钦慕,是对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趋同。特别是丝绸,是古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史料记载克利奥帕特拉,这位艳后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丝绸感兴趣。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曾经被记载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酷爱丝绸制品。

 
标签: 和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靠什么来化解血腥仇恨 古代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亲”是一朵独特的“奇葩”,蕴含着中原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可以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这是何等地卑贱和可悲!汉武帝时代,国势不可谓不强盛,可也上演过“和亲”的悲剧:汉武帝的女儿细君公
    12-29 公主和亲
  • 隋唐时期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和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隋与突厥的和亲一方面为了稳定局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婚姻关系将突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纳入隋的统治范围,扩大隋的疆域;就突厥而言,由于经常出现矛盾,与隋联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和亲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隋唐时期和亲的
  • 最可悲唐朝和亲公主 一辈子做妾未得到唐朝支持
    印象中唐朝总是无比优雅无比强大的,雍容华贵之风,开放包容之态,都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怀想,只是美轮美奂的历史光环之下,却掩不住个人的悲凉,哪怕是身为公主,也依然活得没有任何尊严。小宁国公主,李唐荣王李琬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前20
  • 历史上参与汉匈和亲的汉朝公主都有哪些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世代和亲的两个国家是谁
    回鹘原来是北亚的游牧汗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时,回鹘的别将句录莫贺乘内乱之机,勾结黠戛斯阿热可汗合兵十万攻杀回鹘可汗,“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
    12-17 和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