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 做人要低调

   2020-02-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

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是韩信。他平魏灭赵,降燕伐齐,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连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悍将龙且在他面前都不堪一击。

这时候,韩信因为平定了齐地,势力强大到足以左右楚汉相争的格局了。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赶紧分封他为齐王,而项羽也放下架子对他进行劝降。

但是,韩信小时候受尽了苦难,受过胯下之辱。当初在项羽麾下时得不到重用,是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从此才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韩信婉言谢绝了项羽的招降。

这么看来项羽肯定没戏了,但蒯彻的出现使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

在蒯彻的暗示下,韩信马上跟他约谈了一番。两人的对话从拉家常开始。

“臣最近在学习相术。”蒯彻话中有话。

“哦,都学到些什么呢?”韩信一听,好奇地问。

“相人其实只有三招,从骨相上看贵贱,从气色上看喜忧,从决断上看成败。”蒯彻果然胸有成竹。

“哦,那你帮我看看相吧。”韩信不知不觉已中套。

“大王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蒯彻欲擒故纵。

“说实话,把假话留给别人去说吧。”韩信眉头微蹙。

“我观大王的相。如果单看面相,大王最多只能封个侯而已,而且还会有危险。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却是高贵得无法形容。臣看了一辈子的相,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富贵相。”蒯彻不紧不慢地答。

“先生请详说。”韩信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背相居然这么好,忧的是为什么面相只能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

这是蒯彻下的一个套,目的就是为了引韩信上钩。果然,面对韩信的询问,蒯彻可以顺理成章地“亮剑”了:“您面相的命运就是您追随刘邦的命运,而您背相的命运,才是本该选择的命运。”

“那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呢?”韩信此时就像小学生对老师一样,用崇拜和渴望的眼神望着蒯彻。

蒯彻没有再卖关子,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审美疲劳等问题,这里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归纳他话中的四点主要意思。

第一,形势判断。现在楚汉之争已有三年,刘邦和项羽互有胜负,如今对峙于广武山之中,双方都是强弩之末。天下百姓如今已怨声载道,都想早点平息这场劳民伤财的争斗。

第二,战术分析。项羽和刘邦现在处于平衡状态,大王您加入任何一方,天平都会发生致命的倾斜。这说明您现在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现在您不是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的问题,而是明哲保身的问题,其实您的支持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却一文不值,因为不管您支持谁,最终胜利的一方都不会放过您,因为到那时,您是胜利方最大的威胁,这样一来,您想不死都难。

第三,最佳选择。既然谁也不能支持,那就只能顺应形势,选择自立门户这条路了。

第四,战略部署。大王现在应以齐地为中心,和项羽、刘邦来个三足鼎立,这样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如此一来,一是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刘邦、项羽其中一个轻易冒犯,您可联合另一个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二是您拥有齐国这块肥地,恩威并施,使燕、赵两国都臣服于您,再励精图治,待时机成熟,这天下便是大王您一个人的天下了。

这便是蒯彻“三国论”的四大论点。应该说他的理论的确很高,正如他名字一样精练而透彻。

韩信听后,沉默良久,才道:“汉王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叫我现在背叛他,我于心不忍啊!”

对此,蒯彻不再讲理论,而是直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攻韩信的心。他举的正是张耳和陈余反目成仇的事。两人原本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胜似亲生兄弟,最终却反目成仇,甚至到了都想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这就是人的欲壑难填,这就是人的私心难测。

“您和汉王的情义比得上当年的张耳和陈余吗?”蒯彻最后反问道。

韩信知道不如,但他还是不为所动,并重复了跟武涉说的话,告诉蒯彻在危急时刻刘邦宁可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宁可自己没得吃也要先给他吃,这种大恩大德无以回报啊!

蒯彻直切命脉地说:“此一时彼一时啊!您现在的功劳已经震主了啊!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会完全信任您;归附汉国,汉王会因为您的存在而惊恐。在这种情况下您已无安身之处了。”

蒯彻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张:只有自立门户才能成就一方霸业,亦可免去将来的血光之灾。

这下韩信无言以对了,这是权的诱惑,赤裸裸的权的诱惑。韩信惶惑了、苦恼了,犹豫了,最后只好说:“先生先去休息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其实,无论人的一生是贫贱还是富贵,都逃脱不了一定的生命规律。韩信是用兵如神的神人,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因此人生的规律,他同样难以超越。

韩信考虑了几天,最终道义战胜欲望。他认为自己当个侯就已经足够了,因此选择了沉默是金。

对此,蒯彻选择了“沉默是惊”,他对韩信进行了最后的劝说:“拘小节者难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对此,韩信只回了一句:“我心已属,唯汉独尊;我意已决,请勿复言。”

对蒯彻来说,他这次献计既是为韩信好,也是为自己好。如果韩信听从了他的计谋,进行一次超级豪赌,那么不管成功失败,他都能一夜之间千古留名。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能有几回赌呢?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韩信正是因为不采纳他的建议,最终落得个“狡兔死,猎狗烹”的下场。悲也,叹也!

而权力赌徒蒯彻眼看劝不动韩信,知道韩营之大,已无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选择了卷起铺盖走人。为了让自己走得“风雨无阻”,他还使用了“假癫不痴”之计,把自己弄成疯癫之人,从此归隐山林,云深不知处。

不成功便成仁,不成仁便成仙,蒯彻果然是一代世外高人。

 
标签: 韩信 刘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