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辉煌的战绩 就是这样开始的

   2020-12-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陈庆之作为一名将领,打仗很厉害,但是这样的人物,第一次出征时头发已经白了,人到中年,而出征的主要任务,是做接待工作,接受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鲜卑贵族,投降南朝直接原因是,放弃中央,自己宣布独立,想过过皇帝的瘾,但是又扛不住北魏

陈庆之作为一名将领,打仗很厉害,但是这样的人物,第一次出征时头发已经白了,人到中年,而出征的主要任务,是做接待工作,接受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鲜卑贵族,投降南朝直接原因是,放弃中央,自己宣布独立,想过过皇帝的瘾,但是又扛不住北魏政府军的疯狂进攻,只能投降南朝。元法僧只是一个地方诸侯,宣布自立,最主要的是因为北魏内部不稳定,而这一切,还是因为一个女人。个女人姓胡,具体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在《北史演义》里面,称她为胡仙真,既然是演义,也不能当真,所以我们还是叫她胡太后(有些史书称为灵太后,因为她死后的谥号为灵皇后)。

胡太后是甘肃镇原人,父亲叫胡国珍,也算贵族出生,在后秦的时候,胡家就有人做过渤海公,到了胡太后的爷爷,官拜河州刺史,还有一张长期饭票:武始侯,后来老爷子去世,胡国珍丁忧回家,直到公元491年,才回到洛阳,继承老爷子留下的饭票。

但是胡太后能进皇宫,靠的并不是当上武始侯的老爹,而是她姑姑,说起来也没啥惊心动魄的故事,无非是小胡的姑姑是个尼姑,佛法精深,经常出入皇宫,给后宫的女人们讲解佛法。

胡姑姑除了佛法,对这位小侄女也非常喜欢,隔三差五就要在众人面前夸奖几句,次数多了,皇帝肯定就知道了,就这样,胡太后进入皇宫,职位是承华世妇。

世妇也是后宫嫔妃的一种官位,《礼记·昏义》中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妃、八十一御妻。

小胡没有冯太后那么高贵的身份,或者说,没有冯太后那么幸运,在小胡进入后宫的时候,宣武帝元恪已经册立了皇后,这个皇后姓于,是北魏开国功臣于栗磾(读di)的曾孙,更厉害的是于皇后的伯伯叫于烈,拥有传说中的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也叫丹书铁契,从名字上理解,就是在铁疙瘩上用朱砂写段话,例如功绩啊什么,至于用途,除了免死之外,还是一张长期饭票,都免死了,还不够你横的,想干嘛干嘛。

这么好的道具,比人民币还值钱,会不会有人不要命,仿冒呢,没看到史册上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江湖传说,当时也没啥防伪措施,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一人一半,用的时候,能拼起来就算真的。

这个丹书铁契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刘邦那会,奖励功臣用的,到了后来,慢慢有点滥用,到了北魏孝文帝那会,皇室宗亲、有功大臣、部落首领,甚至亲近的太监也是人手一个,于皇后的伯伯于烈,就是作为辅助两朝的重臣,才有的这块铁疙瘩。功臣之后和皇室的结合,本身就是一桩政治婚姻,501年进宫,同年被封为皇后,出其的顺利,506年,宣武帝有了第一个儿子,就是于皇后生的元昌,可惜不到三年就死了,此后才有的元诩。在于皇后之后,宣武帝还有个皇后,叫高英,来自高句丽,传说高英的祖先原来也是中原人,因为躲避战乱,才越跑越远,后来就定居在了高丽,到了高英爷爷那一辈,才随大部队进入的北魏。

为什么更大牌的胡太后只有个姓氏,高英却这么详细呢,原因很简单,前几年盗墓,把这位高皇后的墓碑给挖出来了,高丽那会纯天然美女还是很多的,高英有个姑姑叫高照容,是孝文帝的老婆,两人生了个儿子,叫元恪,就是后来的宣武帝,这关系,小编数学不好,不知道算不算近亲,反正当时也不讲这套。

元恪的谥号里既然有个武字,说明也是开疆辟土,具有赫赫武功的皇帝,没想到这样的男人,却是个妻管严,非常怕高英,高氏家族也因为国戚的身份,开始显赫(高氏在高照容死后,开始进入贵族行列,直到高英成为皇后,才真正算是顶级豪门)。

公元507年,于皇后因病去世,508年,高英顺利成为皇后,应该说,高英作为高丽来的美女,成为北魏皇后,再加上她位高权重的叔叔高肇,权倾朝野,无论鲜卑贵族还是汉族大臣,都不是很待见,于是胡太后的机会来了。

