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为何要编纂《永乐大典》 要统一意识形态

   2020-04-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404年初,太子册立,朱棣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皇帝召见七人内阁,各授予正五品官衔,殷切希望这七个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终”。并命皇后在柔仪殿接见七人命妇,劳赐备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赐予解缙等人金绮衣,这是六部尚书才能得

1404年初,太子册立,朱棣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皇帝召见七人内阁,各授予正五品官衔,殷切希望这七个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终”。并命皇后在柔仪殿接见七人命妇,劳赐备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赐予解缙等人金绮衣,这是六部尚书才能得到的礼遇。这七人以区区五品之衔得此待遇,自然感激涕零。解缙等人为此特入宫表示感激之情,皇帝说你们身系国家社禝,又旦夕侍朕,在我眼里你们的作用实不在尚书之下。某日,皇帝御奉天门,晓谕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对朝政得失大胆建言,复又对解缙等近臣说,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

一日,解缙入宫奏事,在左顺门外见一个叫张兴的太监恃宠拿鞭子打人,解缙即厉声喝斥,大学士威势赫赫,张兴只得老实敛手,恭顺退下。圣眷方隆,又自恃才高,自然什么人都不会在他眼里了。《明史·解缙传》说他“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以解缙之聪明,怎不知祸从口出?说到底,才子还是才子,不懂官场规则,口无遮拦,树敌太多,无意之中铸下的过失,来日都要他一一埋单。

有一次,朱棣把一些朝臣的名字写在纸上,让解缙一一指出他们的长短,这是一桩得罪人的活计,解缙却毫无难色,上疏一一言之:“蹇义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元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俊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确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戆直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簿书之才,驵侩(即牲畜交易经纪人)之心。”皇帝把这些评价传给太子,太子又问尹昌隆、王汝玉二人如何,解缙答:“昌隆君子而量不弘。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多年以后,仁宗即位,把解缙论人长短的这些上疏给阁臣杨士奇看,评价说,人都说解缙狂,朕看他这些对人的评价,都有他的真知灼见在,一点也不狂啊。当然这已是解缙死后多年的事了。

就在重修《太祖实录》后不久,1403年9月,受皇帝委托,解缙开始接手一项足以让他彪炳史册的浩大工程,编纂一部包罗万象、涵盖古今世间一切知识的百科全书。皇帝直接下达给他的指令是“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言,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

可能一开始解缙并没有真正领悟皇帝编一部终极之书的意图,才一年功夫,解缙和他的工作班子就编成了这部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的书。当他把这部名为“文献大成”的著作献上时,皇帝并不满意,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因此又下令大规模地予以修改充实,并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抽调两千多名学者参加编写、校订、录写、绘图等工作。

解缙这才意识到,皇帝实际上是想借由这部大书的编纂,使意识形态高度集中到他指定的方向上来,自己原先这么草率实在是政治上太不敏感了,他带领着这支由2169名学者组成立的庞大的编纂队伍,重新开始了工作。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一批知识分子聚集在他的周围,就像一架齿轮密吻的机器咔嚓咔嚓地走动了起来。解缙亲自安排各部门的工作,书稿每编成一部分,他都要亲自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举凡书籍采购、史料辨析、编写抄缮乃至校勘、印刷等每一个环节,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可以想见,当这部大典一日日臻于完善时,解缙是何等的志得意满,他指挥着这支两千多人的学者队伍,其威风却有如带领千军万马杀敌陷阵的将军。

三年寒暑,到1407年12月,这部叫“永乐大典”的大书终于全部编成,此书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以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工技、农艺、志乘等,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全书被装订成11095册,仅目录就达60卷之多。如此宏大的规模,它就像一面多重转折的繁复的镜子映照出了大千世界的种种。然而庆祝这部大典编成的朝廷典礼上已不见了这一工程的总设计师解缙的身影,这年二月,他因事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已在数千里外的南方了。

“缙犹在耶?”此时的解缙因介入最高层的权力斗争,已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以解缙之少年高才,又自负匡济大略,他怎不知皇家的情谊比不得世俗,随着时日的推移不可能一成不变?看来在与皇家的关系中自身如何摆正位置,他一直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盲点。而“好臧否,无顾忌”,得罪一大批廷臣的背后,则是他书生意气过重,不通世故的人格缺陷所致,而不是故意要跟谁过不去。接踵而来的报复是,他被贬广西即将动身时,又遭落井下石者检举,改贬交趾,去一个叫化州的僻远地方催督军饷。官场如戏场,官场亦如战场,一处小小的差失都可能致命,这个人身上那么多的缺陷,简直可说是空门大开,正好用来作权力斗争的牺牲,如同史传所说,“彼其动辄得谤,不克令终,夫岂尽嫉贤害能者力固使之然欤”,实在也怨不得别人的。

 
标签: 明成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 明成祖朱棣建大报恩寺塔四大谜团
    历史上,大报恩寺曾经过多次重修复建。如康熙三年五月,即重建过寺的正殿,塔也多次修葺。近二十年来,南京一直计划恢复这个标志性建筑,重建大报恩寺塔。据方案主持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潘谷西先生介绍,不是在原址,而是在原址的西侧建塔。从朱棣决定兴建塔,
  • 敢灭人十族的明成祖朱棣为何不敢公开承认生母?
    朱棣是“朱三多”,即说不清楚的谜团多,干出的大事多,遭受的争议多。他的出生,就属于“三多”里面的“谜团多”。元朝末年的至正二十年(1360)的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当时的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关于他出生的现场情况,被后人描述十分神奇——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所有的尼姑?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
  • 明成祖朱棣屠杀宫女之谜:朱棣为何屠杀3000宫女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其侄儿朱允炆江山之事实,早已获得了上至史学专家下至平明百姓的一致认同,没有丝毫疑义,也难以再激起普通群众的兴趣。然而,明成祖屠杀宫女之事,却鲜有人知,屠杀宫女的原因,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
  • 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间的功与过有哪些?
    朱棣明成祖是也,有明第三位皇帝。从其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到驾崩一共当了22年皇帝,年号永乐,因此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其轰轰烈烈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是非功过。有人说朱棣是个大流氓,既然有这个说法那么就说明朱棣生前所做的事肯定是让后人不齿的。大
  • 朱棣的妃子 揭秘明成祖朱棣的后宫妃子列表介绍
    朱棣的妃子: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后宫又有多少佳丽呢?.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
  • 明成祖为何要把皇位从侄子身上抢过来?
    明成祖统治期间曾经让明朝的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民生以及对外联合和战争等方面,他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他五次亲自征战让明朝的版图变得更加稳定和牢固,大运河的疏通则有利于交通和民生,而他的改革制度不仅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而
  • 明成祖朱棣的“跨国之恋” 揭开帝王的“洋情人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多次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圣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
  • 明成祖朱棣第三女安成公主简介
    安成公主(1384——1443),明成祖朱棣第三女,母亲是徐皇后,徐达的女儿,好读书,知礼仪。朱棣即位后,于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十一月封为安成公主,十二月下嫁西宁侯宋晟之子宋琥。宣德初年加号为安成长公主,正统初年加号为安成大长公主。公主
  • 为什么说明成祖朱棣是工作狂魔?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工作狂魔的话,小编觉得如果明成祖朱棣排第二的话没人敢排第一了。自从1402年7月17日朱棣登基,执政22年约八千多天,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凌晨起床上朝,中午看书,下朝后和大臣一起吃着工作餐,讨论政事,到了晚上听着大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