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汉朝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昭君和亲之后却抑郁而终

   2020-11-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王昭君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

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王昭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命画师画美女的画像,后宫宫女纷纷贿赂,而昭君自信于自己的美貌,被画师丑化.被派遣.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原文来自华夏书会的头条号)

 
标签: 和亲 汉朝 抑郁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靠什么来化解血腥仇恨 古代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亲”是一朵独特的“奇葩”,蕴含着中原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可以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这是何等地卑贱和可悲!汉武帝时代,国势不可谓不强盛,可也上演过“和亲”的悲剧:汉武帝的女儿细君公
    12-29 公主和亲
  • 隋唐时期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和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隋与突厥的和亲一方面为了稳定局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婚姻关系将突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纳入隋的统治范围,扩大隋的疆域;就突厥而言,由于经常出现矛盾,与隋联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和亲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隋唐时期和亲的
  • 最可悲唐朝和亲公主 一辈子做妾未得到唐朝支持
    印象中唐朝总是无比优雅无比强大的,雍容华贵之风,开放包容之态,都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怀想,只是美轮美奂的历史光环之下,却掩不住个人的悲凉,哪怕是身为公主,也依然活得没有任何尊严。小宁国公主,李唐荣王李琬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前20
  • 历史上参与汉匈和亲的汉朝公主都有哪些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世代和亲的两个国家是谁
    回鹘原来是北亚的游牧汗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时,回鹘的别将句录莫贺乘内乱之机,勾结黠戛斯阿热可汗合兵十万攻杀回鹘可汗,“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
    12-17 和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