当时宣武帝一直没有立太子,于皇后和高皇后生的儿子,没到五岁,都死了,胡太后的唯一机会就是生个儿子,当时高英对宣武帝管的很严,其他嫔妃想要被皇帝宠幸都没啥机会,却偏偏让胡太后生了个儿子。

难道是隔壁老王?皇宫这么大,隔壁只有太监和宫女,史书上记载,胡太后性格外向,骑马射箭水平都不错,这么青春活力的美少女,皇帝肯定喜欢,生个儿子也没什么奇怪。

公元510年,元诩出生,2年后,等不及的宣武帝就立元诩为太子,并派专人抚养,守护的跟国宝似的,就怕哪一天也生病死了,儿子成太子了,接下来就该解决亲生母亲的事了。

说到子贵母死制度,最先被提到的应该是汉武帝,西汉后期有个史学家,叫褚少孙,司马迁的史记,包罗万象,记载了很多名人,但是流传的时候,丢失了大概十篇左右的文章,缺失了,这个褚少孙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失去的重新找回来,对史记做了补充和修缮。根据褚少孙的记载,汉武帝在晚年册立的太子叫刘弗陵,就是传说中的汉昭帝,当时只有6岁,汉武帝都认识,雄才大略,什么都经历过,到了晚年,册立的太子那么小,刘彻就害怕,太子的母亲临朝听政,乱国,于是,刘弗陵的亲生母亲,也就是传说中的钩戈夫人,被赐死了。但是整个东西汉,也就汉武帝这么一例,到了北魏,被拓跋珪发扬光大,成为制度继承了下来,后来孝文帝改革,对这些旧制度开始摈弃,最后经过大臣们的努力,才有了胡太后光明的未来。

胡太后能够免死,第一个当然要感谢前面几位大BOSS实行的改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鲜卑贵族和汉朝大臣的鼎立支持,当时为胡太后求情的几位大臣:刘腾、于忠、崔光。

刘腾是孝文帝时期的一个宦官,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直接触动了鲜卑贵族的利益,拓跋家族上到太子,下到诸侯,都相当不满,甚至起兵反叛(孝文帝一共立过两任太子,第一个是林贵人生的,叫元恂,因为反对改革,仕途从回平城自立,被杀,第二个才是宣武帝元恪)。

而刘腾能在宦官道路上平步青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帮孝文帝摘掉了绿帽子。

孝文帝的一共有俩皇后,都是冯太后的侄女,冯润冯清姐妹,妹妹冯清属于大家闺秀,是第一任皇后,姐姐冯润泼辣热情,立皇后那会因为生病怕传染回家养病,就错过了册封皇后的机会。

过了几年,冯润才重新进入后宫,作为皇帝,男性荷尔蒙一般都比较旺盛,和姐姐相处久了,皇帝就彻底迷上了老姐,于是冯清的皇后没了,进入瑶光寺,成了尼姑,但是孝文帝作为老大,外面叛乱需要镇压,北魏的疆域需要扩张,导致经常出差在外,时间久了,姐姐就另找了一个新欢。

公元499年,在外打仗的孝文帝忽然返回京城,知道真相后,吐了两斗血,交代完后事,没多久就死了,刘腾不仅干掉了竞争对手,宦官双蒙,还顺利得到禁卫军首领的官职;

另一个于忠,原来还有个名字叫于登,是冯太后取的名,以表扬他做事谨慎,失误率低,孝文帝死后,有个辅政大臣叫元禧,权倾朝野,宣武帝亲征后,元禧也想过过皇帝的瘾,被于忠平定,在宣武帝临死前,于忠作为辅助孝明帝元诩的秘密武器,官拜领军将军。

宣武帝去世那会,高肇正在外面领兵打仗,知道消息后,连夜返回皇宫,被于忠派了刀斧手偷袭,杀了,于是高氏家族瓦解,那个高皇后也进入瑶光寺当尼姑去了,老胡顺利成为胡太后。政治投机成功的于忠和刘腾他们,最先权倾朝野的是于忠,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欲使人灭亡、必使人疯狂,可惜这些当大官的人,都没有看透其中的奥妙,于忠掌权后,没了约束,一下权力膨胀,就梦想着做皇帝,等了很久的胡太后,就夺走兵权,直至砍头。刘腾也是这个安排,不过当时他还有个同伙,就是曾经帮助元法僧的元叉兄,他只是胡太后其中的一个情人,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叫元怿。

元怿比他们正经的多,做事刚正不阿,上头有太后照着,下面又有群众基础,有他在,刘腾和元叉兄,基本没啥出头的指望,于是政变发生了,公元520年,元怿被杀,胡太后和孝明帝被幽禁,帝国老大变成了刘腾和元叉兄。

