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名 源自东晋一首写南京皇家园林的诗

   2020-07-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谢混是东晋末年谢氏家族的杰出人物,不仅贵为当朝驸马,学界甚至认为他“首倡山水诗”后,其侄谢灵运才为山水诗真正奠基。《游西池》是谢混的山水诗作品之一,据考证其中的“西池”是东晋皇家园林一个景点,该园林大概位置在今天南京北京东路北侧的“北极阁—

谢混是东晋末年谢氏家族的杰出人物,不仅贵为当朝驸马,学界甚至认为他“首倡山水诗”后,其侄谢灵运才为山水诗真正奠基。《游西池》是谢混的山水诗作品之一,据考证其中的“西池”是东晋皇家园林一个景点,该园林大概位置在今天南京北京东路北侧的“北极阁——九华山”一线。《游西池》中描写南京山水美景的诗句“水木湛清华”,成为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

【名篇佳句】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游西池》东晋·谢混

【渊源典故】

清华大学的校名取自“清华园”,而“清华园”的名字则是来自谢混的这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游西池》诗是在南京诞生的,诗中所描写的西池,也称西苑,在覆舟山(今天南京九华山)的南面,是东吴太子孙登的园林,也称太子湖。晋明帝为太子时重修西池,在里面训养武士。而如今时过境迁,西池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可这首精妙绝伦的诗句却至今令许多人对西池念念不忘。

南京九华山在历史上有过很多个名字,因临湖一侧陡峻如削,像一只倾覆的行船,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覆舟山这个名字都深入人心。古代风水学上,山如覆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刘宋时期,改名为玄武山,陈宣帝时,又称龙舟山。不过因为后两个名字没有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于是在陈亡之后,很快又改回成覆舟山。刘宋时期,这里曾是皇家园林“乐游苑”的所在,皇室不仅在此消暑纳凉,也在此种植中草药。

《游西池》是谢混的名篇,诗中对于西池风光的描写,美得不可方物,为浸淫已久的两晋诗风,带来了一股清流。西晋的绮靡与东晋的玄言,左一个为了彰显贵族的享乐之风,右一个利用形而上学的观点为了体现自己的哲思。让这个社会太久地处在空虚怪谈与纸醉金迷之中。《游西池》是东晋玄言诗到山水诗之间的重要转折之作。表面写的是西池的绝妙山水,实际抒发的是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叹。谢混本人也是东晋末年,诗风变革的关键人物。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中称“叔源大变太元之气。”他的鼓励和赞美,对于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覆舟山虽小,战乱年代却也是不可缺少的屏障。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这里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战役。一次发生在公元328年。历阳内史苏峻以讨中书令庾亮为名,攻入都城,后掌握东晋政权,史称苏峻之乱。第二次是“伪楚之乱”。荆州刺史桓玄篡晋,国号为楚,公元404年春,彭城内史刘裕等人率军讨伐桓玄,结果是东晋政权落入刘裕手中。两次战役的结果,都是政权旁落。而有着“江左第一才子”美誉的谢混也因与刘毅太过亲密而被诛杀。刘裕鉴于东晋门阀政治、皇权衰微的教训,采取抑制大族势力、加强集权的政策,一个个曾经耀眼的家族都逐渐消失了。

 
标签: 晋朝 东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
    1、享国45年的曹魏政权,虽然被司马家所取代。但是,曹家的剩余后代,却并没有遭到司马家的大肆屠戮,反倒是得到了优待。2、曹奂退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司马家对待曹奂,保留了对待外国君主的礼节,允许曹奂使用天子的礼仪,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3
  • 葛洪简介 东晋时期者著名炼丹家关内侯葛洪生平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
    12-31 晋朝东晋
  •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
  • 西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
    12-29 晋朝西晋
  • 冯跋简介 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冯跋生平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12-28 晋朝冯跋
  • 晋朝文字介绍 两晋时期文字书法的流行与发展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两晋文学脱离经学的束缚而独立,走向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因为:魏晋的儒家精神衰微、才能重于德行,士大夫虚无荒诞
    12-28 晋朝
  • 阮籍嵇康 晋朝的韩寒与郭敬明阮籍猖狂嵇康打铁
    “美少男”作家郭敬明的最新小说《小期间》一出街就成贩卖榜第一,去豆瓣网,任意一搜,只有大把对该书的恶毒诅咒,以及对郭敬明同窗的人身攻击。郭敬明本人,踩着足以踏平一座都会的尖叫和诅咒腾云驾雾,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这个中的悬疑是,同样是偶像
    12-27 晋朝嵇康
  • 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
  • 解析西晋荀灌一个女孩子是如何突围救父的
    荀灌是西晋时期大将荀崧的女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荀灌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又总是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且对武艺十分地感兴趣,所以尽管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能够做出带领士兵突围救父的事情来,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
    12-27 晋朝西晋
  • 鄢陵之战简介 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