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朝的基层官员们是如何对待“民意”的?

   2020-05-3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不少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见到老百姓向皇帝上万民伞、万民折之类的镜头。诠释的就是民意,流行的说法叫群众满意度。影视剧固然是在戏说,真实的历史里,平头百姓想见到皇帝老儿,可能性极小,但集体上访求见地方长官,却也常见于史册。民意之概念形成已久,

在不少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见到老百姓向皇帝上万民伞、万民折之类的镜头。诠释的就是民意,流行的说法叫群众满意度。影视剧固然是在戏说,真实的历史里,平头百姓想见到皇帝老儿,可能性极小,但集体上访求见地方长官,却也常见于史册。民意之概念形成已久,自汉魏后的历朝历代在考核官员政绩时,多“询诸民言”,即征询百姓的意见。逮之南宋,基层官员的升迁与民意挂钩,几成地方官场常态。老百姓认为你是好官,你就是好官,你就有可能在以后的仕途中顺风顺水,这是正面民意的力量;反之,负面民意一出,你的政治生命就基本结束了。

南宋朝廷了解民意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自上而下,即委派巡抚使或者台谏官员直接去地方,通过“吏民条言”和“吏民言”,考核测评地方官员施政和执法情况。比如,大词家辛弃疾就曾做过江西安抚使,纠察过地方荒政,根据群众举报,向朱熹讨还被扣的数船粮食。二是自下而上,即允许甚至鼓励老百姓直接向上一级政府反映、批评、揭发、举报所在州县长官的政绩好坏与否,以民意为根据,决定地方官员的任免,名曰:“举留”。宋孝宗曾进一步解释“举留”的好处:“民意宣,则民心顺,吏治清,风化行”。说明这个皇帝还是愿意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的。当民意成为权重,成为基层官场的指挥棒,在基层官员的心目中,民意的价值随即微妙起来。

为民好官,自得民意。

比如陆游在绍兴二十八年做福建宁德县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时有上司嫉妒陆游,罗列游之“罪名”上报,意图诬陷。待浙东南路监司来宁德察访巡视时,数千群众拦马质问:陆主簿何罪之有?该监司倒也是明理之人,回到衙门就对诬陷之人大发脾气,直呼“荒谬”!陆游在宁德一呆就是五年,宋孝宗继位后,因陆游得“民意举”,专门发诏表扬,赐其进士出身。又如高宗时期,杜颖以弋阳县丞代理永丰县令,严禁吏役借课税扰民,取消抓捕违期交税者的做法,而是与百姓约定,允许他们自行缴纳,并且体谅百姓的困难,一再宽限日期,于是百姓非常感动,“争先恐后”地去缴纳课税,最终得以完成指标。等到他代理期满将要离开的时候,老百姓们都纷纷向州领导表示感谢,感谢他派来了这么好的县令。州领导郑汝谐因此给了他一个很好的考评,为他未来的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秀民意,意图脱罪。

正面性的民意如此“给力”,往往能给当事官员换取名利双收的实惠,所以官秀民意、利用民意的故事也不绝于南宋历史。韩侘胄为相时,湖南永州知府陈冰等一批州县官员,有的因为犯了公务过失,有的受连坐牵累,先后被罢官。可是当地人民都说他们是好官,“具列善政以闻”,把他们施政善举一一列出来,韩侘胄于是就让他们官复原职。后经查实,陈冰等人是“犯案在先,行善政在后”,目的正是取悦于民,借民意“欲脱罪耳”。于是,有司再一次报请韩侘胄,并向老百姓解释真相后,重新将陈冰等人罢免。

摄于民意,贪官求饶。

宋光宗时,广西某县主簿周荣和县府工房书吏常红等借劳役“设计害民”,索取贿赂,当地百姓不服,纠集百余人组团去州里告状。周荣得知这一情况,害怕了,立刻快马加鞭,赶了40里路程追上大家,再三求情说:“我14岁进学,吃尽灯前窗下之苦,好不容易熬到现在这个职位,你们千万饶了我,别坏了我的前程。”由此可见地方官吏对负面民意有多害怕。

假借民意,击垮同僚。

宋高宗时,向子忞守衡州,时逢大旱,衡州米价一下子窜升到每斛一万五千钱。向子忞急忙遣人分赴各粮食丰收地区抢购粮食,以原价摊分路费出售,每升为六十钱,这批价格适中的粮食救了很多百姓。但此举严重损害原本想要趁机发一票横财的富豪乡绅的利益,于是这批人也来表达“民意”诉求,向湖南提刑衙门告状。恰好这位提刑大人曾与向子忞有旧怨,随即借此“民意”,将向子忞罢职。但假的就是假的,终究当不得真,大多数老百姓的意见才是真民意。此消息传出,“士民相与群聚”,一起拥到衙署前,敲击给老百姓鸣冤喊屈用的登闻鼓,“愿举留”向子忞。现场群情激奋,“鼓为之裂”,吓得提刑忙以巡视为名趁夜登舟逃走。

 
标签: 宋朝 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拿的东西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
    1、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使用的工具。在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都要双手执笏以记录君王的命令或者旨意,而且还可以把自己要上奏的事情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了。2、《礼记》中记载:“笏长二尺
  •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1、秦桧最终是病死的,一共活了六十五岁,在古代六十五岁高龄已经算是长寿了。2、相比于岳飞被满门抄斩的凄惨结局,秦桧如此善终让后世人对其充满了恨意。在秦桧死后,岳飞案被洗刷冤屈,作为罪魁祸首的秦桧,被人们塑成了雕像,跪在岳飞墓前,此后千古皆在
  • 为什么周朝分东周和西周,而宋朝分南宋和北宋?
    东西周、南北宋的分法,是后来的史学家为了研究而划分的,主要根据两个阶段都城的相对位置划分的。西周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北宋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10-14
  • 宋朝距今多少年
    自宋朝开国至今(2022年),已经有1062年了。自宋朝亡国至今(2022年),已经有743年了。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自960年建国到1279年亡国,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宋朝又称为“赵宋”,开国皇帝为赵匡胤。
    10-14
  • 我国早在宋朝就有爆米花了猜猜古人曾经用它来做什么 古人用爆米花做什么
    我国早在宋朝就有爆米花了猜猜古人曾经用它来做
    1、古人用来占卜。龙头节与爆米花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法伏羲。2、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二月初二这
  • 根据什么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为什么分为北宋和南宋
    根据什么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为什么分
    1、根据时间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南宋(1127-1279年),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1、宋代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时期儒家思想治国的最后阶段,是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巩固政权的高潮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结合了法家的变法思想,并适用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时期。2、宋代儒家思想提倡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为国家的巩固与统一输
  • 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宋朝之后朝代介绍
    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宋朝之后朝代介绍
    1、宋代之后是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2、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
  •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的成就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著名作品简介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的成就 唐朝宋朝元朝
    1、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 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宋朝后面朝代是啥
    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宋朝后面朝代是啥
    1、宋朝灭亡之后是元朝。2、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全面占领汉族地区,一统中国并结束南宋与金朝南北政权对峙之局面。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