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郑献甫 壮族“两粤宗师”生平简介

   2020-11-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郑献甫(1801~1872)象州县寺村乡白石村人,原名存,为避咸丰(爱新觉罗·奕)名讳,以字称呼,别名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名经师。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郑献甫生活俭朴,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强记。清嘉庆二十年(

郑献甫(1801~1872)象州县寺村乡白石村人,原名存,为避咸丰(爱新觉罗·奕)名讳,以字称呼,别名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名经师。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

郑献甫生活俭朴,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强记。清嘉庆二十年(1815),应童试,中秀才并考入州学。道光五年(1825),中拨贡举人。

道光十五年(1835),第四次进京考试始中进士,任刑部主事。一年零二个月后,以双亲年老乞养为由,辞官回乡。同治六年五月(1867),清廷以他“孝友廉洁守正不阿”赏给五品卿衔。

郑献甫著作丰富,经学及文集有《四书翼注论文》12卷,《愚一录》12卷,《补学轩文集》散体4卷、骈体2卷,《续刻补学轩文集》散体4卷、骈体2卷,《补学轩文集外编》4卷。

诗集主要有《鸦吟集》、《鹤唳集》、《鸡尾集》、《鸥闲集》及《幽女集》。纂刻《象州志》。他在著述中,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皇帝和各级官吏及朝政的黑暗腐败,都有讽刺和揭露。

咸丰五年(1855)所写《醉钟馗图》,讽刺皇帝是喝醉酒不管事的“九重醉帝”各级官史“酒香半是溺人血”,吮吸民脂民膏,他最后疾呼:“此辈欲除何日了?”

郑献甫大半生在两广从事教学,被誉为“两粤宗师”。先后在广西雒容设馆教学,广西德胜书院、庆江书院、榕湖书院、秀峰书院、象台书院、柳江书院、广东顺德之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等任主讲。同治十一年(1872),在桂林孝廉书院病逝,终年71岁。

 
标签: 壮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铜鼓节是壮族和水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对吗
    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铜鼓节是壮族和水族等
    1、铜鼓节是壮族和水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2、长乐乡一带壮族人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
  • 明代广西壮族八寨义军起义上万人被刘尧诲屠杀
    1578年至1579年,八寨义军又发展到7万人,两广总督刘尧诲调集10万官军和士兵对起义军进行了历时103天的围剿,杀义军9000多人,俘6700多人。至此,八寨较大规模的起义终被平息。上林、忻城两县之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以壮族为主的少
    12-25 明朝壮族
  • 壮族侬智高起义最后是怎么被狄青平定的?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处理平定蛮人叛乱,但宋军长久没有成绩。又命孙沔、余靖做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
    08-05 壮族狄青
  • 明朝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壮族女英豪
    在明朝中期,出过一位抗击倭寇的壮族女英雄,她姓岑名花(公元1496~1555年),是归顺州(现在的广西靖西县)人。岑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的武将,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后嫁给田州府(现在的广西田阳县)岑猛为妻,改称为
  • 侬智高起义简介:壮族百姓反抗宋王朝的起义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原是傥犹州(今
    04-09 壮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