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开启了中国和亲的先河吗?

   2020-03-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之交,活动于今日蒙古草原的匈奴,同中原华夏族的关系日益密切。秦朝时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经常掠夺内地的人口、牲畜、土地等,秦始皇曾经派蒙恬击败匈奴。楚汉战争之际,刘邦无暇北顾,北方的匈奴又强盛起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之交,活动于今日蒙古草原的匈奴,同中原华夏族的关系日益密切。秦朝时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经常掠夺内地的人口、牲畜、土地等,秦始皇曾经派蒙恬击败匈奴。楚汉战争之际,刘邦无暇北顾,北方的匈奴又强盛起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以其30余万精锐骑兵,东败东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重新占据河套。

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把韩王信迁到北方,封他为韩王,韩王信后来在荥阳投降项羽被俘,逃回来后依旧做他的韩王,刘邦仍旧把汉朝的边疆太原交给他镇守,应该说是对韩王信很大的信任了。可是,这次韩王信很不幸,正面临着匈奴猛烈的进攻。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冒顿统帅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东胡、月氏、楼烦、白羊,还有秦帝国的华北军团!华北军是始皇帝和蒙恬苦心打造出来一支铁军,主要任务就是抗击匈奴。胡二世上台后,华北军的最高统帅蒙恬、王离,一个死于赵高之手,一个在巨鹿之战中死于项羽之手。从此,华北军团和秦帝国失去了联系!秦亡之后,这支队伍仍然存在着,一直活跃在河套、燕、代、赵等北部地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冒顿在他们的配合下,将韩王信的都城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包围。韩王信虽然久经战阵,但一座孤城怎能挡住对方20万骑兵?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守待援。韩王信面对着强于自己的匈奴,取胜实在没有把握,于是,他一面派人跟冒顿和谈,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刘邦的援兵赶到,本以为韩王信已经和匈奴打得不可开交了,可是到了马邑前线一看,韩王信却按兵不动,而且还派使者到匈奴的军营里去谈和解。援军将领看到这种情形给刘邦写了一封密信,内容是,韩王信有问题,很可能和匈奴之间有什么阴谋。刘邦收到信后大怒,给韩王信发了一封信函。按理说,现在的事态比较敏感,刘邦应该安抚韩王信,让他专心抵抗,可是这封信的内容却是大骂韩王信,“你是怕死?还是兵力不够?为什么不开战,却跟匈奴勾搭来往,难道你要投降匈奴吗?”

韩王信只有仰天长叹,燕王臧荼、颖川侯利几接连被杀,韩信被无故削为淮阴侯,险些被杀!异姓诸侯王越来越少,刘姓诸侯王越来越多。韩王信别无选择,在此情况下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匈奴在韩王信的引领下,太原很快失陷,直接威胁到了中原。刘邦率领32万人马御驾亲征。平定韩王信的叛乱,首战韩王信战败。韩王信重新集结军队,匈奴的一万骑兵配合韩王信作战,韩王信始终是实力不济,再次战败北逃。刘邦看到韩王信的军队里有匈奴人的骑兵。刘邦打韩王信,属于平叛,现在匈奴人参与进来。刘邦暂时止步晋阳,一方面做好战斗准备。一方面不断派人出使匈奴谈判,希望不要参与汉军平叛韩王信。

使者出使匈奴回来之后,全部都说匈奴实力很弱,战则必胜。最后一个派去的人是刘敬,就是当年建议迁都的娄敬(因为很得刘邦的赏识,故赐姓刘,改名刘敬)。刘邦派他再去侦察一番,并且让刘敬要小心行事,务必将情况核实清楚。北方的天气突变,一场大雪不期而遇,气温骤降,汉军大批冻伤。现在这种情形,要么撤军,要么快速解决战斗,总之不能耽搁时间了。但是,刘敬还没有回来,如果撤军的话,等于半途而废,而且这么多的使者们都说匈奴实力很弱,刘邦想:不如再忍两天,跟匈奴打一仗,速战速决,扫清边境上的不稳定因素。于是,刘邦带兵从太原出发,一路上遇到匈奴的残兵败将,或歼或逃,很是顺利。

这时刘敬回来了。他对刘邦说,我看到的情况的确如此,这里面应该很不正常,两军作战都是夸大实力,哪有故意把弱点暴露出来的?冒顿横行塞北多年,手下怎会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呢?怕是匈奴的诱敌之计,陛下最好回师为宜。刘邦独立指挥作战,好不容易取得连胜。现在听刘敬的口气,好象匈奴还是故意输的。他破口大骂,竟敢在此胡说八道,乱我军心!刘邦把刘敬关进大牢,等打完胜仗回来,再和你算账。刘邦急于对匈奴彻底作个了断,接下来的事儿,让刘邦目瞪口呆。平地里突然冒出匈奴40万大军,齐奔汉军杀来!汉军根本抵挡不住,一路退到平城东北的白登山。匈奴骑兵将白登山团团围住。刘邦往山下一看,遍地匈奴。刘邦贪功冒进,身陷重围,君臣都危在旦夕,让刘邦无比烦闷,谋士陈平也无比焦急。好不容易挨到了第六天,陈平终于想出一辙,能否脱困在此一举!

