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评论质疑孟尝君 鸡鸣狗盗不符合身份

   2020-06-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写评论重在立意,而立意又重在有新意,否则人云亦云,讲一些谁都知道的观点和理论,当然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评论方面,就很善于突破陈规,立意高远,从而写出观点新颖,同时又立得住脚的奇文。篇幅不到一百字的《读孟尝君传》

写评论重在立意,而立意又重在有新意,否则人云亦云,讲一些谁都知道的观点和理论,当然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评论方面,就很善于突破陈规,立意高远,从而写出观点新颖,同时又立得住脚的奇文。篇幅不到一百字的《读孟尝君传》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孟尝君善于结交豪杰,广纳贤才,例如,他对于冯谖,可谓一忍再忍,不管冯谖做得如何过分,孟尝君都以容忍的姿态对待。孟尝君的宽厚也赢得了贤才的忠诚,因此冯谖让他一次次逢凶化吉,总是获得重用,最终有了安全的归宿。

最传奇的例子是孟尝君被困在秦国期间,为了脱身,他手下的门客偷来白狐裘送给秦王的宠姬,从而获得秦王宠姬说情,得到秦王许可离开秦国。正当秦王反悔,孟尝君逃跑到函谷关时,又是门客假装鸡鸣,蒙骗守门吏打开了函谷关,孟尝君从而得以脱身。对于这段传奇历史,王安石做了简单扼要的叙述:“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世人都说孟尝君能得人才,天下贤才因此纷纷归附他,最终孟尝君也靠这些人的力量,从虎豹一般凶狠的秦国安全脱身。

接下来,王安石笔锋一转,开始批评孟尝君。王安石将所谓“士”的标准提高,不是说有一技之长,能偷东西,能学鸡叫就算作是“士”。真正的“士”,应该能够安邦定国,抵御侵略,孟尝君如果真的能得到“士”,那么就应该可以让齐国更强大,从而制服秦国,“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这句话可谓击中了要害,让人重新审视孟尝君的那些传奇事迹,王安石确实没有说错,孟尝君所谓的那些“士”,除了鸡鸣狗盗,为孟尝君的个人和家族利益打算盘,对齐国几乎毫无贡献,没能帮助齐国抵御强敌,振兴国力。相形之下,魏国信陵君手下的士,能助他击退强秦,拯救赵国,两者素质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

因为史书上确实没有孟尝君振兴国家击退强敌的例子,王安石轻轻一句,很有说服力,颠覆了读者对孟尝君的形象,接下来又揭示孟尝君不能得到真正贤才的原因,门下鸡鸣狗盗之辈太多,真正的贤才就进不去,因为两者是相排斥的。

八十多个字的文章,写得波澜起伏,环环紧扣,可见评论也像故事一样,需要波折和悬念。

 
标签: 王安石 孟尝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十七岁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12-31 王安石
  • 古人有多不爱洗澡 王安石的胡子竟然都有虱子
    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老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历史因素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
    12-26 王安石
  • 王安石吃饭轶事 曾吃鱼饵一盘 宴客两菜一汤
    北宋宰相中,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
    12-24 王安石
  • 同样是变法 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