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已经当终身制总统了为什么还要称帝?

   2020-04-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观袁世凯一生,前面都非常辉煌,小站练兵遂成中国近代陆军之父,逼清帝退位和平建立中华民国,当然也有卖国的二十一条,但是最大的败笔就是称帝。袁世凯麾下众将,如冯国璋徐世昌等人,副总统黎元洪都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袁世凯一向精明,为何执意干到底。史书、教科书上说是袁世凯想当皇帝想疯了,利令智昏。这种断言只是臆测,不足为信。既然袁世凯都已经成为终身制总统了,为什么还有称帝呢?小便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民国初年军阀势力强大,袁世凯称帝挽回中央权威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杨 认为:“在袁世凯任总统的最初几年内,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政党和议会的作用以及省和中央的关系。”

当时中国最为迫切的局势,是要将地方政权、军权、财权亟需收归中央,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政府亟需建立,而后才能大力整饬,发展国力。在弱肉强食的世界格局中,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国家弱就意味着被瓜分,国家因此必须复兴。袁世凯为这种复兴中国找的一条路就是中央集权。在那个世纪时代,这是所有处在殖民地境况下的落后国家唯一可选择的道路。德国,日本也是如此。

袁世凯的美国政治顾问是古德诺,他认为:“中国采用君主制比较好。”他担心的问题是:在落后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既非世袭,大总统承继之问题,必不能善为解决”。

加拿大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陈志让先生认为:中国“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因为辛亥革命而起了重大的变化”,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与各省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了。实际上,关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问题,在清末镇压太平天国以后就尖锐地提出来了。清廷在最后几年所实行的许多重大举措,无不与力图削弱地方加强中央的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国内实行权力更加集中的控制”。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各省对北京要求增加权力的反应”。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本身就是在清末新政中迅速膨胀起来并利用辛亥革命之机实现了从地方走向中央的一个实力雄厚的地方政治军事团体。袁世凯政权建立后,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

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央。能调动各地,控制弱区,限制列强瓜分掠夺。要进入到这个强国梦,首先就是要消灭军阀。袁世凯多次对部下说起过日本的集权,并说“埋头十年,抬头与日本相见”——意思就是要灭割据、集政权。

因此,袁世凯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皇帝的头衔来进行,而总统由于《临时约法》的限制,有很多权利转移到了内阁和总理手里,这样导致效率低下,总统权力受到限制,无法实现中央集权。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错估民意

1915年8月,在袁克定的直接策动下,由杨度领衔,联合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共同发起成立了“筹安会”。时称“六君子”。在这六个人当中,除了杨度是著名的“湖湘才子”之外,刘师培和严复是学术泰斗;孙毓筠、李燮和、胡瑛曾是同盟会的骨干,辛亥革命时都是冲锋陷阵的人物,曾经当过省都督。在他们当中,严复的思想较有代表性——在严复看来,根据文明进化论的规律,中国最好还是保留帝制,但应进行适当的宪法约束,应在激进与保守之间,寻找平衡点;况且,民智的浅深与君权的轻重一直成反比,在民智尚未真正开化的情况下,仓猝实行西方民主,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激变。个性怪戾的严复对袁世凯也有“一针见血”的评价,在严复看来,袁世凯充其量只是帝制时代一个能干的总督或者巡抚,如果要带领国家与列强相抗衡,则太缺乏科学和哲学知识,也太无世界眼光;但严复又认为,只有袁世凯才是当下中国唯一的强者,代表着秩序和集权,即使不能立即采取强国的措施,至少也能尽快结束让人疯狂的无政府状态,制止中国走向分裂。

“筹安会”开始的宗旨是对帝制进行单纯的理论探索,但随着事态的进展,很快就发展成为帝制摇旗呐喊的组织了。筹安会在北京成立之后,又在各省成立了分部。随后,筹安会组织了会员进行国体投票,投票的结果自然是赞成帝制。接着,筹安会发出第二次宣言,准备组织各界公民请愿团,向参政院递交更改国体的请愿书。

恢复帝制浪潮就这样越演越烈。在这种形势下,参政院开会,研究处理公民请愿问题。政事堂左丞杨士琦代表袁世凯发表书面讲话,声称:“维持共和国体,尤为本大总统当尽之职分。近见各省国民纷纷向代行立法院请愿改革国体,于本大总统现居之地位,似难相容,然大总统之地位,本为国民所公举,自应仍听之国民。”这种吞吞吐吐的表态,对于变更国体态度不明,似乎既是赞成又是反对。不过弦外之音显然很清楚,那就是如果全国人民硬要袁世凯做皇帝的话,他也会尊重和服从国民的意愿。

可见虽然袁世凯认识到这有可能是有人在策划,但是他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只认为那些策划的人只占少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拥护的,就这样错估了民意,导致了悲惨的下场

杨度:怪我咯

杨度在前清是个君主立宪派人士,后来加入了共产党,他同孙中山的关系也不错,但在1915年时,他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积极为袁世凯谋划称帝,是个帝制派。杨度的表现在中国政界也算是个异数,但说到底还是个书呆子的缘故吧?

