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陈宫屡次背主为何成为忠义典范?

   2020-06-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他在汉末大乱之世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西晋天下的统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是,这个人又是汉朝最重要的掘墓人。尤其是,他的儿子曹丕直接废了汉朝最后一位皇帝,自己当上了魏国皇帝,这一切的根源

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他在汉末大乱之世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西晋天下的统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是,这个人又是汉朝最重要的掘墓人。尤其是,他的儿子曹丕直接废了汉朝最后一位皇帝,自己当上了魏国皇帝,这一切的根源也在于曹操。这是封建文人感情上无论如何不可接受的。当时的政敌,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当他们成为曹操对手的时候,无不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后世的正统文人,也就依此为基调,把曹操当作是汉贼。

但是,曹操毕竟只是一个给汉朝下葬的人,最大的掘墓人是董卓,而曹操又是最早倡导反董卓的人之一。尤其是,当关东诸侯成立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大多数人裹足不前,只有曹操不顾生死只身向前。董卓死后,作为汉朝的最后象征汉献帝,被人们像一件物品一样扔来抢去,那些说着要维系正统的所谓的汉臣们,更多的是在忙着抢夺地盘,至于皇帝眼下的状况怎么样,根本就没人管没人问。又是曹操,把如同乞丐一样的汉献帝接了过来。尽管他的目的是利用皇帝来对诸侯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从此那皇帝总算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就是那个后来继承汉祚的刘皇叔刘备,他不也是扔下皇帝不管,自己跑到大老远的地方去抢地盘吗?这样一看,真正乱了规矩的是董卓,是他杀了一个皇帝另立了一个皇帝,要说乱臣贼子,还有比这个更恶劣的吗?但恰恰是曹操,董卓给他官不做,又真心讨伐董卓,怎么样就能把他打扮成一个“汉贼”?

所以,这事情应该倒过来说:曹家废了汉献帝,这要比董卓还要叛逆,毕竟董卓废了一个又立了一个,可曹家却是自家当了皇帝;基于此,曹操迎接皇帝也是一个叛贼行为,目的是控制皇帝;再向前,讨伐董卓、叛离董卓也都是为日后的野心服务的。但有一个问题始终难以自圆其说,曹操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优秀人才的拥戴?难道当时就没有一个人看出曹操的图谋不轨?可能有人说,孙权和刘备集团的人都看出来了。这样的例子是非常乏力的,不要说早期这些人和皇帝根本就不靠边,就是后期,他们也不过是为了和曹操争地盘,说穿了就是在瓜分人家汉家的天下。这就需要曹操集团内部的人来证明。这样一来,最早背叛曹操的陈宫就成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是他最早“识破了”曹操不是忠义之人的真面目。

陈宫是曹操早期的将领,比较受曹操信任。曹操第二次征伐陶谦,留下陈宫守东郡,还给他留下了一部分兵力。从这一点来看,陈宫的地位和受信任的程度,应该和荀彧、程昱差不多,都是曹操早期的骨干力量。照常理推论,陈宫如果不背叛,后来的地位应该和荀彧、程昱等人差不多。但是,陈宫却不是这样,他背叛了曹操,应该就是为了义,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背主之人都不是人们效法的榜样,何况,陈宫背叛后投靠的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吕布!好在,文学作品可以虚构,于是,曹操所经过的有故事的中牟县就有了陈宫这样一位县令。

《三国志》记载,曹操离开董卓,抄小路东逃。出了虎牢关以后,途径中牟县,被该县一个亭长认为形迹可疑扭送县里。城里有私下认识他的人,出面求情,曹操才得以释放。有了这样一个“原本”,只要把这个中牟县令换成陈宫就顺理成章了。于是,到了《三国演义》这儿,中牟县令陈宫为国家大义释放了曹操,并且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东去募兵反董卓。本来,陈宫是可以把曹操交上去的,这样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升官发财,但是,人家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扔下现有的“乌纱帽”不要了,你说自古还有比这个更高义的吗?

但是,一个高义的陈宫怎么样离开曹操呢?如果像东郡叛乱一样又怎能是义士所为呢?要想离开,就必须要证明曹操的不义。好在,前人留下了曹操逃跑途中经过“故人成皋吕伯奢”这条线索,已经把曹操改造成了不义之人,再把他描写成“大不义之人”不是难事。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感其忠义,弃官跟随曹操东行。走了三天,到了成皋,曹操说这里有个结义兄弟,两个人就来到了吕伯奢家里。吕伯奢说家里没有好酒,要到西村去打来。走后,曹操听到后院里有磨刀声,以为要杀了他,就拔刀把吕伯奢一家八口全杀了。再搜索,却发现厨房里捆着一口猪,知道是杀错了人。出村后,两人碰见吕伯奢,正拿着两瓶酒回来,曹操又把吕伯奢给杀了。陈宫问他,刚才是误会杀了人,那现在又是为什么?曹操就说了那句不义之人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晚上,陈宫想趁着曹操熟睡杀了他,又一想,我本来是为了国家弃官跟随他,杀了他也是不义,于是离开了曹操。就这样,陈宫成了义士,释放曹操是义、弃官跟随曹操是义、离开曹操更是义。当然,为什么会选择陈宫而不是别人,这与陈宫后来有一点自知之明有很大的关系。

真实的陈宫,后来也是跟随了吕布。曹操攻打吕布,吕布势穷力竭,只剩下下邳一座孤城。曹操劝吕布投降,吕布有所犹豫,陈宫知道自己“负罪深”,想方设法阻止了吕布。被俘后,曹操流露出有不杀陈宫的意思,但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诚,就应该死!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尤其是,吕布同时被擒,他向曹操求饶,还让刘备替他说情,而最后仍然不免一死。两相比较,陈宫确实要比吕布“高大”得多。

《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像诸葛亮,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关羽武功盖世且忠义千秋;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以至于到了恨老天爷的地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蒋干,也成了周瑜行驶反间计的好帮手。对于这些演义人物,说起他们的故事来谁人不是如数家珍?可陈宫这个人似乎很难高大得起来,为什么?就是陈宫这个人“原材料”不好,可以说是智不高,投不明。天下有那么多骂曹操是汉贼的人(尽管是后事),为什么要去投一个“反复无常”(袁术语)却有“狼子野心”(曹操语)的吕布?再看曹操,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替陈宫奉养着老母,还替他嫁了女儿,对陈宫可谓是仁至义尽。

或许就是陈宫这个“义士”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吧!曹操擒获背叛的陈宫后,曾问他有什么话说?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诚,只有去死!然而,这样一个“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国演义》当中却成为了义士!

 
标签: 三国 谋士 陈宫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