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魏孝文帝拓跋弘为何被称为悲情皇帝

   2020-07-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悲情皇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文成帝拓跋F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弘,文成帝拓跋F长子,母李贵人(后追封为元皇后)。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一日,文成帝出巡阴山。七月初五日(8月14日),拓跋弘在阴山北部出生。太

悲情皇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文成帝拓跋F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F长子,母李贵人(后追封为元皇后)。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一日,文成帝出巡阴山。七月初五日(8月14日),拓跋弘在阴山北部出生。太安二年(456年)二月,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拓跋弘聪明睿智、机敏颖悟,从小就有济救百姓的志向,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去世。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尊奉嫡母皇后冯氏(冯太后)为皇太后。车骑大将军乙浑假称圣旨杀害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宫中。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从汤泉入朝,乙浑又把他杀了。五月十七日,献文帝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

和平六年(465年)乙浑上台后,看到献文帝年幼,趁机借用献文帝的诏令,大肆排斥异己,建立独裁的统治。乙浑把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平原王陆丽、司卫监穆多侯害死。他很快夺取权力,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并于七月初二日被封为为丞相,位居诸王上;朝廷内外,事不拘大小,都由他断决处理,并被封为太原王。

面对凶残的乙浑,年纪尚幼的献文帝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在冯太后那里痛哭。开始时,冯太后对乙浑疯狂屠杀大臣也没有任何办法,也不敢得罪乙浑,只能拜他为丞相,以此保住献文帝的帝位。由于权位的逐渐稳定,乙浑的欲望愈来愈大,已经不满足于丞相的地位,准备伺机发动宫廷政变。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初二日,冯太后诏命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军,包围乙浑府把乙浑杀死。由于局势混乱,冯太后下诏临朝听政,处理所有的军国政务。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献文帝不念情于世务,经常有出世之心,打算把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们坚决反对,献文帝只好作罢。

八月二十一日,献文帝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处理朝政,让献文帝亲自处理朝政,并为献文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八月二十三日,献文帝迁居崇光宫,宫中设备简陋,宫阶是土筑成,国家大事都告知献文帝。

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二月,太上皇献文帝戎装出京,在北郊带着将领们击退柔然的进攻;十一月,献文帝骑上战马,征讨柔然,一直杀到漠南,逼柔然后撤几千里。

献文帝还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一律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对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对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严惩不贷。

延兴四年(474年)六月,献文帝再次下令:处理一切案件都要按法律办事,以事实为依据,用刑要慎重。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于金陵。

 
标签: 孝文帝 拓跋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孝文帝统治的朝代是什么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孝文帝统治的朝代是什
    1、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2、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王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
  •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后的女人 守寡不安分的冯太后
    冯氏(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文成帝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浚死后,冯氏操纵政权。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生平大事记:北燕灭亡后,其
  • 北魏雄主孝文帝:励精图治 病逝在南征的前线
    就个人素质而言,孝文帝堪称文武全才。他不仅汉学渊博,而且强悍尚武,十多岁就“能以指弹碎羊膊骨”。他还精于骑射,指哪儿打哪儿,“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可见“雅好读书”与勇武豪迈,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鲜卑人的勇武
    12-22 孝文帝
  •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北魏试图缓和民族矛盾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帝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
    12-18 孝文帝
  • 堪称最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北魏孝文帝因何而死?
    通读南北朝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堪称最有作为的一代君主。他倾心汉化,在执政期间,他南征北战、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这位英明君主在33岁是便离开人世。后世历史学家认为,导致他英年早逝的的原因,不见得就是被冯氏戴上了绿帽子,
    12-17 孝文帝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迁都?迁都的效果如何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的长子,5岁的时候已经即位了,是比较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他执政的过程中是让北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的,所以在政策上面是有着卓出的贡献的。主要是在官员俸禄上面和土地方面以及在民族文化上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对于之后的民族大融合
  • 北魏皇室大将元英:孝文帝汉化下熏陶出的名将
    元英(?—510.12.9),字虎儿,原名拓跋英,太武帝拓跋焘曾孙,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南安王拓跋桢之子。孝文帝改革后改姓元,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孝文帝时,拓跋英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
  • 北魏名士元勰 力挺孝文帝 汉化改革中建奇功
    元勰(?年—公元508年),字彦和,原为鲜卑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遂为洛阳人。他曾为侍中、中书令,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各项改革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元勰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封始平
    12-13 孝文帝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有什么必然联系
    后人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孝文帝在推行改革中,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措施便是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这是由于这两项政策,才得以促进民族融合,为后来民族统一奠定了坚实、强有力的基础。孝文帝5岁登基后,母亲冯太
    12-08 孝文帝
  • 揭秘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北魏孝文帝是一代贤明的君主,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最大的成就就是汉化改革了,之后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那么在汉化改革中迁都洛阳是比较重大的举措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了方便和汉族的沟通,以及学习汉族的
    12-08 孝文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