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猛将蓝玉为何死得冤枉?不懂《周礼》太放肆

   2020-03-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朝的名将,除了常遇春、徐达之外,下一位能被称之为猛将的,应该就是蓝玉了吧。此人长得身高马大,让人打眼一看就是名武夫,实际上他也的确是武夫中的一把好手,在战场上以骁勇善战著称,甚至有些关二爷的风范,民间甚至把他称之为关二爷再世,他绝对算是明

明朝的名将,除了常遇春、徐达之外,下一位能被称之为猛将的,应该就是蓝玉了吧。此人长得身高马大,让人打眼一看就是名武夫,实际上他也的确是武夫中的一把好手,在战场上以骁勇善战著称,甚至有些关二爷的风范,民间甚至把他称之为关二爷再世,他绝对算是明朝的大功臣,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勋,不计其数。

蓝玉的成名之战是在洪武十二年,当时他初为大将军,负责蓟州等地的包围工作。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仍旧残留不少的余孽,其中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就是典型代表,此人不甘心偌大的王国就此灭亡,于是经常率兵对明朝进行骚扰。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心头之患,蓝玉奉命前去征伐这一势力。说来也是巧合,当时恰好有沙尘暴为他们打掩护,蒙古军队没有看到他们赶过来的身影,基本上是直到面对面时才反应过来,根本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双方就打在了一起。

蒙古人面对着这犹如从天而降的十几万人,被打的措手不及,很快就倒在了蓝玉大军的手中,最后逃脱的也就只有脱古思帖木儿和一小队卫兵,加起来一共也不到百人,而剩下的八万多蒙古大军,则全部成了蓝玉的俘虏。此战告捷之后,蓝玉深受朱元璋的器重,甚至将他比喻成汉朝的大将卫青,进而将其封为凉国公。

按理说,将军在外立功,班师回朝受奖,都是理所应当的,蓝玉不应该也不能有其他的过分举动。但是武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刚愎自用,他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而且受到了皇帝的称赞,一般的军纪法纪对他来说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他就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不仅自己无法无天,甚至还纵容手下横行霸道,欺辱百姓。

在他打完胜仗返回的途中,进入喜峰关的时候,甚至不给守城官兵一个查看情况的机会,而是直接以武力破坏了城门,强行闯进了关内。对于战争缴获而来的财宝,他也是能贪就贪,更过分的是他居然还霸占了一位元朝的皇妃。这些所作所为让朱元璋非常的震怒,认为他根本配不上将军的称号,只是因为其战功赫赫而没有跟他撕破脸。再说那位元朝的皇妃,她在得知皇帝因为此事而大发雷霆之后,选择了自尽,此事也算是有了个了结。

不过,后来朱元璋还是狠狠的批评了蓝玉,让他提高素质修养,这样才配得上大将军的名号。虽然后来还是将其封为了凉国公,但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打算封其为梁国公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很多时候细节上的举动,反而更容易触动君主的情绪,他如果认为你会对他的统治产生影响,必然会千方百计的整治你,不要怀疑,在他看来,你的威胁远比那八万蒙古大军要严重。

可惜蓝玉就是粗人一个,在他看来立功就要受到理所应当的待遇,就像现在的大企业的核心技术员,总有点一般职工所没有的特殊权利。他更夸张,干脆将自己当成了皇帝的合伙人,慢慢的发展到了无视皇权的地步。没错,在受到斥责之后,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就连私下里皇帝诏他进谏的时候,他也都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全然不顾皇帝的面子,傲慢像是已经写在了脸上一般。

这就是蓝玉的致命缺点,《周礼》为何那般重要,就是因为在皇帝的眼里,最能够区分他与臣子的方面,就是在平常的礼数上。可是他却偏偏不在乎这些礼数,连皇帝的威严都敢弃之不顾,那么这又与自找死路有什么分别呢?有一次,皇帝封他做太子的老师,按理说一个粗人本就配不上这个位子,但是他却得寸进尺,认为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担任太师的职位了。