陈平亲自前去劝说匈奴阏氏(音:yanzhi,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妇女一样在马背上长大。这次阏氏也随冒顿单于出征。陈平秘密见到了阏氏,并用黄金珠宝贿赂她,而且还让画家画了一张美人像送给阏氏。并对她说:“汉朝有一位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天下无双。汉军今日被围困,焦急万分,已经派人去接那位美女,准备献给单于。如果冒顿单于见到这位美女,肯定会特别喜欢,怜爱有加。阏氏您不如趁着那美女没有到来的时候,想办法让汉军逃脱,那样的话,汉军自然不会舍得将那美女贡献出来了”。其实,阏氏嫉妒心很强,她害怕失宠,于是,阏氏绞尽脑汁说服冒顿撤军。

陈平就是决定在匈奴阏氏的身上打开缺口。阏氏也是女人,是女人就有妒忌的心理。于是,阏氏对冒顿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然会拼命相救的。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军,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

说到这里,阏氏泪如雨下,呜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单于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就问:“那你说怎么办呢?”阏氏说:“汉朝皇帝被围了7天,军中都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汉军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冒顿单于将信将疑,可是又怕惹阏氏不高兴。当时,冒顿邀约了王黄和赵利一起夹攻汉军,但两人都没有如约而至,冒顿怀疑这两个人与汉军有阴谋,将包围圈解开一角。那天正好大雾,汉军来来往往,匈奴装作看不见,刘邦命令士兵拉满弓,一致对外,步步为营地撤出了白登山。

“白登之围”虽然解除了,刘邦也被匈奴也吓破了胆,回来之后把刘敬从狱中放出来并加封他为关内侯,刘邦虔诚地向刘敬询问计策。刘敬认为,“和亲”不仅可以解决眼下困境,而且还可以使两个民族和平相处,此时大汉初立,需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因此,他提出将高帝长公主嫁与单于,并准备丰厚的嫁妆。刘邦非常同意此计。并由刘敬负责与匈奴谈判。双方达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将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吕后得知此事,大吵大闹,坚决反对。刘邦没办法,只好另外想辙。可是,答应匈奴的事情怎么办?刘邦无奈,只好以假代真,派刘敬带着宗室的女儿假称公主送给冒顿单于作阏氏。并且备齐丰厚的嫁妆、酒米食物不计其数。

为什么要详细介绍“白登之围”,因为这一战让刘邦彻底明白匈奴的厉害,刘敬献策和亲维系和平,这一举措拉开了中国历史上以和亲作为外交工具的大幕。可怜的是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宗室公主,她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执行这趟和亲的使命。冒顿单于为了达到目的,不但舍得杀掉救过自己的宝马、妻子,而且还敢于杀死自己的父亲!可是,汉家公主为了本土的和平与安宁,嫁给了这样一个人。刘敬也是胆量过人,他带着假冒的公主出使匈奴,说服冒顿罢战讲和,这次出使很成功,达成了协议,以后汉凶两国翁婿相称,永不再战。

 
标签: 和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靠什么来化解血腥仇恨 古代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亲”是一朵独特的“奇葩”,蕴含着中原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可以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这是何等地卑贱和可悲!汉武帝时代,国势不可谓不强盛,可也上演过“和亲”的悲剧:汉武帝的女儿细君公
    12-29 公主和亲
  • 隋唐时期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和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隋与突厥的和亲一方面为了稳定局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婚姻关系将突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纳入隋的统治范围,扩大隋的疆域;就突厥而言,由于经常出现矛盾,与隋联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和亲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隋唐时期和亲的
  • 最可悲唐朝和亲公主 一辈子做妾未得到唐朝支持
    印象中唐朝总是无比优雅无比强大的,雍容华贵之风,开放包容之态,都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怀想,只是美轮美奂的历史光环之下,却掩不住个人的悲凉,哪怕是身为公主,也依然活得没有任何尊严。小宁国公主,李唐荣王李琬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前20
  • 历史上参与汉匈和亲的汉朝公主都有哪些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世代和亲的两个国家是谁
    回鹘原来是北亚的游牧汗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时,回鹘的别将句录莫贺乘内乱之机,勾结黠戛斯阿热可汗合兵十万攻杀回鹘可汗,“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
    12-17 和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