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冤死 揭秘刘邦杀韩信不为人知的隐情

   2020-03-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信称病不朝,发发牢骚,这些都在刘邦所能容忍的限度内,毕竟功劳在身,威名远扬,一朝被囚心里不痛快,这都情有可原。只要你不惹是生非,我这里大可不必较真,睁只眼闭只眼谁都过得去。韩信偏不按着刘邦的心意行事,不仅嘴上有怨言,他竟然真的付诸行动了。

韩信称病不朝,发发牢骚,这些都在刘邦所能容忍的限度内,毕竟功劳在身,威名远扬,一朝被囚心里不痛快,这都情有可原。只要你不惹是生非,我这里大可不必较真,睁只眼闭只眼谁都过得去。韩信偏不按着刘邦的心意行事,不仅嘴上有怨言,他竟然真的付诸行动了。——韩信叛汉自立有很多机会,北上占领赵国时他可以,拥有广袤富庶的齐国时更是天赐良机,但他都因为犹豫而没有行动。“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等到天下太平了他却图谋叛逆,而且单单选了个自己被困于笼子里的时候。这就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刘邦任命陈豨为赵国丞相,派他去统领赵、代两地的军队。赴任就职前,陈豨来跟韩信告别,韩信打发开身边的人,拉着陈豨的手到院子去散步,——实施他的策反工作。韩信仰天长叹道:你这一去真让我担心哪,有句话想跟你说。陈豨说“唯将军令之”,你说吧大将军,我听你的。韩信说:你要去驻守的地方,那里聚集着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你又是皇帝的幸臣,——跟我当年一样,万一有人告你谋反,第一次皇帝肯定不会相信,第二次可就起疑心了,一旦第三次再有人告你,皇帝必然会发怒同时亲自率兵去讨伐你。假如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韩信抛出了他的计划:“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我会在京城起兵做你的内应,到时候天下就成我俩的了。

韩信构思得很美,很令人神往,可惜他终生没有弄明白、也从未用心去弄明白,人之成大事,需凭智慧、谋略,需周全筹划,需抓住时机,需拉帮结伙培育一定的势力,需做各种纷繁复杂的准备,有时还得布设下遮人耳目的幌子,等等等等。韩信身边既无智士为之谋划,平时也未作什么铺垫,且又摆出一副不肯就范的叛逆相,如今仅凭一种匹夫之勇,就想要颠覆刘邦的大汉江山社稷,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往平叛。韩信借口有病留在长安,暗中派人与陈豨联系,告诉陈豨放心大胆地干,韩某在京城鼎力相助。同时,韩信跟他的家奴们——实在是节骨眼上才发现没有人手啊——商量了一个办法,打算假传圣旨放出各个官邸做苦役的奴才和罪犯,集合起这些人,“欲发以袭吕后、太子”,带着这帮人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夺取汉王朝的政权。“部署已定,待豨报”,韩信安排妥当,在家里静等陈豨那边的好消息。办事粗枝大叶的韩信忘了,他家的后院正关着一位犯错待斩的门客,门客偷听到了他的密谋,很快就把信息传给其弟弟,弟弟连夜报告了吕后。

韩信这只猛虎虽然暂困平川,但他的威名还是令人胆寒的。吕氏得信,不敢轻举妄动,她生怕伏虎不成反遭其噬,斟酌了许久,吕后想到了老丞相萧何。——驯虎还得老猎人哪,世间所谓一物降一物,萧何虽不会带兵打仗,但却能让韩信这类猛烈悍将俯首帖耳。

吕后差遣萧何将韩信诓骗到宫里,“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在长乐宫的钟室就地斩杀了韩信。韩信对自己的死是毫无思想准备的,临刑前他也并没有醒悟到悲剧命运的真正根源所在,只是万般悔恨地叫屈:“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他把今天的杀头之噩运仍然归结于天意。

韩信死了,韩氏三族统统被抓起来杀光。刘邦从讨伐陈豨的前线回到长安,心中窃喜,脸上惋惜,却不忘问他老婆:韩信死前说了些什么?吕后说:他叫嚣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刘邦转身下令全国缉拿蒯通。

蒯通被押解到京,刘邦亲自审问:是你教韩信造反?蒯通并不遮掩,回答是。我是教过他,“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小子不听我的,活该今日自取灭亡。——在蒯通这些靠心计吃饭者的眼里,韩信属于天真、无知、愚蠢、不懂权谋,徒有一身力气,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笨蛋。蒯通还不忘反问刘邦:“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韩信假使听我的,您今天还能把他满门抄斩吗?谁斩谁还说不定呢!刘邦勃然大怒,命人把蒯通押下去煮了。死到临头的蒯通并没有被吓倒,他毫无惧色地给刘邦讲起了道理:当初秦始皇惨无人道,有点本事的人都聚众造反,皇帝的位子就像是一头鹿,大家都在追,谁跑得快这只鹿就归谁。那时韩信也是逐鹿者之一,我在他手下,狗只忠实于它的主人,我当然要为他的利益着想,高祖您最终得到了这只鹿,难道要把天下所有逐鹿的人都煮了吗?

是呀,既然已经鹿死我手,何不以宽广的胸襟去对待天下子民呢?刘邦被这个能言善辩的蒯通给说动了心,赦免了他。——韩信但凡有一丁点蒯通这种人的心眼,决不至于早早地凄惨落幕。

古往今来,韩信就是一传奇,每当人们谈论起来无不为之惋惜。有些书上记载,韩信死于萧何之手,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事实上,韩信的命运是他自己造成的。纵观韩信的一生,如同巨鲸,置身于浩瀚的海洋,劈波斩浪,一旦陷于浅海沙滩,便束手无策、一无所能。也许,韩信注定为战争而生,和平是为敲响丧钟。总之,韩信的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等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记忆,发人深思。

 
标签: 韩信 刘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