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国魏国著名大将李典武功厉害吗

   2020-08-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魏国李典武功李典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屡立战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可惜的是,李典英年早逝,否则他的功勋不会亚于张辽等人。那么,李典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李典他厉害吗?李典画像李典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他为人谦和,待人温厚,对有识之士尤为尊重,颇有

三国魏国李典武功

李典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屡立战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可惜的是,李典英年早逝,否则他的功勋不会亚于张辽等人。那么,李典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李典他厉害吗?

李典画像

李典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他为人谦和,待人温厚,对有识之士尤为尊重,颇有长者之风。除此之外,他素来以足智多谋而著称。

李典早年就投奔于曹操,只是一开始他只是负责粮草运输,过了很久才得以调往前线。在一次运输粮草的途中,发现水道被断绝,导致船只无法通过。有人建议放弃水路走陆路,但是李典说:“敌军能够依仗的只是水势而已,而且他们认定了我们无法过去,怀有轻敌之心,倘若这时候出其不意的攻打他们,定能取胜。而且在军队之中,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就可以自己做主,我们现在必须立即进攻。”于是,在李典的带领下,他们利用敌军对水势的依赖以及轻敌的心理,北渡黄河,使得水路得以畅通。

202年,夏侯淳与李典等人奉命抗击刘备。刘备烧掉阵营撤退,夏侯淳见状立即追击,李典劝他说:“敌人突然撤退,定然有诈。且道路险阻,不能追击。”但是夏侯淳不听,执意带队追击,而李典则留守于后。夏侯淳一路追击过去,果然就遭到了刘备军队的埋伏,战况危急。李典早有所料,带着兵赶来救援,刘备见此才退兵而去。

魏国大将李典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典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好儒学,素有长者之风,为人谦虚谨慎,从不与人争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和将士们的尊敬。但是李典英年早逝了。那么,李典又是怎么死的呢?

李典画像

李典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名将,他不喜兵法,素来喜爱儒家典籍。后来跟随堂弟投奔于曹操麾下,为其伯父报仇。在堂弟死后,李典就统领了李家的部队。一开始,李典只是负责运输粮草,后来才有机会前往一线作战,他的军事天赋以及宽容的肚量才得以显露。至于李典的死因在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有人根据他的谥号推测,李典是战死于逍遥津之中,而且死状十分凄惨、

李典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曹丕继位后追谥其为愍侯。而愍同悯,是怜惜和哀愁的意思。于是,就有人猜测有战死的可能。

当然,对于李典死因的这个猜测,是基于李典生于174年,死时36岁的这个条件之上。因为对于李典的生卒年,史书上同样没有详细的记载。关于李典的生卒年也就有了四个可能,一是上文提到的,二是李典生于174年,而他并不是死于36岁,而是46岁。其三是李典生于174年,而他死于36岁,而其中与孙权的交战指的是第一次合肥之围。但是这样一来,之后关于三国志张辽传等的记载都是错误的。另外的可能就是其他的未知因素了。

所以,关于李典的死因并没有什确切的定论,只知道李典是英年早逝的。

三国大将李典死后墓在哪儿

李典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有名的将领,他为人正直,待人温和,尊重贤士,颇有长者之风,深受曹操的赞赏和将士们的尊敬。那么。这个三国时期的名将,他的墓如今又在哪里呢?

李典墓图片

李典早年便跟随伯父效力于曹操,在伯父被杀之后,帮助堂弟报仇雪恨。此后,李典大多负责军粮的运输问题,过了很久才得以前往前线作战。李典为人温和,能够顾全大局,在国家利益面前,放下个人的私怨。他虽然与张辽等人不和,但是还是与张辽联手,共同大败孙权。可惜李典英年早逝,曹丕念其功,追谥其为愍侯。

李典的墓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中。1992年的时候,在山东省的巨野县昌邑乡意外发现了一座汉墓。根据层层考察,才有了初步的推论,这应该是曹操手下的名将,李典之墓。

李典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武将,深受曹操的赞赏和器重,至今还流传着与他有关的许多故事。李典是一个深明大义、能够顾全大局的人,他被将士们视为长者。可惜的是,纵使李典满身才华、品德高贵,他还是英年早逝了。李典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只有三十六岁。而李典的墓于1992年被发现,这是一座石墓室,如今它已经依照原样,被移建到菏泽博物馆的一层大厅之内。