胡太后被幽禁了多久呢,3年,公元523年,刘腾去世,元叉毕竟是个贵家公子,官场上的斗争,显然不是胡太后的对手,2年后,也就是公元525年,胡太后重新临朝听政,元叉被杀,刘腾被鞭尸。

当然,其实要说最可怜的,还是当朝天子,孝明帝元诩,做太子的时候,被人管着,当了皇帝,前面有于忠、刘腾、元叉,现在都死了,胡太后又开始临朝听政了,这个时候,孝明帝15岁。

就在同一年,徐州的元法僧同志再次亮相,这次他也宣布自立,建国号“宋”,定都彭城。

这一次,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胡太后,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场政治游戏,于是第一时间,派遣安乐王元鉴,率领大军平定徐州。军队来的太快,老元都还没准备好,没办法,只能找南朝求援,而且答应作为附属,从了南朝皇帝萧衍。

徐州下面有七郡二十四县,历来就是军事重地,这么天下掉馅饼的事,梁武帝当然很高兴,于是先派了一批人去安抚元法僧,同时将军陈庆之以及北魏降将元略,带领大部队,接收徐州,陈庆之辉煌的战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标签: 陈庆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北朝两位著名将士沈庆之和陈庆之有关系吗
    沈庆之是南朝宋的一位著名的将领。沈庆之生于公元386年,卒于公元465年,出生在浙江德清。沈庆之小时候酷爱武术,并且有着长远的志向。公元399年,沈庆之十四岁,当时孙恩率领农民军起义,沈庆之便加入到其中。沈庆之画凭借自己骁勇善战,沈庆之在军
  • 尔朱荣女儿资料 陈庆之和尔朱荣的关系如何
    尔朱荣的一生实则有两个女儿,可是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还是大女儿,所以这里的尔朱荣女儿指的也就是闺名为朱英娥的朱皇后,虽然朱皇后在历史上并不是十分的有名,她的一生也多了许多其他女子很难有的经历,不仅先后嫁给了两代帝王,而且在最后还成为了高欢的枕
  •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一生无败绩吗?陈庆之简介
    公元525年,四十二岁的陈庆之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陈庆之奉命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后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不肯白白将徐州拱手让人,于是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领兵二万与陈庆之交战,从
    12-13 陈庆之
  • 书生将军陈庆之北伐失败的原因分析
    我们常用“常胜将军”来形容军事将领很会打仗,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我们最熟知的常胜将军就有:秦朝白起,西汉霍去病,三国蜀将赵云、明朝徐达等等,当然还有白袍将军陈庆之。那么这个陈庆之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武将呢?马背上的陈庆之首先我们来看看陈庆之的生卒
  • 陈庆之为何被叫做白袍战神 陈庆之是哪个朝代的
    我们常用“常胜将军”来形容军事将领很会打仗,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我们最熟知的常胜将军就有:秦朝白起,西汉霍去病,三国蜀将赵云、明朝徐达等等,当然还有白袍将军陈庆之。那么这个陈庆之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武将呢?首先我们来看看陈庆之的生卒年代,这样根据
  • 北魏尔朱荣介绍 尔朱荣和陈庆之的关系
    北魏尔朱荣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枭雄一般的人物,他创造了让人闻之失色的大屠杀河阴之变,让北魏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尽管他做出了如此残暴的事情,可是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是不可以忽略的。那么北魏尔朱荣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北魏尔朱荣的先人们从前就居住在尔朱
  • 陈庆之的成功 萧衍力排众议启用宠臣“小书童”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他自幼追随梁武帝萧衍,实际上一直作着书童的角色,性情嗜好与萧衍也相像,可谓臭味相投。?衍喜欢下棋,据说就算半夜里萧衍兴之所至,要下围棋,周围亲随都酣睡不醒,唯有陈庆之,随叫随起,而且精神很好,两人总
  • 南朝战神陈庆之与他的白袍军的战绩可信吗
    喜欢研究我国古代著名军事战役和军事将领的人,对陈庆之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陈庆之被称为长胜将军以及南朝战神,他效力与梁朝梁武帝手下,年少就跟随做刺史的萧衍,但直到自己中年才真正开始了辉煌的军事生涯。那么大家可曾听说过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呢?故事
  • 白袍将军陈庆之是怎样的人?陈庆之生平简介
    陈庆之,这个原本在史籍上默默无闻的名字,如今闻之也如雷贯耳,尽人皆知。让他成名的是他和他所率的五千白袍军,攻破北魏五十万大军,因此名满天下。被后人冠以“被历史所遗忘的不世名将”、“七千人战胜五十万的绝世高手”、“东方的汉尼拔”等等称号,陈庆
    10-06 陈庆之
  • 白袍战神陈庆之简介 历史上陈庆之是怎么死的
    白袍战神陈庆之简介: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立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