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朱允炆输在了他亲封的这位大将军

   2020-11-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臣庙中,挂着为建立大明朝立下不朽功勋的武将的肖像。排第一的当然没话说,中山王徐达。第二也毋庸置疑,开平王常遇春。排在第三的,就是岐阳王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还当过他的养子。在平定江南和讨伐北元的战役中,李文忠都立下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臣庙中,挂着为建立大明朝立下不朽功勋的武将的肖像。排第一的当然没话说,中山王徐达。第二也毋庸置疑,开平王常遇春。排在第三的,就是岐阳王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还当过他的养子。在平定江南和讨伐北元的战役中,李文忠都立下了赫赫功劳。李文忠死得早,四十多岁就因病去世,没有赶上他舅舅迫害功臣的时代浪潮。继承他曹国公爵位的,是他的长子李景隆。李景隆自幼熟读兵书,熟谙弓马,颇有其父风范,深得朱元璋的欢心。皇长孙朱允炆跟他算是表兄弟,两人很对脾气,对他倚为心腹。

建文元年,朱允炆的皇位还没坐热乎,朱棣就从北平起兵靖难。开国大将耿炳文在河北真定被朱棣打得一败涂地,无颜面君。朱允炆琢磨着这耿炳文毕竟上了岁数,玩不过他年富力强的四叔,要不换个年轻点的大将军?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了李景隆,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李文忠当年打仗跟开了挂似的,他儿子怎么也继承了点基因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馊主意,历史上并不缺少这样的例子,比如赵国大将赵奢曾经就有个纸上谈兵的儿子赵括。悲剧的是,朱允炆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接替吃了败仗的耿炳文,举倾国之兵五十万,出师北征燕王。

朱允炆亲至长江边饯行,对李景隆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朱棣听闻北伐统帅是李景隆之后,对其十分蔑视。他说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也只有统兵十万的才能,李景隆是个什么玩意,能够统兵五十万?战前,他就指出了李景隆有五败。其一,治军军纪混乱,上下不同心,只知争权夺利。其二,南方将士不习北方气候,浩荡五十万众,粮草军备必然供应不足。其三,贪功冒进,首尾不能兼顾。其四,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军中无以树威。其五,五十万将士为临时抽调的乌合之众,鱼龙混杂,多是奸佞小人。

李景隆大军发至,朱棣不屑一顾,自己率精锐骑兵跑去援救永平,后来又奔袭大宁,大本营北平让世子朱高炽留守。李景隆率兵将北平城围得水泄不通,攻打北平九门。朱高炽只是据城坚守,绝不出城迎战,等待朱棣回援。期间,都督瞿能差一点攻破张掖门,北平危在旦夕。而这个猪一样的李景隆生怕瞿能抢下头功,令其撤军,以致错失良机,功败垂成。两个月后,朱高炽终于等到朱棣回师北平。朱棣与李景隆在郑村坝会战,他利用北方骑兵的优势,将李景隆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同时北平城中守军杀出,前后夹击之下,李景隆大败,仓皇撤回德州。次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受命援救,等他大军开到,朱棣早已撤回北平。无功而返,徒耗士气。

这时许多人都看出李景隆并非帅才,然而朱允炆却觉得李景隆用兵不顺是因为权柄太轻,又授之“专征伐”之权,赏赐皇钺弓矢。四月,李景隆在德州再次誓师北伐,到真定后与武定侯、安陆侯兵合一处,将士多达六十万。但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李景隆再次被朱棣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最后只好抛弃全部辎重,撤回山东境内。十月,朱允炆终于意识到自己任命了个草包将军,将李景隆召回了南京。大明朝就那么点家底,李景隆前后损兵数十万,致使双方攻守之势逆转,朝廷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北伐军队,胜利的天平偏向了北方。

朝廷大员纷纷上书,请求诛杀李景隆,以安军心,以平民愤,以慰祖宗,以谢天下。然而建文帝与李景隆自幼交好,对之置若罔闻。建文四年,燕军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方孝孺再次请诛李景隆。朱允炆非但不听,还异想天开地派李景隆到朱棣面前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朱棣又不是傻子,自然一口回绝。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率部开城投降,南京就此陷落。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以后,李景隆因献城有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增岁禄一千石。

朝廷每每议事,李景隆都堂而皇之地位列群臣之首,令靖难之役中的许多功臣不满。好景不长,永乐二年,许多朝廷重臣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图谋不轨。明成祖朱棣下令褫夺爵位、抄没家产,将李景隆囚禁于家中。李景隆曾绝食十日而未死,直到永乐末年才郁郁而终。

 
标签: 朱允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朱允炆的儿子 朱允炆的儿子有谁
    朱允炆的儿子 朱允炆的儿子有谁
    1、朱允炆的长子朱文奎,是1396年出生的,那时候朱元璋还在。只不过当朱元璋看到他这个曾孙子的时候,却不是很高兴,反而还说道:日月皆终,大凶之象。但不管怎么说,朱文奎都是嫡长子,因此朱允炆登基后朱文奎就被立为太子,不出意外的话,他是很有可能
  • 朱允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朱允炆是明朝的皇帝对吗
    朱允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朱允炆是明朝的皇帝对
    1、朱允炆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在青年时期,性格温文尔雅,而且书生气十足,对处理国政一点经验也没有,身上更是缺乏自信心,其实朱允炆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治理国家的。2、朱允炆一直崇尚儒家教育,而且他一心向往仁政。朱允炆在位期间,他在
  • 朱允炆最后怎么样了 朱允炆下落之谜
    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之后,为什么民间都传说他没有死。人们对朱允炆死前的记载漠不关心,却对朱允炆死后的下落津津乐道。历史趣闻讲述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主应天府称永乐大帝,朱允炆这位皇位之争的失败者结局如何则众说纷纭。史书记载朱
    12-31 朱允炆
  • 建文帝朱允炆去向之谜 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建文帝朱允炆,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在位只有四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用武力推翻,最后下落不明。建文帝究竟去了哪,众说纷纭。自焚说据永乐年间
  • 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谁是唯一见过他的人
    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建文帝生性“仁明孝友”,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与其祖父明太祖朱元璋性格截然相反。朱允炆登基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其中就有削藩。经过四年的削藩拉
    12-24 朱允炆
  • 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真的有后代吗
    建文帝后代如今有个关于建文帝后代的说法,说是让姓人也许是建文帝的后人。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明成祖朱棣派人四处查找建文帝的下落,然而一无所获。建文帝是自焚身亡还是流亡到异地出家为僧,这些都有待考证。关于建文帝后代的问题,据金陵晚
  • 中国历史悬案之一朱允炆真的是葬身大火之中?
    明朝朱元璋死后,由其孙子朱允炆即位,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重用文官,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实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也危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挥军直逼宫禁,当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经是一片大火
    12-20 朱允炆
  •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简介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朱允炆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在位时间又短,于国家无
  •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落败?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为解决各地藩王尾大不掉的局势开始了削藩。谁知,朱允炆的这一行动在解决其他藩王时显得很顺利,轮到燕王朱棣时却彻底把他的这位四叔逼上了梁山。也就是在这一年六月,久经沙场的朱棣设计解决掉了前来捉拿他的张昺、
  • 乱世皇帝朱允炆的功过 朱允炆在位时期的政绩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其父同样温文儒雅,即长皆以宽大著称。
    12-07 朱允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