杨度

拥袁世凯为帝,最开始,是湖湘才子杨度奠定理论根基的。杨度曾拜湖湘大儒王闿运为师,后来东渡日本学习政法,一直主张君主立宪制度。在日本期间,孙中山曾经劝杨度参加革命,特立独行的杨度拒绝了。清末时袁世凯倡导立宪,一直视杨度为智囊,亲自题匾称杨度为“旷代逸才”。“五大臣”出洋考察报告,就是由杨度和梁启超共同起草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杨度一直持有异议。1915年4月,杨度完成论著《君宪救国论》,该文洋洋洒洒,长达两万多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君主立宪救国的理由,中篇论述总统制的缺漏,下篇批判清末民初的立宪。杨度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亡国而已。在杨度看来,共和国必须有很深的民主自由传统,一般意义的共和国,经济强盛,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比如美国和法国等;共和国的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往往会导致政局不稳。至于君主立宪国家,一般都有服从和等级的传统;君主立宪的国家,一般来说军事实力比较强大,比如英国德国。杨度还根据中国国民认识的现状出发,认为中国人多数不知共和为何物,亦不知所谓法律、自由平等诸说为何义,因此无论谁为元首,欲求统一行政、国内治安,除用专制,别无他策。

以杨度一知半解的理解,君主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局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因为君主制不存在最高权力的更替,仅凭血统继承,这样就避免了因共和制所引起的变更纷争。很多国家因为共和制所产生的纷争,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此联彼抗,会引起全国性的动荡。如果加上有野心的外国乘机纵横于各派之间,挑拨离间,那么就会出现如此局面:一是各国瓜分中国;二是各国出兵代中国平乱,最后也是亡国。所以,杨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救亡图强的最佳方案。

杨度作为筹安会的一员,也是为袁世凯的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袁世凯称帝,除了袁世凯自己还有他儿子,最卖力的就是杨度了。

就这样,在多方面的原因和人的推动下,袁世凯走向了称帝的道路,当然等待他的也是非常悲惨的下场,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宣告结束,正体现了那句话:高处不胜寒啊!

 
标签: 袁世凯 总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袁世凯吗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不是袁世凯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袁世凯吗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1、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袁世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因为溥仪在袁世凯之后复辟过,被称为末代皇帝。2、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
  • 章太炎为什么身着明朝服装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在1914年的申报有这样的报道:章太炎手执鹅毛团扇,并将袁氏所授的“勋二位”徽章,作为扇柄吊坠;头戴北洋军阀高冠帽,身着大明服装,足穿破官靴……大闹袁世凯总统府。对于章太炎为什么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先从黎洪元和章太炎的交情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袁世凯献媚慈禧 看李莲英脚“见机行事”
    袁世凯每次见到慈禧太后,都吓得不敢正视主子一眼。私下里,他请教李莲英:在老佛爷面前,目光究竟往哪儿看?李莲英告诉他:“以后,你就看我的脚得了!”袁世凯有点莫名其妙:“看您的脚?”“没错,就看我的脚!”李莲英接着说,“在老佛爷面前,你就低头盯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溥仪相亲秘事 袁世凯等人曾想将女儿嫁给他
    绣贾英华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只是提到徐世昌为其女儿提亲,而避讳了另外三桩密事。一是袁世凯也曾多次托人说媒,欲将女儿嫁给溥仪;二是张作霖也想将女儿嫁给溥仪;三是张勋的女儿险些嫁给溥杰。这些都是人所鲜知的。溥仪一生的婚姻都是不幸的,有意
  • 史海回眸:1908年袁世凯作秀答美国记者问
    本文载于1908年6月14日的《纽约时报》,袁世凯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权力极大。这是袁世凯首次正式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面对外国记者,袁世凯回答了中美关系、中日改革的比较等问题。对比后来的称帝等行为,人们难免会对这名老牌政客的宏论打上问
    12-28 袁世凯
  • 袁世凯为“上位”做皇帝 骗了好兄弟冯国璋三年
    就在帝制流言满天飞的时候,冯国璋也为此事来到了北京。北洋将领之中,冯国璋对清室应该算是最有感情的。直到民国建立后,冯府客厅的四足帽架上仍挂着红顶花翎的官帽,为了避免沾染上尘土,他还特地拿一块紫色的“帽袱子”盖在了官帽上,甚至于冯国璋的辫子也
  • 袁世凯如何管理十个老婆 大夫人为何将公主打残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北洋新军的创始人。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于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以失败告终。袁世凯一妻九妾,在晚清,权大姨太太多,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在袁世凯的大家庭中
  • 大清慈禧太后的御臣之术 袁世凯见了她都冒汗
    在晚清,慈禧能够掌权近半个世纪,除了历史的机缘巧合外,与她自身的素质也是分不开的。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御臣之术。不可否认,慈禧首先有识人之才。这一点,不但超越了她的老公咸丰皇帝,更是比后来的光绪皇帝高出了好几个段位。我们现在熟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