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什么实行“守内虚外”政策?有什么用意

   2020-12-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太祖及其后继者大多按“守内虚外”的方针进行军事部署,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却只有少数禁军驻防。当时,开封内外,兵营列峙相望。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呢?首先,“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消灭割据、抵御外患的需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大多按“守内虚外”的方针进行军事部署,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却只有少数禁军驻防。当时,开封内外,兵营列峙相望。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呢?

首先,“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消灭割据、抵御外患的需要。一方面,北宋建立之初,全国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政权的存在。为消灭这些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及赵普等人在充分估计自身军事、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经过再三权衡、深思熟虑,确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为此,北宋政府便集中重兵、选派宿将,守卫北部要点。开封以北地势辽阔、平坦,北宋政府驻重兵于京师及附近,既有利于应付北方边境及各地之急,又可防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象的出现,正如宋史“兵志”一称:“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样,在任何情况下,皇帝随时都可调用禁军。另一方面,北宋定都开封,而开封地处平原,不像洛阳、西安、北京那样有山川之险,加上此时辽国势力蒸蒸日上,幽云十六州的割失,更使北宋失去了抵御契丹贵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因此,要抵御边患,北宋只能以兵为险,驻重兵于京师,以成强干枝弱之势。

其次,“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宋太祖亲眼目睹五代各国的交替情况,自身也靠兵变取得政权。所以,宋太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笼络和防备内部问题上,没有足够的决心来解除外患。他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保持稳定并扩大统治基础进而加强集权,尤其是军权。当时,北宋的军队有禁军、厢兵、乡兵、藩兵,禁军不仅人数众多(占兵额半数以上),而且还是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是当时主要的武装力量。如果还是精兵布满天下,则就地称乱的局面仍还有可能出现。因此,宋太祖要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叛乱,就必须牢牢地控制、掌握禁军。史书云:“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由此可见,宋太祖将禁军驻防在京师,是总结前代之失、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再次,“守内虚外”是当时激烈的阶级矛盾的产物。宋太祖是靠兵变取得政权的,没有亲眼目睹农民战争的威力,因而他不仅没有采取措施去缓和阶级矛盾,反而使矛盾不断激化。其一,北宋通过科举制、恩荫制等途径,大肆扶植地主阶级,给他们种种优厚待遇,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其二,北宋不仅继承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大部分杂税,而且还采取“不抑兼并”和“田制不立”的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土地,使土地兼并空前发展,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其三,由于地主阶级逃避差役,北宋政府大大加重了农民的差役负担,甚至有的地区出现“下户半曾差作役”的状况。其四,北宋政府还把沉重的官俸、军费开支及后来的“岁币”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大肆压榨人民。在这种“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的情况下,北宋的阶级矛盾一开始就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和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这使北宋统治者感到十分恐惧。正如宋太宗所说:“外扰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欧阳修也说:“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可见,北宋统治者一直担心人民的反抗斗争,时刻防备人民起义。所以,为镇压人民,巩固地主阶级统治,驻重兵于京师以防不测,是北宋当时的形势所需。

最后,“守内虚外”与当时北宋对辽战争的失败也有密切关系。北宋初年,为收复幽云地区,宋太宗曾于979年和986年两次大规模对辽用兵。但由于各自为战、策略失误等原因,经过高梁河和岐沟关等战役失败后,北宋统治阶级逐渐失去了进取决心,朝臣中也存在普遍的恐辽病,统治者因而放弃了收复失地的计划,把政策重心重新转向对内,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即在雄州、莫州、霸州等边境地区或修塘堰、开水田,或种植榆林、柳林,以防备契丹骑兵的进攻。后来的“澶渊之盟”便是“守内虚外”的产物。

北宋的“守内虚外”政策,在当时对巩固统治、防止及镇压人民起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成为契丹、西夏及后来的女真贵族屡次进攻北宋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是地主阶级的腐朽性决定的。

 
标签: 宋朝 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拿的东西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
    1、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使用的工具。在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都要双手执笏以记录君王的命令或者旨意,而且还可以把自己要上奏的事情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了。2、《礼记》中记载:“笏长二尺
  •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1、秦桧最终是病死的,一共活了六十五岁,在古代六十五岁高龄已经算是长寿了。2、相比于岳飞被满门抄斩的凄惨结局,秦桧如此善终让后世人对其充满了恨意。在秦桧死后,岳飞案被洗刷冤屈,作为罪魁祸首的秦桧,被人们塑成了雕像,跪在岳飞墓前,此后千古皆在
  • 为什么周朝分东周和西周,而宋朝分南宋和北宋?
    东西周、南北宋的分法,是后来的史学家为了研究而划分的,主要根据两个阶段都城的相对位置划分的。西周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北宋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10-14
  • 宋朝距今多少年
    自宋朝开国至今(2022年),已经有1062年了。自宋朝亡国至今(2022年),已经有743年了。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自960年建国到1279年亡国,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宋朝又称为“赵宋”,开国皇帝为赵匡胤。
    10-14
  • 我国早在宋朝就有爆米花了猜猜古人曾经用它来做什么 古人用爆米花做什么
    我国早在宋朝就有爆米花了猜猜古人曾经用它来做
    1、古人用来占卜。龙头节与爆米花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法伏羲。2、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二月初二这
  • 根据什么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为什么分为北宋和南宋
    根据什么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为什么分
    1、根据时间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南宋(1127-1279年),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1、宋代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时期儒家思想治国的最后阶段,是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巩固政权的高潮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结合了法家的变法思想,并适用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时期。2、宋代儒家思想提倡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为国家的巩固与统一输
  • 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宋朝之后朝代介绍
    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宋朝之后朝代介绍
    1、宋代之后是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2、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
  •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的成就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著名作品简介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的成就 唐朝宋朝元朝
    1、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 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宋朝后面朝代是啥
    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宋朝后面朝代是啥
    1、宋朝灭亡之后是元朝。2、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全面占领汉族地区,一统中国并结束南宋与金朝南北政权对峙之局面。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