另外,他不仅在朝廷上如此放肆,私下里在军队中也是如此。他发出了很多超越他职权的命令,例如高层将领的职位升降,通过在士兵脸上刺字来体现自己的威严,偌大的国家军队,被他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一般。

终于,在明朝统治稳定下来之后,朝廷内部的肃清行动也正式展开,蓝玉作为影响统治的主要人物,首当其中。

洪武二十六年八月八日那天,他莫名其妙被人质控谋反,于是被当场捉进了天牢里被判株连九族,第二天他便于他那总计四万与人的亲属一起问斩。虽然最后死的冤枉,但是他却没有诬陷任何人,完全是一个传统武夫的性格。

 
标签: 猛将 明朝 蓝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猛将纪灵纵有军事才能选错明主也是枉然
    纪灵是三国时期的猛将,在三国前期出场,他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当时的中原地区,袁术的势力是最大的,袁术占领着河南和安徽一带的地区,并且他的父祖都是汉朝的三公,因此有很多的门生故吏,当时有很多人去投靠袁术。三国纪灵是袁术手下的第一员大将,在十八
    12-31 纪灵三国
  • 探秘方腊手下四大猛将各个实力不俗!
    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今天要说的是北宋徽宗年间方腊手下的四大猛将,他们个个实力惊人!第一个、石宝他被称为“南离大将军”。使一口劈风刀和一颗流星锤,接连击杀前来征讨的梁山军队的索超、邓飞、燕顺、鲍旭、马麟五员将领,还
    12-30 猛将方腊
  • 三国五大猛将 吕布徒有虚名 赵云只能跑龙套
    三国猛将排名,如果按《三国演义》说,最权威的莫过于“毛批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有个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按这个排名,三国猛
  • 隋唐最被低估的一个猛将 灭突厥平吐蕃战高丽
    一部《隋唐英雄传》让太多的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男儿义气,什么叫做铁血柔肠。很多人因此而喜欢上了大唐初年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也有很多人从此着迷于秦琼等人的英雄事迹,战场功勋。可以说,正是这一部电视剧,让太多人开始关注起奠定盛唐基调的那群人,而
  • 夏侯渊用什么武器 曹操手下猛将夏侯渊人物生平
    三国时代里,大多数武将的武器都是枪和弓,夏侯渊能骑能射,应该是拿弓箭吧,腰间应该配了把刀。据三国演义中所述,夏侯渊的武器是枪;但是在很多史书中又说他斩杀某某来看,用的貌似又是刀;在权威一点的三国志总并没提到他的武器。不过就近年来以三国为题材
  • 三国猛将吕布从没打过胜仗 还有3次背叛记录
    《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其实历史上的吕布并非如此,他除了3次的背叛,战场上也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吕布是三国早期名将,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在文学作品中,吕布是三国第一勇将。京剧
  • 梁山猛将成暹罗国之主 水浒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典场面:朝廷军队围剿梁山,被智勇兼备的梁山好汉战败,朝廷主将只好从水路落跑。这时,梁山水泊的芦苇荡里就会摇出一条船儿,上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好汉,唱着歌儿或是吟着诗儿,没等对方射箭,那好汉就先翻身跃入水中,然后朝廷的船开
  • 明朝开国猛将徐达为何擒贼不擒王?
    擒贼先擒王,纵马驰骋疆场,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是古时为将者平生难得的快意事迹。可是,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的盖世名将徐达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不稀罕这项属于武将的至高荣誉。这是为什么呢?明代有这样一件野史传闻:洪武元年(1568年)
  • 哲别曾被小郭靖所救是蒙古第一猛将病逝回师途中
    铁木真创建蒙古帝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能征善战的猛将,如木华犁,者勒蔑,速不台,忽必来等,他们既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原形。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年仅六岁的小郭靖救了一个被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追杀的败将,而这个
  • 隋唐第一猛将:刺翻单雄信,空手夺槊胜元吉
    提到隋唐第一猛将,人们往往会想到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人,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如李元霸的原型李玄霸15岁就夭折了,还没有表现的机会;宇文成都则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是个虚构人物;至于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