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杨度 蒋介石若称帝整个民国历史将改写

   2020-11-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杨度认为蒋介石可惜得很,就是不肯做皇帝,以蒋介石的武功,虽汉高明太何以过之,因为他不做皇帝,所以终于没有成大功的希望!”蒋介石不更上一层楼耿耿于怀1905年7月,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东京,中国上万留日学生中名气最大的当数杨度,身为中

杨度认为蒋介石可惜得很,就是不肯做皇帝,以蒋介石的武功,虽汉高明太何以过之,因为他不做皇帝,所以终于没有成大功的希望!”

蒋介石不更上一层楼耿耿于怀

1905年7月,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东京,中国上万留日学生中名气最大的当数杨度,身为中国留学生总会的干事长,风头之健一时无俩。孙中山有意拉杨度共度大事,无奈道不同不相与谋,谈了三天三夜,也没能说服他。他说自己虽也佩服中山先生高论,但对君主立宪的信仰已根深蒂固,难以骤然改变。不久,孙中山、黄兴等组织同盟会,希望他能参加,他虽谢绝了,但承诺:“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国民革命,先生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期在后日,勿相妨也。”这是孙、杨一段历史的因缘。

10年后,杨度因为组织“筹安会”支持袁世凯称帝而臭名昭著,成了人人得而诛杀的“帝制余孽”。1916年5月1日,袁氏帝制已然失败,他仍强硬地对《京津太晤士报》记者说:“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不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一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十年以前,我在日本,孙、黄主张共和,我则著论反对。我认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药石,人民违疾忌医,实为国家之大不幸。……除君宪外,别无解纷已乱之方。……梁任公(启超)是我的老同志,他一变再变。……国体问题,我应负首责,既不委过于人,亦不逃罪于远方。……俟正式政府成立,我愿赴法庭躬受审判。”说这番话时,他“态度安闲,辞意坚决”。

据说,袁世凯弃世前夕,还在病榻之上不无悔恨地感叹:“杨度误我。”而杨度则在袁死之后送去挽联: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不过一书生,他的信仰只不过与袁想做皇帝的心思恰好一致而已。岁月沧桑,世变无常,旗帜变幻,然而,杨度在骨子里还是一个君主立宪论者,这一点可以说他有始有终。在近代中国史上,他实在是最不善变的人物之一。第一个在云南举起护国大旗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蔡锷,虽与杨度政见不同,却算得上是真正的知己。他俩同是湖南人,在日本留学时“与杨度最善”,休假日必到杨度家吃饭。他临终前留下了并不广为人知的一份遗嘱,自述平生之志,并为杨度开释,当时杨度正作为“筹安六君子”之首被通缉:

“本人少年时,羡东邻强盛,恒抱持军国主义。是项主义,非大有为之君,不足以鞭策而前,故政体孰善,尚乏绝端之证断。后因袁氏强奸民意,帝制自为,逞个人篡窃之私,不惜以一手掩饰天下人耳目,爰申正义,以争国民人格。湘人杨度,曩倡《君宪救国论》,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

1931年,也就是杨度去世前不久,有一次和章太炎等人在湖南军阀赵炎午上海的家里吃饭,在坐的还有历史学家、青年党领袖左舜生、他的儿子杨公恕,酒酣耳热之际,他又谈起了他的君主立宪论,并且高声说:“可惜得很,蒋介石就是不肯做皇帝,以蒋介石的武功,虽汉高明太何以过之,因为他不做皇帝,所以终于没有成大功的希望!”或许他没有想到在坐的左舜生手里有一支史家的笔,把这一番话记了下来。

1945年,左舜生以参政员身份有过一次延安之行,和他同行的有章伯钧、黄炎培、傅斯年等参政员。他清楚地记得那年7月4日的午后两点以前,在“延园”的一棵枣树下,毛泽东对他和章伯钧说:“蒋介石,他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我"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把他看看!”当时站在旁边听到这番话的还有朱德和周恩来两人。

多年之后,左舜生在写《谭嗣同评传》时,想起了同是湖南人的杨度和毛泽东,并把他亲历、亲闻的这两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记在其中,作为湖南人个性的佐证。杨度一生信奉君主立宪,所以他对蒋介石不更上一层楼耿耿于怀。而在当时还在野的毛泽东看来,蒋介石无非是没有戴上皇冠的皇帝,只是少了一个头衔而已。

 
标签: 民国 蒋介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物的造假手段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
    1、翡翠。只截取上面的绿块,加工成若干全绿的戒面出售。好的戒面价格也是较高的,若干戒面的价格当高于一个陈旧的翡翠大器。2、玉。旧时的方法系将欲着色的玉烤热或放在杏千水中煮热,趁热涂上颜料,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认为满意为止。3、水晶。无色水晶价
  •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1、首先,由于民国开始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瓷器色彩都比较艳丽和漂浮,用化学材料来绘制的青花普遍都看得出漂浮的样式。而民国瓷器的特点也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点是清代的祝福纹样还是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瓷器会体现出当时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民国历史揭秘 统一的国民政府为何曾想废除春节
    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废除旧历和春节的问题上,当时的政府称得上是雷厉风行。首先是频颁禁令,在旧历年到来时,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有的地方还禁止商店关门;其次是严
    12-31 民国
  • 民国29年中学训导证书现江西 涵盖12项指标
    中新网南昌7月21日电(苏路程郑剑平曾勤生)江西省新干县档案局21日消息,近日,该馆在民国档案中发现一份民国二十九(1940年)年颁发的训导证书。该证书显示:学生李毅,系江西新淦(现新干)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初中修业期满,操行成绩业经考
    12-31 民国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民国最富影星李丽为偷情报而和日军上床?
    李丽14岁在北平读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林更新的福建人,此人大李丽四岁,也在北京读书。当李丽十六岁时,和林更新在山西结婚,随后,林赴法留学,李丽蛰居山西夫家。由于遭受夫家的虐待,李逃回了北京母家。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林家派人交涉,要李丽回山西
    12-30 民国偷情
  • 揭秘民国文人的北漂生活:拿高工资不置房产
    几年前,“逃离北上广”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意思是说大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北京尤难。不过,春节过后,原先“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又“逃”回来了。京城历来居不易。这一点,凡是想在北京寻找梦想的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过去的京城,对“北漂”还有一种“住房
    12-30 民国房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