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启蒙老师尉缭 对军事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11-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尉缭结局尉缭的结局史书上记录不详。尉缭,生于战国时期,归属兵家学派,魏国时期大梁人,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名姓魏,名缭。前237年,尉缭到秦国去游说,被秦王重用。担任秦国国尉后,就将名字改称为尉缭。尉缭照片关于尉缭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内

尉缭结局

尉缭的结局史书上记录不详。尉缭,生于战国时期,归属兵家学派,魏国时期大梁人,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名姓魏,名缭。前237年,尉缭到秦国去游说,被秦王重用。担任秦国国尉后,就将名字改称为尉缭。

尉缭照片

关于尉缭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内容还不够完整。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录“秦王为人……不可与久游”,记录的是尉缭对秦始皇的面貌特征的描写。后世的人据这段描写,认为尉缭是个会观面相占卜之人。尉缭子通过面相观察,认为秦始皇面相阳刚决烈,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可以卑躬屈漆,虚心诚恳的请教;但是,一旦被触及他的威严之尊就会变得非常残暴,对敌对的人毫不手软。可以说秦始皇在管理国家政事方面,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是个软硬兼施的君主。尉缭认为秦始皇没有关爱百姓的仁德之心,以后称霸天下必定生灵涂炭。他不能面对这样的君主,于是屡次逃出秦始皇为他安排的住宿。秦始皇多次向他请教,尉缭都置之不理。

对于尉缭的行为,秦始皇非常的生气,产生了处杀的念头。好在秦国延尉李斯为他求情,建议秦始皇将尉缭追捕回国,让他担任官职,辅助秦国。最后,迫于生命之危,尉缭入秦为国尉。尉缭在秦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死因不详。

尉缭子

《尉缭子》是古代的兵书,战国晚期阐述政治军事的一本著作。全书一共有五卷二十四篇,《武经七书》是南宋刻行发布最早的一本。《尉缭子》是中国历史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研究古代兵家军事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尉缭子》兵书,一直以来争论很多。早前,一致认为这本书是伪书,它的作者和出书年份以及归属都是争议的热点。有的认为是魏惠王的隐士著作的,有的认为是秦始皇国尉尉缭著作的。直至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文献证明了《尉缭子》不是伪书,改文献的署名是尉缭。其残简说明《尉缭子》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了,所以他成书的时代应在战国时期。

《尉缭子》呈现了尉缭的战争观、治军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及军事辩证思想等,其主要的治国思想纲领是“刑罚不中则众不畏”。《尉缭子》的核心思想与法家的主张思想有颇似之处。二者主张用刑法法治来严整军队及治理国家。文中体现的有些思想,十分的残暴血腥。“诛杀”二字随处可见,还提倡连坐保甲的制度。同时,反对孔子和孟子的亲仁德政。尽管反对亲仁德政,可尉缭却十分推崇仁义、德,与自己编著的《尉缭子》中的思想互相矛盾。

《尉缭子》从人性论的角度,考察了人们的心理,提出了很多精辟绝妙的治国思想,也成为我国研究秦国军事制度的宝贵材料。

尉缭子兵法

尉缭子兵法详录于《尉缭子》,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尉缭的战争观、治军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及军事辩证思想。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尉缭著。尉缭子的兵法内容共分为五卷。其各卷内容如下:

尉缭子兵法

第一卷:共有“天官”、“兵谈”、“制谈”、“战略”、“攻权”5篇,主要阐述军事、政治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攻打城楼与作战计划的原则,主张行动处事不相信鬼神,而是相信人本身的智慧。第二卷:共有“守议”、“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5篇,主要阐述战争的作用、性质和坚守城的原则。第三卷:共有“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阐述如何用兵的原则、管理军队的纪律和奖惩制度。第四卷:共有“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5篇,主要阐述战场的法度纪律、军队的编排、标志和指挥信息,以及行军队伍序列。第五卷:共有“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阐述军队的训练内容和如何获得胜利之道。

尉缭子兵法,注重养兵用兵之道。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从事物的联系中去研究战争;懂得认识、运用战争运动的规律;对军事、政治及经济之间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实现统一,统一的途径就是建立整齐有序的强大军队。尉缭子兵法是建立强大军队的保障。

尉缭 韩信

尉缭与韩信是师生关系。韩信是尉缭退隐之后,晚年收的学生。尉缭是韩信的启蒙老师。韩信对尉缭的军法政治之术非常感兴趣,于是,拜尉缭为老师。韩信是个做人原则很强的人,不会违心奉承别人,所以尉缭只教导韩信学习兵法。韩信学成了兵法之后就离开了。

尉缭与韩信

尉缭,生于战国时期,归属兵家学派,魏国时期大梁人,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名姓魏,名缭。尉缭在秦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其著作《尉缭子》对后世影响极大。

韩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人,淮阴位于今江苏省淮阴县。西汉的开国功臣,用兵如神,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军事战争上升为军事艺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思想代表人物。

韩信本身是个原则性很强硬的人,对于政治术的精髓一直没有领悟。尽管兵法出色,但是一直不受重用,常年漂泊。在萧何的举荐下,韩信担任刘邦的大将军,为刘邦出谋划策。在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楚汉战争,收服了魏国,又击败了代国和越国,继而降服了燕国。有了这次功勋,韩信加封为相国。担任相国之后,有率兵攻打齐国,拿下了临淄,还将齐国的援友楚国二十万军队全部歼灭。韩信再次被加封为齐王。辅助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被平封为楚王。官大招风,韩信被人告发有谋反之意,遂被贬谪淮阴侯。最后被吕后和萧何骗到长乐宫中诛杀而亡。被后世称为兵仙。

尉缭、韩信对我国的军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