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 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牛人

   2020-03-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雍正元年(1723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

三年(1725年),署大学士事。四年(1726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

六年(1728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七年(1729年),加少保衔。同年,因西北用兵,设军机房於隆宗门内,与怡亲王允祥、大学士蒋廷锡董其事。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张廷玉在任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于担任皇帝的秘书,对清廷政治制度的贡献是完善了奏摺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与其他直接处理政务的大臣不同,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张廷玉的具体事迹。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清:黄山谷言)。故雍正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曾先後纂《康熙字典》、《雍正实录》,并充《明史》、《国史馆》、《清会典》总纂官。

张廷玉身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户部、吏部、翰林院,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职务繁多,工作忙碌,这是可想而知的。他自己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习以为常。西北用兵以后,“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从内廷出来,到朝房办公,属吏请求指示和批阅文件的常达几十上百人。他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雍正也说他和鄂尔泰二人“办理事务甚多,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

 
标签: 张廷玉 清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于敏中 张廷玉得意门生竟然大肆贪污
    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他前半生处事谨慎,后结交太监,贪污数百万两。死后被撤出贤良祠。于敏中出生在江苏金坛,于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二年,二十四岁的于敏中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七年,被调任“起居注官”。起居
    12-16 张廷玉
  • 张廷玉 一个清朝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澄怀居士,29岁就中了进士,他老爹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在他小时候,有家学渊源;当了官之后,还有老爹天天指点朝堂政治怎么玩;他自己禀赋又很好,气度沉稳,一看就有人臣之相,几乎就是给大清王朝量身定制的一个宰相种子
  • 张廷玉 大清王朝中唯一配享太庙的异姓汉臣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功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清朝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整个清王朝2
  • 乾隆大骂张廷玉 揭开了假温柔的面纱
    上接:1749年78岁的张廷玉疯了一样吵着退休,乾隆百般拖延(1749年乾隆用鄂党为刀钝割张党,张廷玉说我要退休其他都不管)乾隆爱玩虚,唯一进入清太庙的80岁汉臣张廷玉真是糊涂(乾隆爱玩虚的,够狠!不体谅年近80的三帝老臣张廷玉)第二天一早
  • 三朝元老张廷玉晚年遭遇为什么反而那么凄惨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
    12-07 张廷玉
  • 乾隆皇帝为何不待见大臣张廷玉的原因是什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乾隆为何不“待见”张廷玉呢?张廷
  • 张廷玉的生平简介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
    11-26 张廷玉
  • 后人对清朝大臣张廷玉的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
  • 张廷玉自作自受 晚年被乾隆羞辱的一文不值
    雍正十三年八月,弥留之际的雍正帝,没有忘记安排他的老臣,在他的遗诏中嘱咐了让鄂尔泰和张廷玉配享太庙,这让嗜名如命的张廷玉视为了光宗耀祖的殊荣,因为大清朝能享受此待遇的汉臣就他一人,连清初那位被皇太极宠幸的范文程也没有此等荣誉。但是,遭逢也要
  • 揭秘:历史上张廷玉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汉人,应属张廷玉。张廷玉辅佐了清朝的三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