李典的墓发现于1992年,如今就在菏泽博物馆内。

三国大将张辽李典的关系如何

李典是曹魏时期曹操手下的名将,待人温和,高贵儒雅,被人视为长者,其高尚的品德可见一斑。而李典与张辽不睦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张辽是谁?张辽和李典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张辽雕像

张辽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他在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他招降昌豨、攻破袁氏、平定叛乱、守卫合肥,屡立战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在曹丕称帝后,他依然抱病击破吕范,是孙权大为忌惮的对象。222年,张辽病逝于江都,享年五十四岁。

而李典与张辽虽然同为曹操所器重的将领,但是他们之间却并不和睦。难能可贵的是,大敌当前,他们能够放下个人恩怨,共同破敌。215年,孙权趁曹操出征之时,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判断,敌军来势汹汹,等不到援军到来,他们就已经被敌军攻破了。所以,张辽当机立断,决定出城迎战。但是张辽与李典素来不睦,他担心李典会在此时故意为难他,反对他的意见。李典知道张辽的顾虑,坦言道:“这是国家大事,只要你的计策可行,我又怎么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反对你呢?”

于是,张辽和李典挫败了孙权军队的士气,合力大败孙权的军队,极度甚至可以抓到孙权,众人因此对张辽和李典都深感佩服。

张辽和李典都是曹操麾下重将,但是素来不睦。只是,他们都不会因为个人的私怨而影响大局。

三国大将乐进李典的关系如何

李典是曹魏时期的名将,为人谦和,待人有礼,颇有长者之风。可是只要提起李典,大部人人脑中就会想起乐进来。那么乐进又是谁呢?他与李典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乐进画像

乐进谁曹魏时期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素以胆识英烈而闻名。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乐进每战先登,骁果显明,咸有效劳,后来与李典、张辽在合肥共击孙权,几欲将其抓获。乐进一生戎马倥偬,战功无数,是曹操麾下的重将,深受其器重。乐进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而李典与乐进一样,同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那么他们俩人之间有所交集,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他们俩不仅有所交集那么简单。在许多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只要有李典的地方,大多都会有乐进的出现。李典足智多谋,谦虚谨慎,而乐进素有勇猛之名,他们俩应该是完美的搭档。

李典与乐进有过许多次合力破敌的事件。最早的一次就是曹操攻打乌丸之时,高干叛变,于是他们俩就奉命合击高干。而他们最有名的一次合作就是在合肥共同击败孙权。215年,孙权率领十万兵马攻打合肥。当时,李典、乐进和张辽奉命驻扎于合肥。曹操知道李典与张辽素来不睦,为了防止两人因为嫌隙而影响大局,所以特意派乐进守城接应。在孙权之军压境之时,李典和张辽出城抗敌,乐进守城于内。三人紧密配合,大败孙权军队。战后,询问才得知,他们差一点就可以将孙权抓获了,因此而大为遗恨。

李典以足智多谋、沉稳冷静著称,而乐进骁勇善战,以勇武闻名,两人曾多次配合退敌。

三国时期的李典是怎样的人

李典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名将,他高贵儒雅,尊重贤士,军中的将士们都将其视为长者,对其十分尊敬。那么李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李典吧。

李典画像

李典的生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他深明大义,又谦虚谨慎,从来都不会与人争功。李典偏好儒学,尊重博学之士,高贵而又儒雅。

204年,助曹操围攻邺城,取得胜利,被加官进爵。后来,李典主动请求将封地迁往魏郡。他说:“我性格懦弱,又没什么功劳,但是却有一个这么大的爵位。所以,因该带领整个家族的人,一起来为您效劳。除此之外,在天下未定之时,迁往魏郡有利于抵御来自四方的动乱。”就这样,李典率领万余人,定居于邺县。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李典的谦虚与淡泊功名,为了大局,甘愿牺牲小利。

209年,李典与张辽等人面对孙权的大军,合力破敌,保住的合肥。李典和张辽等人素来不睦,在张辽打算出城迎战的时候,还在担心李典会不配合。李典却对张辽说:“事关国家利益,是要是好的计策,饿哦又怎么会因为私怨而阻止你呢?”果然如李典所说,他配合张辽,大败了孙权。从此处又可以看出,李典能够顾全大局,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先。所以,李典又是个深明大义之人。

所以,李典是个谦虚谨慎,能够顾全大局,深受别人尊敬的人。

 
标签: 三国 李典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